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文人抒發個人感情的時候無不會提到酒,飲酒對于古代文人來講,是一種壓力的抒發,感情的寄托,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這么多膾炙人口的關于酒的詩篇流傳下來,為我國的酒文化研究做出那么大的貢獻。
說到文豪與酒,第一個肯定是詩仙李白,“將進酒,杯莫停“,一代詩仙李白對酒是情有獨鐘,為了酒,什么“五花馬”、“千金裘”也毫不吝嗇的可以送進當鋪,在李白眼中,酒絕對是世界上頂好的東西。他已非低斟淺酌的酒徒,而近似于孤注一擲的賭徒了,把生命中所有的寶都押在酒上面。甚至連吟詩,都相當于猜拳喝令,添一碟精神上的下酒菜而已,解酒或醒酒用的。怪不得杜甫也曾這樣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曹操那里,酒就是療傷的解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接下來就是醉翁歐陽修了,《醉翁亭記》,從頭到尾一直“也”下去,貫穿一股酒氣。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了樂。天樂地樂,山樂水樂,皆因為有酒。“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一代大文豪蘇東坡呢:“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很多很多名人與酒是脫不了關系的,這就構成了華夏酒文化中的一種奇妙的酒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酒更加廣泛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貼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豐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