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將變未變的時刻,舊的規則和秩序正面臨著被打破和被改變的境地,源源不斷的新的東西在涌現,連而進入我們關注的視野。顛覆和拐點是恰當的,但當下的顛覆和拐點既呈現出革命性,又延續著以往漸進性的慣性特點,因而并不那么簡單。
整個2014年,無論是微觀生產制造領域還是更微觀的酒美行業,我們聽多了太多的雷軍和小米、移動互聯;我們知道了“風口上的豬”、尖叫點、參與感、粉絲效應和天數據時代,思想和內心不斷受到觸動。我們總是在想,未來究竟什么樣,這些已經逐漸滲透進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新鮮的東西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在多寬領域中改變我們?當前我們反復思考和探討的問題是,舊的所謂傳統的東西如何嬗變,如何更新和創新,使其與時俱進?未來來了,我們如何整體系統進入未來,從而贏得未來。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但對于同一個企業而言,如何跨越不同的時代和階段、經久不衰,謀求基業長青才尤為關鍵。對于一個傳統的生產制造產業來說也同樣如此一當下評價的標準早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正由過去的“成功”轉變為“可持續”、“可傳承”。放在“可持續”、“可傳承”的視角和透鏡下,審視傳統酒類產業和企業的時代性演變與移動互聯改造更具別樣意義。
這里邊提出了一個問題,酒類產業需要移動互聯改造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怎樣保持產業優勢,怎樣與時俱進地適時改造,用什么樣的方法,先從哪些企業、哪些環節改造是需要認真探討的,也是需要試點的。我們說,改革最終是為了發展,改造也是,而不是其他,更不是改革和改造本身。究其本質,改革和改造是通向未來目標的路徑和手段。不能陷入“不改造等死,改造找死”的怪圈兒和兩難境地。因此,就需要有先行者,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向和維度不斷探索和總結經驗。
我始終相信,行走和踐行可以沖破方向的迷霧,從這個意義上講,在認識論、方法論、實踐論“三論”中,雖然相互關聯和補充,但有時候“三論”呈現反向遞進關系,即實踐論決定方法論,方法論可能深度影響認識論:這一點對于當前酒業的移動互聯改造來說可能就是如此。
但這么說僅僅在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實踐”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前提仍然是“認識”。
我們酒行業不乏杰出的“認識者”,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專注于酒業互聯網研究以及政商環境流變對酒業產生的可能影響的和君咨詢林楓團隊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因為背靠和君強大的集團,依托于集團豐富的資本、智業、商學院等強大的后盾和支持,近年來的林楓團隊在專注酒業咨詢的同時,也在白酒產業資本化、跨產業研究和借鑒以及移動互聯背景下的酒類企業適應性改造等諸多方面展現出了自身的優勢和影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實踐成果。糖酒會期的“和君夜話”也成為了酒類行業不能忽視的最新思想和智慧交流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