
提到勾兌一詞,很多人大腦中立刻浮現的就是劣質酒、摻假等,大部分人都認為白酒勾兌就是“酒精加水”,只要白酒是勾兌的,那就意味著這款白酒是不好的。
但是事實是白酒勾兌只是白酒行業被曲解的名詞之一,白酒勾兌其實就是把具有不同香氣和口味的同類型的酒,按不同比例摻兌調配,起到補充、襯托、制約和緩沖的作用,使之符合同一標準,保持成品酒一定風格的專門技術。但是長時間一直被大家所誤解,今天中國酒志網就為白酒勾兌來“正正名”。
白酒勾兌是什么?
采用純糧固態發酵工藝釀造的白酒,無論何種香型,從酒甑(俗稱蒸鍋)中蒸餾出的是原酒(也叫基酒),酒精含量一般在70度—85度之間。這種原酒或基酒,是無法直接飲用的。
怎么才能調制成口感適合、度數適合的成品酒,讓消費者便于飲用?唯一的做法就是“降度”。
那么,從70度以上的原酒,降到我們日常所見的52度、46度、39度等等成品酒,這個過程就叫“勾兌”(在白酒廠家一般叫勾調,勾調中心是廠家必須的技術部門之一)。
白酒勾兌為什么被誤解?
事情源于1998-1999年之間兩件事情的前后聯系,被媒體和公眾泛化聯想了,至今“勾兌”一詞被媒體和公眾已經整整誤讀14年。
前一件事,是1998年春節期間發生在山西文水縣的特大假酒案,不法商販用甲醇兌水制成的散裝白酒導致27人死亡。此事經時任中央領導批示后,全國各大媒體跟進報道,初步形成了公眾對“勾兌”的認知。
后一件事,是1999年的一次新工藝白酒研討會上,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高工在會上指出,目前采用食用酒精生產的新工藝白酒達到70%。但該觀點被媒體誤讀,次日國家級權威媒體報道“目前我國70%的白酒系勾兌”,當時即引起軒然大波。這就導致很多人將兩件事聯想到一起,由此形成了“勾兌酒”等于假酒或劣質酒,不敢喝、不能喝的廣泛認知。
后來沈老曾多次指出原始觀點被媒體誤讀了,但始終沒有扭轉這一認知基礎。
這便是白酒勾兌,其實是符合國家規定的白酒工藝,它只是必須的工藝流程,沒有任何褒貶之分,認為勾兌即為假酒是一種錯誤的認知,需要加以糾正。
上一篇:選擇白酒釀酒原料的注意事項
下一篇:白酒釀造相關知識:大曲中的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