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模擬某些傳統白酒風格的新型白酒,還未能完全擺脫對傳統白酒的依賴性,但應對某些調味酒及調味液予以強化。更有意義的是,必須堅決突破“以酒調酒”及“傳統酒香型與風格”的框框,大力擴展植物類香味資源的應用范圍,努力開發有利于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增進身心健康的新型白酒。這是新型白酒調配的重要前提。以下,針對目前生產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就新型白酒調配的科學及具體方法,作簡要闡述。
(1)調配中的計量問題有的專家認為,目前在新型白酒調配中所用的微量醫用注射器是較粗糙的計量用具,在實際操作中的誤差較大。例如,有3位操作熟練的調酒師,在調配小樣時,使用同一支容量為1mL的上述注射器,對1mL己酸乙酯計算滴數,結果分別為165、183、206。即使是同一個操作者,前后2次的結果也相差10滴以上。因此,建議改用較精密的5μL、50μL、100μL的色譜進樣器;或將部分香精、香料先用酒精體積分數為70%的食用酒精稀釋100倍或更多倍數后,再用吸管取用。
在調配放大樣時,目前有的廠將竹桿插到調配罐底部,以測量罐內液體高度后再計算應加物料量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誤差,建議改用流量計計量或準確稱重。此外,根據中、小企業的情況,在調配放大樣時,計算所需的香精、香料加量,應留有一定的余地,最后再作調整也是個彌補的辦法。
(2)關于香氣、酸味、甜味的調整
①香氣的調整:新型白酒的酒精體積分數大多在40%以下,其香氣不足,是由于加水降度或沒有充分的補加香源。據有的專家多年研究證實,乙醛及乙縮醛對濃香型新型白酒的香氣具有很強的諧調作用。
②酸味調整的理論與實踐
1)“味覺轉變論”:據有的專家經多年試驗發現,在調配新型白酒過程中,當其酸的“綜合含量”和強度處于某一范圍時,則苦味會減弱甚至消失,給人以前后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這即為白酒的味覺轉變現象,調配就是有力地利用了這一現象。在酒液含有合理的色譜骨架成分的基礎上.使用混合酸源仔細地找出白酒的“味覺轉變”點,得出準確的酸用量,這是調配成功的主要操作技巧。白酒有關標準中所規定的含酸量,只是個較為籠統而總的范圍,具體的酸種及其相互間的量比關系和用量,應以口感為準。在濃香型新型白酒中,已酸、乙酸、乳酸、丁酸不僅是一般的骨架成分,而且對口味具有極強的諧調能力。但這4種酸之間的量比關系也應適當,例如可將60mL己酸、80mL乙酸、40mL乳酸、35mL丁酸用酒精體積分數為50%的食用酒精稀釋至l000mL后備用。
綜上所述,在濃香型低度新型白酒調配中,運用好醛類及酸類這兩大類香味協調成分,是調配成功的關鍵所在。
2)“酸酯平衡論”:20世紀中葉的新型白酒,在質量上最大的缺陷是“缺酸少酯”,且雜醇油含量較高,飲后有“上頭”之感。目前新型白酒的調配,很注重于酸的調節,并力求“酸酯平衡”。其依據有如下4點:
一是中國傳統名優白酒均具有酸酯平衡的特色,大多“酸高酯亦高”。故飲用后副作用較小。傳統的醬香型白酒,即為中國白酒酸酯均高的典型產品。
二是酸味成分對其他的香味成分具有重要的襯托助長作用。若酒中的酸度偏低,則往往影響酒體的豐滿度,香味也有失諧調;反之,若酸度偏高而其他香味成分相對偏低,則同樣會嚴重影響酒體。
三是國外一些著名蒸餾酒的酸、酯含量均較低。俄得克基本上不含酸,酯含量也極低。這些酒的酸酯關系也可謂微妙。
四是在新型白酒調配時使用了較多量的食用酒精,將所用的傳統白酒及其副產物再制劑中的香味成分稀釋了,則其中的酸、酯含量也相應地降低。有些企業在調配新型白酒時,外加了較多的酯類成分,而忽視了酸味的調整,致使浮香明顯、香味不諧凋,飲用后很不舒服,副作用較大。因此,新型白酒在酸、酯含量均相對為低的情況下,更需注意酸酯間的平衡。
3)新型白酒的酸酯平衡值:通常在總酯含量不高于2.5g/L的低酯情況下,酸與酯的比例以1:2左右為宜。例如低檔新型白酒的酸含量為0.5~0.6g/L,則酯可為lg/L左右;中檔者酸、酯含量可分別為0.8~0.9g/L和2g/L左右;高檔者酸、酯含量可分別為lg/L以上和2.5g/L左右。
4)用于新型白酒調節酸味的物料種類:用經處理的黃水、酒尾、尾水為宜。因其含有發酵生成的混合酸類,這些成分能與各種酯類諧調,并可使口味諧調,賦予產品以傳統白酒的固有風格,減少飲用后的副作用。
