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威英博收購薩博米勒要約失敗,引發業內諸多爭論。彭博社發表評論文章稱,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為潛在收益提出收購薩博米勒(SABMiller),卻很可能無法解決大啤酒商的重大問題――工藝啤酒問題。
盡管到目前為止薩博米勒回絕了這一收購提議,但世界兩大啤酒商的聯合能夠在每塊大陸上取得顯著的運營效果,使它們在任何一個市場經受得起銷售疲軟的困境。然而在美國,大公司仍然難以抵抗小啤酒商的競爭,這些小啤酒商更受消費者歡迎,從而使大公司的業績更加疲軟。
釀酒協會數據顯示,因提供不同口味待售品而聞名的工藝啤酒,比如啤酒花印度淡色愛爾(hoppy IPAs)和桶狀發酵黑啤酒,占2014年啤酒零售額的19%。比2013年提高了16%。與此相比,2014年的整體啤酒銷量降了1%,損失主要來自大型啤酒商,它們依賴溫和清淡的貯藏匿啤酒。釀酒協會總監Paul Gatza指出,即使百威英博與薩博米勒聯手也無法打破這一趨勢,甚至會使情形更糟。他認為大啤酒商可能在零售和廣告方面資金更充足,但工藝啤酒與顧客的聯系更緊密。
百威英博與薩博米勒已經感到了消費傾向的危機。薩博米勒與莫爾森庫爾斯合資成立的米勒庫爾斯釀酒公司稱,自7年前成立時起銷量降低了近一千萬桶。該公司上個月宣布將關閉北卡羅來納州伊甸園的釀酒廠,銷量損失成為原因之一,經濟挑戰、啤酒業內爆發的選擇分化、以及消費者對于品牌青睞的戲劇性變化均導致了銷量損失。
工藝啤酒的迅速增長導致大型啤酒商搶購一些小型工藝啤酒品牌,并努力開發自己的工藝產品,例如百威英博旗下的比利時白(Shock Top Belgian White)和米勒庫爾斯的藍月亮。但目前為止并未贏得工藝啤酒主流愛好者的青睞。據釀酒協會2014年數據顯示,61%的消費者在選擇工藝啤酒時認為獨立釀酒是比較重要的。業界人士稱,消費者中的確存在一部分群體非常在乎啤酒的“真實度”,他們關心啤酒是在哪里由誰釀的,還有公司的職業精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