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膠東非遺博物館內,有一件至今保存完好,也是即墨唯一見證地瓜酒釀造手工藝的人工榨酒機。從外表看,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木箱子,但往箱子內部看去便會發現不同之處,木箱的蓋子是獨立的,可以隨意活動,箱子的底部由兩塊木板拼成,木板拼接處形成一個凹槽,凹槽上邊扣著一個切成一半的竹筒。以前農民將發酵成熟的地瓜包好放在箱子里,然后用蓋子往下壓,這樣壓出的酒液就會順著縫流進凹槽,再流出箱子,這樣就得到地瓜酒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地瓜酒歷史的悠久,今天我們的文章就一起來感受一下地瓜酒歷史色彩!
地瓜酒屬于湖南省寧遠縣的傳統食品,目前已發展成為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商品,但是由于湖南省許多生產糯米酒、地瓜酒的生產企業規模小、生產設施和設備簡陋,對釀酒原料控制不嚴格,產品質量水平良莠不齊,消費者的健康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現如今湖南省寧遠縣已有大規模的釀酒廠幾家,最著名的屬九嶷山酒。
相傳在很久之前地瓜酒是這樣被發現的:農民秋收地瓜時,不小心遺落了幾個在地里,冬天留在土層里的地瓜被凍住,當來年春天農民深耕春種時發現了被凍透的地瓜,此時氣溫回升,地瓜解凍,由于化學反應,地瓜滲出的汁液里就帶有濃濃的酒味。因為過去農民條件差,買不起酒喝,這個帶有酒味的地瓜汁就成了好東西,既節約糧食還有酒喝,慢慢地,地瓜酒就這么流傳了下來。釀地瓜酒最多的年代,是在上世紀70年代,那時候連村里的婦女都會做地瓜酒,過年時,一家老小,不分男女自然也少不了品嘗自釀的地瓜美酒。
“寧遠紅薯酒,農民家家有”之說縣北一帶喜用糯米釀酒,再摻燒酒浸泡,謂之“拖缸酒”,香甜可口,有“西路粑粑北路酒”之說。全縣各地寒冬時期喜喝熱酒,愛勸酒猜拳。東南部山區習慣用飯碗飲酒喝茶寧遠人喝茶,四鄉有別。縣境東部喜喝濃茶。太平、下墜、嶺頭源、云潭、保安一帶,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習慣用腌菜送飲,親友進門,先以茶招待,尤其是婦女,日飲3—4次,早茶、午茶、晚茶和夜茶。禾亭一帶喜用沙罐熬茶,以黃豆、花生、糖果送茶。縣境南北,平時喝井水,很少喝茶,來了客人,亦多以井水相待,故有“南路并水東路茶”之說。
說起地瓜酒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說起地瓜酒,和老酒的釀造工藝不同,青島地區許多外鄉人,對地瓜酒并不太熟悉,對地瓜酒的由來就更不得其解了。相傳,明朝末年,即山上住著的狐仙太爺道行高深,除病消災有求必應。每年農歷正月十九是山會,因為狐仙太爺喜歡喝酒,但古代糧食很金貴,狐仙太爺喝的酒是金薯酒,因為其他的酒需要糧食釀造,狐仙太爺珍惜糧食,體恤百姓,就把釀造金薯美酒的秘方,傳給了山下楊頭村的趙員外,而金薯就是地瓜,用它做酒替換了大黃米,節省了糧食。趙員外得到秘方后,又告訴了廣大村民,從此全村人家家戶戶做起了地瓜酒,一直流傳至今。
雖然地瓜酒的起源比較早,但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至今近30多年的時間里幾近絕跡。主要是因為手工操作,工序復雜,勞動強度也高,年輕人都不愿意學,但是仍有少數人覺得這樣的美味消失于時間太可惜,于是就把地瓜酒的秘方重新繼承了下來,現在地瓜美酒王者歸來,成了市民過年的美味佳釀,地瓜釀酒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