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霸道”廠家“霸道”看
一般來說,廠家都希望酒商只經銷自己的產品,這樣一來酒商不僅有能力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做好自己的產品,管控起來也更加簡單。然而,酒商不能永遠依附于廠家,他們自己也要發展。在二者的矛盾下產生了“霸道”的廠家。該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客觀地說,能得到廠家大力支持的酒商,都有一定的實力和潛力。徐經理之前的發展得益于廠家,也說明其公司很有潛力。只不過這些潛力被廠家看中了,卻被他自己忽視了。現在徐經理要做的就是重新評估自己的實力再做調整。針對廠家“霸道”的做法,我有兩種看法。
其一,雖然徐經理的業績有所下滑,但是廠家仍舊抓住不放,這說明其公司在當地有一定知名度和實力,廠家也還是比較認可徐經理的,只是合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沒有及時溝通。其二,廠家的“霸道”干預,也許是一種習慣。過去廠家給徐經理提供保姆式服務,促進了他公司的發展,而現在徐經理公司要調整,他們自然也想干預。更何況,徐經理可以說是廠家一手培養出來的酒商,要他們放棄,自然也不愿意。
對于廠家這種行為,我認為要辯證地看。首先,有廠家的幫助和服務,于酒商而言還是有好處的,這樣不僅有利于產品和品牌的發展,也能幫酒商管控好市場,保證產品利潤,而市場的規范也有利于酒商自身的發展。當然,廠家的過度參與,也變相地“砍斷”了酒商的“手腳”,讓其完全沒有自主能力。這樣的酒商既易控制又穩定。在這樣的背景下,酒商的發展會受到限制,一是選產品受限,二是區域發展受限。從徐經理的情況來看,廠家的確“霸道”了些,如果廠家無限制的干預,那么徐經理也不能太中庸,一切要從公司的整體利益出發。
我也遇到過徐經理這樣的問題。雖然現在大家都在說酒商的地位提高了,廠商之間的關系也會進一步改善。實際上,廠強商弱的局面一時不會改變,廠商之間矛盾的解決主要還是依靠廠家。廠家如果講信用、有原則,那么,酒商的日子將好過很多,同時,市場也能持續的做下去。根據徐經理的情況來看,我認為廠家既然“霸道”,酒商也不能太軟弱。首先。應該跟廠家及時溝通,破除其“霸道”的思想。其次,酒商仍舊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在廠家面前硬氣起來。
從徐經理的情況來看,與其合作的廠家實力應該比較強。其實和強勢廠家合作,并不一定是對抗或者完全配合。面對這個問題,徐經理應該先做好自我評估,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市場是不是靠自己做起來的?是不是換其他酒商也可以?第二,廠家對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支持,核心渠道和團隊在誰手里?搞清楚這兩個問題,才能做進一步的決定。如果市場是靠自己的努力和經營做起來的,那么,這時候無論廠家如何“霸道”,也阻止不了公司的調整。而如果市場是廠家做起來的,那么不可輕易與廠家“作對”。實際上,廠家的“霸道”于酒商而言,有利也有弊,最后還是要考慮這種“霸道”后的利弊和調整后的結果。
如何與“霸道”廠家相處?
調整期以來,無論是超商還是大商都表示要跟隨廠家的腳步走。廠家發展好了,酒商才能發展得更好。話雖如此,但廠家的支持和合作有時候并不完全有利于酒商的發展,如今調整期,到底該如何與廠家合作?