③甜味的調整:在新型低度白酒中調入少量甜味物質,可增強酒體的豐滿感,適宜的甜味也是消費者所喜愛的。甜味劑的種類,可參見本書“三”的第24題。現再補充如下兩種。
1)蛋白糖:其化學名稱為天冬酰苯內氨酸甲酯,為氨基酸系列新型甜味劑,是由美國的Searle公司于1956年在研究肽類藥劑時偶然發現的。目前,我國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已能合成天冬甜精。其甜度為蔗糖的100~200倍,并有清涼感,無苦味和金屬味,不增加熱量,適宜于生產糖尿病患者等享用的食品。據報道,將其用于調配新型白酒時,效果較好,有如下幾點作用:能增強自然感和柔和感;降低苦、雜感,增進凈、爽感;可減少調香調味酒的用量。
2)為加速蔗糖的轉化,先將白砂糖制成糖漿后,再用于調配新型白酒。具體制法為:在不銹鋼鍋中先放入100L水,煮沸后加入196kg砂糖。待溶化后,加入砂糖質量1%的檸檬酸,繼續加熱至沸騰,并保持l0min后,即可出鍋趁熱過濾。熬好的糖漿應為無色或微黃色的透明稠狀液體。
加少量檸檬酸的作用是加速蔗糖的轉化,并可防止糖液結晶。在熬糖過程中,火力要均勻,并應經常攪拌,以免砂糖淤鍋和造成糖漿老化。
(3)如何克服新型白酒的水味 呈現水味的原因是“降度”后添加的香味成分不夠。可借鑒軟飲料的生產技術及參考本題前述的酸味、甜味的調整內容,添加適量的酸味劑及甜味劑。一般酒精體積分數為28%的新型白酒,其總酸可調至0.6~1.2g/L。甜味劑以蛋白糖效果較好;丙三醇是白酒的組分之一,若酌情少量添加,也可增強酒液的甜度和醇厚感;若添加砂糖,則其用量應控制在2~l0g/L的范圍內,如果高于此值,則會甜味突出而有失“白酒”風格。
(4)新型白酒調配方法的新思路有的專家提出一些新的調配方法,現綜述如下,僅供參考。
①濃醇調配法:即“先調配后稀釋法”。用于調配新型白酒的某些酯類、酸類、香精、香料、苷元及黃酮類等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若將食用酒精在較低的濃度下加入上述物料,則易產生沉淀并不能相互緊密靠近。若將基酒的酒精體積分數提高至80%左右,再添加上述成分,則它們可先與酒精共溶,再加水稀釋至成品酒所要求的酒度時,水分子不會影響這些成分在酒液中的相對穩定性,而會維系其與酒精的原有混溶狀態。用于配制新型白酒的物料,只有與酒精共溶、分子間靠緊,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若與水或水醇松散而簡單地相混,則成品酒的口感及穩定性必然很差。因此,濃醇調配法更適用新型白酒的生產。
關于前面已提及的新型白酒呈現“水味”的問題,有人還建議使用水溶性物料,可使情況得以改善。例如不妨采用這樣的配方:酒精體積分數為80%的優級食用酒精1000L,葛根黃酮0.5~3kg、醬油香精0.03kg、甘油10L、甘露醇2kg,加純凈水稀釋至預定的酒精濃度。
②氣相分子調配法:將優級食用酒精、水及傳統白酒、調味液、香料等物料先變為氣態,再對這種復合氣體施以高壓、電擊或用超聲波處理后,再冷凝為液態的成品酒。因水、酒精呈氣態時,分子間的距離增大,故能更好地融入其他物料。在高壓、電擊或超聲波等物理因素作用下,水醇極性與其他物料之間會產生分子級的排列、組合或相應的結合反應,故要比簡單的液液相、液固相融合復雜得多,相互間的混合、結合更為均勻、穩固,因而不但有利于物料的提純,也有利于新型白酒的加香、陳化及風味的改善。
氣相調配在新型白酒的加香方面尤具特色。例如將吲哚和酒精在分別氣化后,于氣相發生反應,會形成類似稻花香的青香型復合氣體香料。這種復合香性氣體,在被水蒸氣包圍后,具有良好的釋香和固香特性。因而用其生產的新型白酒,開瓶可飄香(3~7) m3/(0.5~1.5) min,并具有柔雅的進口香,飲后的“空杯香”可持續2~3h,甚至數日之久,并且全然無人工加香之感,因香性成分與水醇融為一體。
③高頻電磁調配法:水及酒精在高頻電磁作用下,其分子的偶極距均會增大,因而均對其他調配物料的正負離子吸引力增強,故有利于香精、香料及風味劑的添加、結合和穩定。水和酒精在高頻電磁場中,還會相互分開為具有極性的單個分子,能分別將其他物料的分子進行均勻且有序的包圍,這在又一層意義上使那些物料的分子充分分散,并與水及酒精分子更為靠緊,因而此法比簡單溶混的效果要好得多。
④吸附調配法:將優級食用酒精與一定量的傳統白酒、食用香料混合均勻后,泵經裝有活性炭的2個串聯的塔,進行強制過濾。再將酒液用純凈水稀釋至預定的指標。采用此法將食用酒精中的不愉快氣味較充分地吸除,并能使食用酒精與食用香料充分締合,以增強“醛、酮、酸、酯”等微量成分之間的親和程度,減輕酒液的“浮香”,并使其口感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