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師師,北宋末年青樓歌姬,不僅才華與美貌流傳至今,其李師師的酒的故事也在書籍亦或口頭流傳不少。
劉伶醉酒的酒鋪在晉代,而文君當壚的故事則發生在更早的西漢,所以酒肆的歷史在中國應該不短。據說,早在殷商時期,后成為西周開國功臣的姜子牙就曾在朝歌城里賣酒,可見酒肆在周前就已有之。宋之前,朝廷對賣灑的場所均有一定的限制,居民區里一般不允許經營買賣,酒肆被限定在特定的商業集市上。進入唐代,混合著酒香的詩風興盛,帶動了酒風的興盛,大型酒樓和鄉野酒肆遍地林立,出現了“水村山郭酒旗風”的盛景,只是這時的酒樓酒肆仍未打破經營區域的限制。直到北宋年間,傳統的坊市制度才被突破,一座座二三層髙的酒樓在城市中心的居民區內和街道兩旁拔地而起,促進了酒業的繁榮。在當時修建的眾多酒樓中,汴京名妓李師師所在的礬樓尤為著名。
有花魁之美譽的李師師本不姓李,其父王寅是汴京永慶坊染局的一個匠工,母親生下她后即因難產死去,四年后父親也因故在獄中逝去。幼時的師師曾在佛門記名“舍身”,后被“慈幼局”收養。稍大后,師師被一個叫李姥的鴇母帶走,改為李姓,在東京街頭的“瓦舍”和“勾欄”賣唱成名,并進入東京七十二正店之首的礬樓。
現代人對李師師的了解人多是從施耐庵的《水游傳》開始,宋江為求得朝廷招安,采取曲線救國之策,找的就是這位花中魁首,因為此女與徽宗趙佶關系曖昧。在為江湖好漢唱頌歌的施耐庵筆下,對李師師的描寫著墨很少,且多有偏頗。事實上才藝容貌皆佳的李師師深得當時文人雅士的傾慕,大名鼎鼎的秦少游曾為其賦詞曰:“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庇钟校骸澳陼r今晚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裊涼。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佳期誰料久參差?愁緒暗縈絲,想應妙舞清歌罷,又還對,秋色嗟咨。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鼻厣儆尾惶潪榇笏蚊浚攀帜閬碇,盡顯宋詞婉約優美、情意綿綿之本色,讀罷不由令人拍手叫絕。說到李師師獲贈的花酒詩詞,以下這首也值得一提“幾時花里閑,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師師宿。”這是另一名士晏幾道在礬樓與師師把酒言歡后,醉意朦朧時所作,詩中透露出的 :那種沉醉與滿足,也足以讓人浮想聯翩。
上一篇:美酒飄香歌繞梁——酒文化與音樂
下一篇:酒文化與旅游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