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他們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地區。他們還有著非常神秘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個非常崇尚酒的民族,這一點我們可以在他們的諺語中得知:“漢人的茶,彝家的酒”。大到婚喪嫁娶,小到日常生活,都能找到酒的身影,在彝族,一個比較出名的酒的種類叫泡缸酒,是彝族的特產酒,我們今天就要從泡缸酒中感受彝族酒文化、中國酒文化。
泡缸酒的歷史起源
早在三國時期,泡缸酒就已經成為彝族人民祭祀、祈神、慶賀、宴請的常備佳品。流傳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彝族是一個崇尚太陽、崇尚火的民族。從古至今,“火龍太子”是彝族人民心中的神。“火把節”便是人們祭神祈福的隆重儀式,至今已成為彝族的傳統節日。人們在節日里開懷暢飲,泡缸酒把彝族漢子那熱情豪爽、自信、執著的氣概盡顯于大碗地豪飲中。青年男女在月光下把美好的生活用“跳月舞”“佐腳舞”盡情地展現。
泡缸酒的特點
它是用大米發酵而制,味道清甜,口感綿長,以馬龍咨卡的最為出名。這種酒狀如米湯,可加蜂蜜、白糖調味,泡缸酒有很多種,根據不同對象選擇不同類型的酒,且具有美容、健身等之功效,其酒度低,口感好,所以老少皆宜。
泡缸酒是彝族文化的結晶,相傳,泡缸酒必須用寒冬時節的深山寒泉泡制,所以彝族群眾總是冒著寒冷去挑水釀酒,然后裝入土缸之中,長期窖藏于地下。這種釀酒的方法體現了彝族釀酒的獨特風格,彝族同胞重酒、尚酒,所表現的酒文化豐富多彩,獨具特色。從中也可以學習不少的酒文化知識!
上一篇:韓國無形文化遺產--燒酒詳解
下一篇:“酒后亂性”這事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