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定制酒之間的競爭已經十分激烈,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企業開始“定制”工作。除了酒企外,經銷商也不甘示弱。前段時間,一名經銷商向筆者談到,他的公司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定制酒事業部,打算集中精力運作定制酒業務,尤其是過了中秋節以后,準備婚禮的新人在增加,定制酒可能會在這段時間獲得增長。
定制酒應賦予更深層次的價值
記者:近兩年來,我們發現定制酒在行業里的提及率越來越高,很多名酒廠也加入到定制大軍的行列中來,此外,也有不少經銷商在做定制業務。大家認為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此外,定制酒存在哪些問題?
張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消費多樣化、差異化日益明顯,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個性化時代的到來,社會消費與個人價值主張結合日益緊密。在此背景下,作為我國傳統白酒行業也在產品多樣化、差異化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并開始探索定制酒業務,個人定制、團體定制、紀念性定制產品等紛紛推出=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酒企定制酒業務發展得并不盡如人意。所以,定制酒產品應被賦予更深層次的價值。
毋庸置疑,需求是營銷的起點,產品是消費需求的核心載體。從這個角度來說,定制酒產品本身應具備高品質的酒體,作為優秀的產品載體承載更多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定制酒業務目前多集中于包裝定制,以包裝與市場產品相區隔,而其自身并不具備獨特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其發展前景不被看好實屬情理之中。定制酒業務從包裝定制、酒體定制,乃至服務定制,目前正處于探索之中。對于白酒產品來說,具備消費、投資、金融、藝術、收藏、個人身份象征等多重價值,瀘州老窖定制灑以消費價值及情感價值,在業界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封壇酒從消費價值及投資價值實現快速增長,這些成功案例中,產品的價值均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
段高峰:在我看來,定制酒未來的市場潛力非常大。從經濟角度來說,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在提高,而且普通老百姓越來越追求差異化和個性化,所以會對定制酒有需求。而商業宴請上,一些企業單位希望能在灑水上體現自己公司的一些元素,既能體現出對宴請客戶的重視,又能在產品上展現出自己公司的個性來。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定制酒開發就是一個“量身定做”的過程,酒廠或者經銷商需要根據客戶獨特的要求,制作出消費者心儀的產品。不過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很多廠商的定制工作只是流于表面,比如很多企業把新人的照片放到瓶身上,就當成是定制酒了,這樣會導致嚴重的產品同質化現象,也是定制酒最大的一個問題。因為婚宴基本都是用紅色瓶身的酒水,那么定制產品就很難有自己突出的特色。現在結婚的多是80后、90后,甚至90后越來越多,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個性鮮明,他們更加追求自己的獨特個性,那么定制的產品必須用心來做。現在企業都在做“消費者運動”,那么定制酒何嘗不可做成一場“消費者運動”呢?定制過程中,可以讓消費者參與進來,自己設計瓶身上的內容,這樣就可以增強消費者的參與感。在包裝方面,定制酒大可考慮“丟掉”外包裝,尤其是對于普通規格的酒水,包裝的意義不大,因為瓶體上可以設計更多的個性內容。
王良海:消費者購買能力上漲是定制酒受關注的一個原因,但這并不是最主要的。行業形勢發生變化,酒企和經銷商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而且高端酒和團購渠道都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在這種情況下,定制酒才越來越被廠商重視。不過,經銷商的資金實力顯然不及廠家,所以經銷商可以考慮和企業聯合的方式來運作。現在三宴市場很火,而定制酒可以在三宴市場上獲得機會,這也是其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
站在經銷商的角度來看,我感覺定制酒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業務額度小,但是成本比較高,產品生產、運輸等都有很多制約因素,所以經銷商盡量用自己代理的產品做些定制內容,單獨開發產品需要投入不少成本。
消費者是定制酒核心
記者:根據大家分析的情況來看,雖然目前運作定制酒的廠商比較多,但是成功的并不多。那么,企業運作定制酒時,應該關注哪些操作要點?
張健:定制酒產品的極致化,特別是核心價值的極致化是產品價值打造的重要方向。現代商業經濟受互聯網經濟的影響,產品極致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定制酒作為現代商業經濟的產物,無論是瓶裝定制、壇裝定制,應立足產品價值,充分設計產品屬性,做到產品核心價值的極致化。
定制酒用戶推廣應更具針對性、效率性。定制酒產品與大眾市場產品比較而言屬于小眾化產品,人群較為分散,傳統推廣方式的效率相對較低。結合傳統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針對性的小眾化媒體及大數據推送,將是小眾消費傳播較好的方式。同時,結合定制酒消費人群特點,圈層營銷推廣、跨界營銷推廣將是其推廣的有效手段。另外,結合奢侈品營銷的特點,消費者互動平臺的打造,如高端俱樂部、會員體系等黏性服務,成為增強客戶黏性的利器。
定制酒業務需由專業的團隊進行開展。傳統定制酒產品多屬于團購產品,僅團購業務的一項服務內容由團購業務團隊進行運作,多數企業重視程度不高。在當前社會經濟狀態下,定制酒業務團隊應與傳統銷售隊伍相區分,更應將其定性為推廣團隊。
在傳統高端產品下滑、中高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定制酒業務吸引了眾多的目光,成為行業熱議的話題。對于我國龐大的白酒市場而言,定制酒業務仍有較大的發展前景與空間,小眾細分市場是與大眾消費市場的對應名詞,對單一企業仍是一個大市場,仍需不斷堅持、不斷探索。
段高峰:定制從一定層面上反映的是差異化,有些人考慮到定制產品走量較小,單價成本比較高,所以從成本方面來考慮,會放棄一些細節上的設計。不過由于需求量小,所以消費者不會花費過高的總價,他們還是愿意把產品做得更加精致,廠商可以從產品的造型、工藝、材質等方面多下些功夫。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定制產品不要千篇一律,要盡量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有些消費者的購買水平較低,那么就不必過多地突出個性,做到量化生產,比如只印上定制人的照片,或者公司的logo等,而購買能力強,且對產品有獨特需求的消費者,則需要從設計方面下足功夫。最后,酒水的品質也需要得到保證,并不是說定制人群只追求個性,從設計方面滿足他們就可以了。實際上他們還希望購買到酒質不錯的產品。
從營銷層面來講,我感覺定制酒有很多操作點,比如和現在非常流行的互聯網產生“關系”,采取眾籌的方式和消費者來個近距離的接觸,不過這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點,如春節、中秋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前夕,酒企在網上開展一場定制活動,讓感興趣的網友都來參與,其中列舉一些選項,包括包裝、瓶體、度數等因素,產品什么樣,由消費者說了算!通過這種方式,消費者可以全程參與產品的定制過程,并且企業也可以拿到消費者的大數據,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不過能夠號召起消費者參與眾籌的企業,其品牌影響力應該比較強。
王良海:我感覺定制是團購業務的一個延伸,只不過更多地焦點應該放到商務團購和“三宴”定制上,這還需要廠商繼續做相關的培育工作。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強烈,定制酒也將找到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