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和釀酒所需要條件上來講,只要是含有淀粉和可以發酵性糖的物質,都是可以成為釀造白酒的原料。
根據現在微生物學原理的推測,人類最早釀制出來的是水果酒,然后是奶酒,最后才是利用糧食(谷物)釀造的蒸餾酒。水果中含有糖類的果汁,在溫度等其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果汁酒會發酵成酒。各種動物家畜的乳汁,都含有乳糖,同樣可以經酵母發酵為奶酒。現在還有很多人把水果動物奶用原始的方法,進行自用的家庭釀酒。
可以釀酒的原料很多,只有符合釀酒的科學要求,都可以用來釀酒。為適應產業化需要,釀酒業對原料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就是必須含有可發酵的物質成分,蛋白質含量適當,這樣才可以滿足釀酒的微生物的繁殖需要,提高出酒率,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其次要達到滿足產業化需要的產量,只有上規模,才可能可持續發展;最后就是原料要顆粒飽滿,無霉爛變質,沒有對人身體有害的毒素。
谷類原料
谷類有高梁、玉米、糯米、大麥、大米、小麥、豌豆等糧食作物,以及它們的副品康麩等。
黃玉米粒
黃玉米,種皮為黃色,包括略 紅色的黃玉米。美國國家標準 規定黃玉米中其他顏色玉米含量不超過5%
●高粱
也稱“蜀黍”、“紅糧”等。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栽培較廣,以東北地區為最多。釀造白酒用的是其籽實。按品質分為粳高梁和糯高梁兩種。糯高梁淀粉幾乎完全是支鏈淀粉,并有吸水性強、容易糊化自勺特點。粳高梁多為北方種梢,常稱為飯高梁。現在有多種雜交高梁已成為高產作物,被廣泛應用。高梁籽實部分的化學成分因品種、產地、氣候、土壤的不周而有差別。高梁的淀粉顆粒呈多角形,中心有核點,最大的淀粉顆粒直徑為30微米,多數淀粉密集成一個橢球形或球形的團粒組織。高梁淀粉的黏度次于馬鈴薯淀粉,但較玉米、大米淀粉的黏度高。高梁還含有單寧和色素,大部分集中在種皮中,因單寧能使蛋白質凝固,使酶失去活性,所以高梁不宜用做制曲原料。微量單寧的存在,在釀酒發酵過程中生成丁香酸、丁香醛等香味物質,提高白酒的質量。高梁以顏色來分有白、黃、紅幾種,可以跟據顏色深淺確定單寧和色素含量的高低,顏色愈深單寧和色素含量愈高。
●玉米
也叫“玉蜀黍”、“苞米”、“苞谷”,原產于中美洲,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主要糧食作物,原本是體型很小的草,喜高溫,經美洲原住民培育多代后才出現較大型的玉米。16世紀時傳人中國,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成書的《平涼府志》記錄了玉米,當時稱作“番麥”或“西天麥”。在原產地美洲以外,中國是玉米種植最為普及的地區。玉米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玉米有黃玉米和白玉米兩種,主要種植在中國北部地區。
一望無際的高粱地
高梁古稱蜀黍,因為是我國蜀地民族最先種植的,古書上還有叫蜀黍、木稷、荻粱、鳥禾、蘆檫等名稱的,頃名思義,大都是以形態特征來稱呼的。
高粱地
玉米主要用籽粒釀酒,玉米芯可以用作填充料。玉米含有豐富的植酸,在發酵過程中被分解為己六醇和磷酸。己六醇可以使酒具有醇甜味,磷酸可以促進甘油的形成,使酒變得醇甜可口。
●大米
稻田
稻穗特寫
是稻子加工后籽實的稱謂。由于稻是人類的主要糧食作物,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可能有超過14萬種的稻,而且科學家還在不停地研發培育新稻種,因此稻的品種究竟有多少,很難估算。有以非洲米和亞洲米作分類的,不過較簡明的分類是依稻谷的淀粉成分來劃分。稻米的淀粉分為直鏈和支鏈兩種。秈稻,有20%左右為直鏈淀粉,屬中黏性。秈稻起源于亞熱帶,種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期短,在無霜期長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去殼成為秈米后,外觀細長、透明度低。粳稻,直鏈淀粉含量較少,低于15%;種植于溫帶和寒帶地區,生長期長,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粳稻去殼成為粳米后,外觀圓短、透明(部分品種米粒有局部白粉質)。糯稻,其籽粒中支鏈淀粉含量接近100%,黏性最高;又分粳糯及秈糯,粳糯外觀圓短,秈糯外觀細長,顏色均為白色不透明。煮熟后米飯較軟、黏。通常粳糯用于釀酒、制米糕。