和廠家合作,尤其是全國性大廠家,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酒商本身要有一定實力和資源,不能被廠家捆綁,斷了自己的“手腳”。酒商所需的實力包括渠道、團隊、客戶資源等方面。第二,選擇和廠家利益共享的模式,不能一味依賴廠家,也不能完全靠自己。完全依賴廠家,一旦廠家“變臉”,自己公司首當其沖;完全依靠自己,做起來很累,廠家如果變臉,損失也十分慘重。第三,選擇廠家,最重要的是發展理念要一致,這是廠商持續合作的思想基礎。
酒商在選擇廠家時,可以適當搭配,不要被一個廠家左右。比如有了全國性廠家的產品,也可以與當地強勢品牌合作,開發一個可以自己操控的產品,這樣渠道、產品和團隊都能掌控,做起來也更加順手。
酒商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和廠家合作,首先要從公司自身發展階段來看。一般來說,酒商的發展有三個階段。一是起步階段。這個時期,酒商經營比較難,但也比較輕松。這時候,如果有一個有實力廠家的扶植,發展速度將會很快。而發展到第二個階段,酒商公司步入正軌,這時候很多酒商老板開始不滿足于現狀,想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如果廠家再“限制”,可能會讓酒商產生逆反心理,甚至產生“逃離”的想法。這個階段,貿然與廠家解除原本的合作是不明智的,因為這時更需要有實力廠家的支持。第三個階段,酒商公司發展成為當地數一數二的公司之后,“翅膀硬了”,有了選擇廠家的“資本”,同時也要更加注重與廠家的深度合作。
因此,徐經理有兩個解決辦法,第一,與廠家深度合作。徐經理可以采取“1+N”的模式與廠家雙向合作。“1”是指原本合作的主導產品,可以和廠家繼續合作;“N”是指與廠家合作的其他利潤型、自己可控的產品,比如與廠家合作包銷一個在本地銷售的產品,區域、市場策略等都由自己操作和管控,這樣也有利于公司的發展。第二,可以采取迂回策略,重新注冊一個公司,培養一批人馬合作一個新的品牌。
與廠家合作,不能一味地迎合,也不能不配合,而是要結合自己的優勢來做。酒商在當地都有自己的勢力和人脈,要充分利用起來。酒商的發展離不開與廠家的良性合作。一般來說,超商都與上游廠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當然,酒商要打好自身的根基,才能得到好的廠家的青睞。
2015年,酒商如何自強?
2015年,行業繼續變革,廠商關系也將發生新的變化。無論廠商關系如何變,酒商要構建良性的上游生態環境,就必須先自強。面對已經到來卻未知的
2015年,酒商該從哪幾個方面調整呢?
毫無疑問,2015年,酒商必須“雄起”,這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與廠家有關。實際上,從2014年開始,廠家對酒商的重視程度就在逐漸提高,他們支持酒商個性化發展。由于酒商對本地市場比較了解,所以如果酒商有自己做市場的方法和思路,廠家愿意放手。2015年,我認為廠家會更加支持經銷銷商的“自由”發展,讓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因為無論是地產品牌還是全國性品牌,未來市場地位如何,與酒商關系很大,尤其是要進行全國性品牌操作的廠家,必須給酒商充分放權,增強市場操控力,才能讓產品更好的發展,才能有精力和區域品牌競爭。
當然,酒商規模的日益擴大,可能也會讓廠家感到是一種威脅,這主要還是要看廠商之間是否有利益相連,雙方是否能妥協。只要雙方的利益還在,廠家的支持還在,廠商的合作也會持久。
另一個方面,我認為調整期,酒商最重要的就是苦練內功。沒有管理就沒有團隊,沒有團隊就不可能有好的市場。哪怕廠家能力再強,酒商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團隊和管理就好像是扶不起的阿斗。內功包括管理、蠶隊和渠道。
通過跟廠家多年的相處,我認為酒商與廠家合作最重要的資本就是核心渠道。這里的渠道不僅是指平時常合作的渠道,還有最能掌控的渠道。2015年,我們將下沉渠道,真正細化渠道,精耕細作,比如中小型連鎖店和煙酒店等,這些渠道雖然分散,但是比較穩定,掌控之后流失也慢。此外,下沉渠道也包括下沉區域。2015年,我們至少要下沉到鄉鎮。
我認為2015年的行業形勢相比2014年不會有太大的區別,有可能更難。因此,基本的調整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應該延續之前的步伐,繼續強化之前的調整動作。此外,對于2015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酒商要放下包袱,擴大有效資產,輕裝上陣。具體來說,就是要減少庫存、管理好資金流、細化做好渠道、處理與廠家的費用問題,從“輕”上路。
上一篇:一個品牌的鄉鎮“圈地運動”
下一篇:啤酒保鮮的技術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