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高清无码爆乳系列

魏晉南北朝酒史

收藏        分享時間:2014/8/25 11:02:39 瀏覽:13227人 來源:中國酒志網 上傳:小京

  中國人飲酒的歷史悠久,對這一習俗的記載,先秦以來已屢見不鮮。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酒禁大開,允許民間自由釀酒,就業市場十分興盛。加上許多身處亂世的人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暫,酒成為他們逃避現實甚至是應付世事的方式。“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的詩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酒在當時人們生活中的地位。

三國兩晉酒話

  220年,魏文帝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改元黃初,國號魏。曹魏當政之后,力革漢代律令繁苛之弊,對經濟文化軍事進行改革,使魏國境內社會安定,生產發展,從而交通便利,商貿發達,城市繁榮。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文化科技的繁榮。文學上,曹操和曹丕、曹植兄弟與王粲、陳琳等建安七子在詩歌創作上留下許多名篇。文學與酒總是形影不離,在他們著名的詩歌中,就有很多篇章寫到了酒。

  曹丕在《典論·酒誨》里寫道:“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并好酒,為三爵,大日伯雅,次日中雅,小日季雅。伯雅受七勝,中雅受六勝,季雅受五勝。”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荊州牧劉表喜歡喝酒,專門讓人加工了大、中、小三個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七升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六升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五升酒。據《中國歷代度量衡考》論述,漢末及三國時一升相當于今天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1.4升,“中雅”能盛1.2升,“季雅”剛好盛l升。現在一瓶白酒多為O.5升裝,一瓶啤酒多為0.6升裝,由此可見,一只“季雅”能盛下兩瓶白酒,一只“伯雅”能盛下兩瓶啤酒。

草書曹操詩

草書曹操詩

  釋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

  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丕在《典論·酒誨》里是這么寫的:“(劉表)又設大針于杖端,客有醉酒寢地者,輒以針刺之。”也就是說你喝醉了,我就把你扎醒,讓你接著再喝。

  曹操本人并不怎么喜歡喝酒,執政以后還一度禁酒來著,但他勸起酒來卻很猛。《三國志·魏書》云:“太祖征荊州,至宛,張繡迎降。太祖甚悅,延繡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典)韋持大斧立后,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斧目之。”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韋拿著大斧子在后面緊跟著,曹操向誰敬酒,典韋就用斧子向誰敬禮。而最具代表性的則是曹操的詩歌《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丕在《善哉行》中吟詠:“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悲弦激新聲,長笛吐清氣。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於譙作》云:“清夜延貴客,明燭發高光。豐膳漫星陳,旨酒盈玉觴。弦歌奏新曲,游響拂丹梁。”曹丕在經歷了戎馬生涯之后,享受了難得的忘我境界。

  曹植在《野田黃雀行》中也寫道:“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游。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孟冬篇》云:“鳴鼓舉觴爵,擊鐘釂無余。”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當時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作為文人的詩酒生活的浪漫。

《曹子建集》書影

《曹子建集》書影

  此明翁少麓刊本,流傳甚稀,未見著錄。內收賦44篇,詩74篇,雜文97篇,合計215篇,較四庫著錄翻宋本多出5篇雜文。然四庫所舉錯簡,此本亦不能免,蓋自宋以來即已如此。清初藏書家朱怪之舊藏。

魏文帝曹丕像

魏文帝曹丕像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魏朝的開國皇帝。220~226年在位,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謚為文皇帝(魏文帝),葬于首陽陵。

清 竹雕竹林七賢筆筒

清竹雕竹林七

賢筆筒

  265年,司馬炎逼迫魏末帝曹奐禪位給自己,是為晉武帝。晉朝初年,由于當時社會尖銳復雜的政治斗爭,飲酒在當時的士大夫中形成風氣。特別是一些文人在竹林之中,縱情詩酒,鄙視禮法,放浪形骸,甚至有“與豕同飲”的笑話。他們就是竹林七賢,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成。竹林七賢雖然在政治觀點和哲學信仰上不盡相同,但在飲酒這個愛好上卻極其一致。據說阮籍因步兵署中有美酒而想作步兵校尉,還曾在家中故意酗酒大醉六十余天,以逃避政治迫害。劉伶則酒不離身,在出游時車中載酒,隨走隨飲。《世說新語·任誕》記載:“阮籍胸中壘塊,故需酒澆之。”阮籍心懷不平,經常飲酒澆愁。酒成了他們麻痹自己、逃避現實的情感依托。《晉書·畢卓傳》也記載:“卓嘗謂人日:‘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反映了畢卓不再追求功名,只要有蟹與酒,就可以陶醉

蟹灑圖

  晉朝畢卓說:“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

于以蟹佐酒的美食享受中。

  這一時期,酒類名目繁多,不滿現實而借酒消愁者,稱酒為“忘憂”、“歡伯”。晉朝的劉臻之曾寫過一篇《椒花頌》來贊美酒。這一時期的名酒首推以酃湖(今湖南衡陽市東)水釀制的酃酒。酃酒在三國吳時期即巳聞名遐邇,左思《吳都賦》在介紹江南名產對就曾提及“飛輕軒而酌綠酃,方雙轡而賦珍羞”。西晉平吳后,在引吳主登殿慶賀的日子里,即將此酒作為戰利品獻于太廟。因此,西晉張載在《酃酒賦》中稱其“播殊美于圣代,宣至味而大同”。東晉時期,酃酒一直做為祭祀用酒,到南北朝時,酃酒仍被列為貢酒,足見其質量穩定,歷久而不衰。