通常用于釀酒的主要是粳米和糯米。粳米特別適合培養根霉菌,所以小曲都是以粳米為主要原料制造的。糯米生產的小曲白酒比粳米生產的小曲白酒質量上要好些,這主要與糯米支鏈淀粉含量高有關。支鏈淀粉較直鏈淀粉難以水解,正適合白酒緩慢發酵產生香味。
●小麥
小麥屬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于中東的新月沃土地區。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僅次于玉米,而稻米則排名第三。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司,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從蛋白質的含量看,生長在大陸性干旱氣候區的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生于潮濕條件下的麥粒含蛋白質8%~10%,麥粒軟,面筋差。可見,地理位置氣候對麥粒產物形成過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小麥是固態法大曲酒制曲的主要原料。小麥的蛋白質含量也很高,用小麥作主要原料來釀酒,酒中的雜醇油含量就會增高,使酒的質量下降。
處于揚花期的小麥
小麥麥田
薯類原料
薯類原料主要有甘薯、木薯、馬鈴薯等。
紅薯
紅薯地
●甘薯
又稱地瓜、紅薯、山芋等。甘薯屬旋花科,牽牛子屬草本多年生植物。甘薯為高產作物,淀粉含量高,是釀酒的好原料。
甘薯原料有很多優點,其淀粉純度高,組織蓬松,易吸收水分。甘薯淀粉顆粒大,易于糊化,給糖化、發酵創造了有利條件。甘薯含2%的還原糖,酵母入池后能迅速地繁殖和發酵。因其含脂肪和蛋白質少,發酵過程中升酸幅度小,出酒率比其他原料高。
甘薯的缺點是含果膠比其它原料高,因而甲醇生成量大。鮮甘薯不易保存,病害多,影響出酒率及白酒質量。甘薯的病害豐要是黑斑病,此外還有軟腐病、青霉病等,這都是受雜菌的侵入而造成的。有黑斑病的甘薯蒸煮時產生霉壞味及有毒的苦味,其成分是番薯酮。只要萬分之一的番薯酮就能對根霉菌體的生長產生阻礙作用,使酵母發育非常遲緩,發酵率低,酵母死亡率也大,這證明它是阻礙發酵作用的。如果在酒中添加百分之一的番薯酮,酒就有明顯的苦味,這說明黑斑病甘薯不但影響白酒的發酵,而且還影響白酒的質量。
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用有病的甘薯原料時,應將甘薯中的雜味盡力除去,防止混入酒內。固態發酵可采用清蒸配醅辦法。液態發酵可以通過精餾法,還可采取掐酒頭、酒尾復蒸的方法,以減少番薯酮的含量。
●木薯
也稱樹薯,中國南方各省如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栽培較多。尚有部分進口木薯,如泰國木薯等。其肉質塊根成圓柱形,富含淀粉,可作為白酒釀造之原料。木薯含淀粉高,純度也高,糊化容易,出酒率高。采用麩曲法生產,淀粉出酒率可達80%以上,塊根中果膠較多,致使木薯酒甲醇含量高于糧食酒。另外木薯中含有少量氰基苷,水解后會產生有毒的氫氰酸,會嚴重影響成品酒質量。木薯的品種較多,一般可分為甜味和苦味
收獲木薯
據文字記載,木薯在中國的種植最早出現在道光初年,從南洋等地傳入中國,在廣東首先種植。隨后,木薯的種植開始向周邊省份擴散。
木薯的塊莖
中醫認為,木薯有消腫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癰疽瘡病、瘀腫疼痛、跌打損傷腫痛、疥瘡頑癬等癥狀。
兩類。苦味木薯氰基苷含量大干甜味木薯,使用前需要經過烘曬成片,用大量水浸泡和清蒸,才可將氰基苷的大部分除去,基本上不影響白酒質量。
●馬鈴薯
