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泉酒業位于廣西南丹縣城,現有職工1080人,一期工程占地面積320畝,達到年產醬香型白酒6000噸、濃香型白酒10000噸、米香型白酒20000噸生產規模,成為廣西最大的白酒生產基地。
近日,記者于南丹・丹文化旅游節期間來到了廣西丹泉酒業酒廠,探訪其釀造工藝。
丹泉酒業所處的地理位置是渾然天成的自然名酒帶,以云貴高原為中軸線,丹泉產地南丹縣剛好與貴州仁懷對折重合,高度相仿的地貌與氣候特征,形成了同樣相似的醬香白酒釀造生態環境。據了解,丹泉酒業前身是國營南丹縣酒廠,創建于1956年。歷經50多年的風雨,在丹泉集團“挖掘品牌優勢,做強做大丹泉酒”的戰略實施中,2003年經過改制和品牌資源整合,國營縣級小酒廠在二十一世紀初實現蛻變:生產基地擴建后占地3000余畝,年產醬香8000噸、濃香10000噸、米香20000噸,以廣西白酒第一規模、第一品質的姿態現身白酒市場。
歷史上因丹泉酒留下許多古老的故事和美麗的傳說:在秦漢時期,漢武帝曾用丹泉酒宴請西王母。“明有九萬里天下,霞客丹州未了情。”明朝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南丹州時,因嗜丹泉酒而流連日久不愿離去。“酒潤三姐歌喉,歌傳四海。”民間傳說歌仙劉三姐從宜州到南丹州傳歌,常以丹泉酒解渴潤喉。
“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這是丹泉酒業釀造的醬香型酒的特點,而米香型丹泉酒則以“蜜香純正,入口綿甜,落口甘洌,回味怡暢”的獨特風格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和青睞。丹泉酒業公司傳承丹泉酒釀造技藝成功地研制出丹泉系列白酒,結束了廣西沒有高檔白酒的歷史。尤其是醬香型丹泉酒酒體中含有四甲基吡嗪成分更是稀世珍寶,為白酒類中含量最豐富的酒種,具有養肝、護肝、養身、防止肝硬化脂、肪肝、肝癌,促進延年益壽之功效。
據悉,丹泉酒的釀造技藝非常獨特,要求非常苛刻,在整個釀造工藝中,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控制指標,操作細則,質量要求。采用“多種微生物發酵制曲、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蒸餾取酒”的生產方法。丹泉酒的釀造技藝傳承至今,日臻完善,已形成了獨特的釀造工藝。釀造中所采用的“丹泉泉水”、“原生態糧食”、“鳳凰山丹泉洞”等,無一不是凝聚自然精華的稀有珍品,多種因素的集合,才造就了品質優秀,不亞于國內其他醬香酒,卻又風味獨成一派的丹泉醬香酒。
上一篇:貴州茅泉酒的“三高三長”
下一篇:白葡萄酒的釀制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