北齊 校書圖

北齊 校書圖

南北朝酒話

  從420年晉朝滅亡,到589年隋朝統一全國的170年間,是中國歷史上戰事頻繁的分裂時期,史稱南北朝。在當時成書的《崔氏食經》中,記有各種釀酒工藝。

  南北朝時期,民間可以自由釀酒,所以當時市場上酒的買賣很活躍。特別是有幾個地方所釀之酒成為遠近聞名的暢銷商品。最有名氣的當屬洛陽劉白墮所釀的“鶴筋酒”。劉白墮是歷史上一位釀酒大師,常常與杜康并稱為“劉杜缸神”。他所釀的酒于盛暑時置于太陽底下暴曬,“經一句,其酒味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外出時,多攜帶此酒作為饋贈的佳品。據說,南青州刺史毛鴻賓攜酒上任,路遇劫盜,但那些盜賊飲酒即醉,都被擒獲,因此此酒又被稱為“擒奸酒”。當時游俠中流傳著一句話,“不畏張弓拔刀,唯畏白墮春醪。”這個故事雖有些夸張,但卻生動地反映了劉白墮高超的釀酒技術。

  南北朝期間,隨著釀酒業的蓬勃發展,相應的專著也有不少。北魏賈思勰在其專著《齊民要術》一書中,總結性地記述了當時制曲釀酒技術的經驗和原理,可謂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工藝學著作。書中記載了包括酃酒、鶴觴灑在內的許多當時較有名氣和較為常見酒的制作方法,如河東頤白酒、九醞酒、秦州春酒、朗陵何公夏封清酒、桑落酒、夏雞鳴酒、黍米酒、糯米酒、粱米酒、粟米酒、粟米爐酒、白醪、黍米法酒、秫米法酒、當粱法酒等,還有釀造時間長而酒精含量高的祭米酎、黍米酎,在酒中加入五力口皮、干姜、安石榴、胡椒、蓽拔、雞舌香等藥物,則制成功能各異的藥酒。

  當時人們對于釀酒工藝的了解已相當深入,在《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了九種制酒用曲,分為神曲、笨曲、白墮曲三類。其中五種神曲和白醪曲是以蒸小麥、炒小麥和生小麥按不同比例配制而成的。兩種笨曲是單用炒小麥制成。白墮曲則是生、熟粟按1:2的比例配制而成。這些酒曲原料與配制方法不同,功效與用途也各不相同,有的專用于春、夏季,有的則適用于秋、冬季。因為夏天造酒發酵快,成熟易,但不易久藏,必須有特別的釀造;冬天天冷,酒曲中的發酵菌藥性慢,需加熱,冬酒可保存時間較長。另外,書中還記載了酒曲、谷物的比例,酒熟后下水的比例。

張士保1856年作淵明醉歸圖鏡心

張士保1856年作淵明醉歸圖鏡心

《齊民要求》書影

《齊民要求》書影

  此外,《齊民要術》中對釀酒的工序,如選米、淘米、蒸飯、攤涼、下曲、候熟、下水、容器、壓液、封甕等也進行了詳細說明。這一時期還有《四時酒要方》、《白酒方》、《七日面酒法》、《雜酒食要方》、《酒并飲食方》等酒藝著作。可見這一時期的釀造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由于釀酒技術并不復雜,所以當時私人自釀自飲的現象相當普遍,而且數量相當可觀。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在任彭澤縣縣令時,“在縣公田悉種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有一次他所釀的酒熟時,就摘下頭上戴的葛巾來漉酒,漉完后,仍戴在頭上。

陶淵明故事圖(部分)

陶淵明故事圖(部分)

  此圖基于蕭統《陶淵明傳》,全卷分為十一段,分別為:采菊、寄力、種秫、歸去、無酒、解印、貫灑、贊扇、卻饋、行乞、灌酒。陶淵明為東晉名士,不阿權貴,嗜酒安貧,孤傲清高,喜從寧靜中得真趣。本圖描繪他棄官歸田過清苦生活的幾個特寫鏡頭,每圖都以陶淵明為中心,或配以必要的人物道具,各有題名。

醉歸圖淵明

淵明醉歸圖

  該圖繪一醉眼蒙嚨、微帶笑意的老人,在侍童攙扶下,緩步前行。為表明老者身份,依照傳統的表現手法,讓侍者手執一株黃菊,以示其為“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人楊神情飄逸,略帶感傷意味,甚是傳神。衣紋用筆痛快流暢,樹木枝葉粗獷而有質感。自題:“酩然盡興酬佳節,指(只)恐梅花催鬢霜。”更深化了圖的意境。

上一篇:隋唐酒史
下一篇:秦漢酒史

酒類百科內容(包括附圖)均由網友上傳,如有涉及侵權,請與客服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為保護原作者個人權益,未經允許,禁止商業復制、抓取本站內容;合理使用者,請注明來源d9s3buv.cn。
相關資訊
最新精選
大家愛看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  


新浪微博

安卓客戶端

豫公網安備 410702020004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