也叫土豆,多年生草本植物,但作一年一季或一年兩季栽培。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等形,有芽眼,皮呈紅、黃、白或紫色。地上莖呈棱形,有毛。奇數羽狀復葉。聚傘花序頂生,花白、紅或紫色。漿果球形,綠或紫褐色。種子腎形,黃色。多用塊莖繁殖。性喜冷涼干燥,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以疏松肥沃的沙質土為佳。
在中國各地,馬鈴薯的稱呼又有不同,東北稱土豆、華北(晉語)稱山藥蛋、西北西南與兩湖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山芋,廣東及香港稱之為薯仔。
馬鈴薯是目前世界上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類主食的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主要食用其地下塊莖;在全世界廣泛種植,并被培養出了數千個品種。馬鈴薯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對氣候要求涼、冷、燥,在濕熱地區雖然也能生長,不過一代以后品種就會演化,需要經常從寒冷地區引進新的品種。
馬鈴薯淀粉顆粒大,容易糊,但馬鈴薯一旦受凍,致使組織結構破壞,使失去使用價值。另外馬鈴薯被陽光照曬,會生成毒素。發芽的馬鈴薯其發芽的部分也有毒素。
紅皮馬鈴薯
糖質原料
在白酒工業中,所用的糖質原料最常見的是糖蜜。糖蜜是制糖工業的副產物,是一種棕黑色的濃稠液體。利用廢糖蜜釀制白酒,一般都采用液態發酵,多塔式蒸餾得酒精,再經降度,勾兌而成。廢糖蜜一般含有約50%的糖分,經一定的稀釋處理后就可以接種酵母發酵。它價格低廉,又不需要蒸煮糖化,工藝及設備均較簡單,生產周期也短,是白酒工業價廉物美的好原料。糖蜜有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兩種。
糖蜜
糖蜜的主要成分為糖類,甘蔗糖蜜含蔗糖約24%~36%,其他糖約12%~2 4%;甜菜糖蜜所含糖類幾乎全為蔗糖,達47%之多。此外無氮浸出物中還含有3%~4%的可溶性膠體,主要為木糖膠、阿拉伯糖膠和果膠等。
農副產品下腳料
米糠
堆砌城墻的生曲
在白酒生產過程中,常用的輔助原料為糧食加工的副產品,如麩皮、高梁糠、谷糠、稻糠、玉米芯、谷殼、花生皮等。
麩皮是小麥加工面粉過程中的副產品,加工面粉可有10%左右的麩皮。因其含有充足的碳源、氮源、磷源等營養物質,是制曲、培菌最優良的原料=在麩曲白酒和液態發酵法白酒生產中.都用麩皮為制曲的原料。麩皮中還含有相當高的α-淀粉酶,其數量與大麥芽基本相同(2400~2907單位/g):由于不需要另外補充營養成分,所以麩皮是制曲的最好原料之一。用麩皮來培養曲霉和根霉時,可以迅速利用麩皮中的碳水化合物,不致形成有機酸或其他中間產物的積累,保證曲霉和根霉生長的速度一致;同時,麩皮比較疏松,有利于菌絲的良好生長。由于各地土壤和氣候不同,麩皮的成分也有所不同。
土茯苓
根莖略呈圓柱形,稍偏或呈不規則條塊,有結節狀隆起,具短分枝。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堅硬的須根殘基,分枝頂端有圓形芽痕,有的外皮現不規則裂紋,并有殘留的鱗葉。質堅硬。切片呈長圓形或不規則狀,厚1~5毫米,邊緣不整齊,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小亮點;質略韌,折斷時有粉塵飛揚,以水濕潤后有黏滑感。
玉米芯
麩皮
野生植物
釀酒原料中還包括一些野生植物,如橡子、土茯苓、刺五加等。
橡子,橡樹屬于殼斗植物,在全國分布很廣。古代和新中國成立前橡子曾作為救災食物及飼料。新中國成立后利用橡子釀酒,每噸橡子可產675千克橡仁,能生產250~300千克白酒。橡子粉碎前,要注意除去殼斗,以免混入原料,影響搪化及發酵的正常進行。成熟的橡子因為有外殼,水分不易揮發,很容易生蟲或霉爛。防治辦法是將新鮮的橡子立即曬干或烘干,然后脫殼,得到果仁,利于運輸和貯存;如果被蟲蛀,就要影響產品質量,必須清蒸混燒,成品酒可用木炭或活性炭來處理。
刺五加
五加科,落葉灌木。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2~6個聚生,花瓣黃白色或紫色。果球形,成熟時黑色。分布于東北地區和河北、山西,生于海拔800米以下(東北)或1500~2000米(華北)處的針闊混交林內。
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