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磨坊啤酒”味道怎樣?我好奇地查遍了所能查到的資料,也沒有發現一點線索,雖然不少書里描述客人一扎扎地狂飲啤酒,但從來沒有仔細描述過,估計啤酒的味道平平。的確,一提法國啤酒,許多人都會一臉不屑:法國葡萄酒有名,這連傻子都知道,可是法國啤酒?沒聽說過。
在我探究這個問題之前,自己也是滿腹狐疑,甚至懷疑法國人釀不釀啤酒。查了相關的文獻之后,我意外地發現:法國人不僅釀造啤酒,而且法國啤酒業的歷史很可能要比葡萄酒還長,至少超過號稱“啤酒王國”的德國,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初,不過很長時間,王公貴族對葡萄酒的推崇貶低了啤酒在市場上的地位,勃艮第和波多爾葡萄酒被奉為高尚飲品,就連中產階級都將啤酒斥為“發酵的糊粥”。
既然如此,紅磨坊老板為什么偏要釀啤酒?原因顯然不是他不想照顧法國人的自尊,主要考慮到當時紅磨坊的主顧們囊中羞澀。想當年,隨著巴黎世博會的成功、工業革命的順利和海外殖民的大力開發,越來越多的淘金者和藝術家涌到這個古老的大都會碰運氣,那時的蒙馬特還是一個剛歸屬巴黎的落后郊區,潦倒的城市貧民、四處流浪的波西米亞、囊中羞澀的窮學生和無人賞識的藝術家構成了這個街區的居民主體,他們也是早期紅磨坊的主要客人群體。
再有一個原因,法國在19世紀末發生了一場鋪天蓋地的葡萄根瘤蚜蟲災,幾乎毀滅了全國的葡萄酒業,巴黎的葡萄園消失殆盡,葡萄酒變得珍稀而昂貴,這更促使紅磨坊老板自力更生。那時候貴族只去歌劇院,去紅磨坊是件丟身份的事,勞特累克純屬貴族的異類。
不過到了20世紀初期,隨著紅磨坊經營有方和名聲傳揚,客戶群體逐漸改變,傳統的康康舞逐漸演變成規模壯觀的歌舞劇,昔日的波西米亞根據地搖身變成了布爾喬亞的社交沙龍,紅磨坊脫胎為體面人現身的聲色場。啤酒逐漸被排擠出紅磨坊的酒單,香檳酒和葡萄酒早成了主打飲料。
不過即便如此,眾多的啤酒愛好者也不必過度失望,你到法國旅游仍能品到當地特色的優質啤酒,市面上見得最多的莫過于法國頭號啤酒廠科隆南堡推出的“1664”牌大眾啤酒和康德布魯金啤。當年的皇家啤酒廠變成了“崇洋媚外”的舒辛伯格啤酒廠,現在主要生產一種德國風味的“喜慶之家”和一種奧地利風味的銅鈴烈性紅啤,最具特色的法國啤酒出自著名的費希爾啤酒廠則以奇取勝,很有股“酒不驚人誓不休”的勁頭,他們不僅生產傳統的黑啤酒、琥珀啤酒,還別出心裁的退出威士忌啤酒、苦啤酒、人參壯陽啤酒、用啤酒和白朗姆酒混配的金斯頓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