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爭妍斗艷、蔚為大觀的藝術(shù)酒瓶世界,臺灣金門高粱酒的包裝設(shè)計可謂獨放異彩。在筆者收藏的一千多只藝術(shù)酒瓶中,有一組1994年問世的屏風造型金門極品高粱酒瓶,堪稱酒瓶藝術(shù)殿堂中的一簇奇葩。這套酒瓶是筆者幾經(jīng)周轉(zhuǎn)獲得的。
這組造型清新別致的酒瓶,是由4只扁方形彩繪配詩瓷瓶和4扇可折疊式仿象牙屏風框架組成。將它們裝配成一體后,瓶子神秘“消失”,赫然變?yōu)楦哔F的藝術(shù)彩屏;特別是在這組細膩潔白的瓷瓶兩面,分別繪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和古代絕世“四大美人”,其工筆秀逸、色澤柔美,引人人勝;圖案中花草裊裊欲飄,雀蝶躍躍欲飛,美女呼之欲出,行書灑脫舞動。
自占以來,人們崇尚君子、賞閱美女、珍愛藝術(shù)、祈求祥和。屏風酒瓶的設(shè)計者迎合了世人的審美觀念和心理取向,將這些揉和到一起,但又不是簡單的拼湊。那儒雅的內(nèi)涵令人咀嚼有味、陶醉不已,以至拍案叫絕。在畫面和詩句里,雖然找不到“梅蘭竹菊”四個字.也未直呼“四大美人”的芳名,但是都隱匿在字里行間和圖案上,設(shè)計者有意留出誘人的想象空間和懸念,只有細細品來,才豁然開朗,倍感墨香四溢,文采飛揚,沁人心脾,大有未醉于酒先醉于瓶的快感。此舉不落窠臼,自出機抒,恰似君子清高深邃、女子含情不露的韻味,其意境奧妙無比。
梅蘭竹菊都具有不畏嚴寒、剛直不阿的品格和清心寡欲的風度,一向為世人所敬慕,所以被視為君子,常借喻品行端莊、清靜高雅、謙虛正直的人。屏風酒瓶把君子、佳人、詩文、圖飾和造型巧妙地融會貫通,使之相互輝映,寓意深遠。下面筆者以個人的理解對每一只瓶子上的詩畫作一破譯。
一、梅花瓶
正面書有“玉潔冰清”4個字,并畫有一簇干枝梅和兩只情侶鳥(含有“喜上眉梢”之意):反面是美女持鏡圖,似在描繪“梅花妝”(古時一種化妝術(shù)),并配詩句“欲向東風問早春,閑來花底步香塵”。
從字面上看,“玉潔冰清”是對皓月的描述。圖中女子大概為三國時期的美女貂蟬。她高舉圓鏡,似乎在翹望蒼穹冰輪,暗指“貂蟬拜月”。從內(nèi)涵理解,“玉潔冰清”則是對梅花品格的概括,意即梅花像美玉一樣潔身自好,像冰雪一樣清瑩純凈。明朝尚書于謙對梅有“玉為肌骨雪為神”的詠句:清朝鑒湖女俠秋瑾烈士以梅自勉:“冰姿不怕霜雪侵!
美女持鏡圖上的“欲向東風問早春,閑來花底步香塵”一句,似是說冬末人們信步在散發(fā)著花香的梅樹下,詢問春天何時到來?這句看似簡單的問語,展現(xiàn)出的卻是一幅“先為天下知”和“獨先天下而春”的畫面。在萬木待蘇的時候,唯有“梅花仙子”搶先而至,擔當報春又報喜的使者。而那“滿園桃李雖堪賞,要且東風晚始生”(唐代詩人羅鄴語)。南朝詩人何遜為此大呼“驚時最是梅”;詩人陸凱更是感嘆歲寒時節(ji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梅”。
幾下年來,人們?yōu)榱擞妹坊c綴屋室,還特制了一種專用來插一剪梅的瓶子,稱為“梅瓶”,后也用來盛美酒,其小口、潤肩、豐胸、細足,儼然呈現(xiàn)出美女神韻,而這種僅僅為了一種花而特別制定專用瓶子的“待遇”,唯梅花獨有。
梅花冰晶玉瑩,超凡脫俗,品性高潔,寄寓了中華民族高尚德操的追求。國人愛梅至極,詠梅成風,構(gòu)成了繁花似錦的梅文化,把“四君子”之首的梅花推為“國花”也當之無愧。
二、蘭花瓶
正面書有“空谷幽香”4個字,并畫有一棵蘭花草和一對舞蝶;反面是美女賞花圖,并配詩句“一點蕙心清若水,綠蔭欄檻畫薰香”。
“空谷幽香”中的“幽”是“遠”的意思,是說從遠方的山谷里傳來陣陣花香,這是特指蘭花的。因為只有蘭花善居幽谷且以清香遐爾聞名。詩圣李白早就有“蘭幽香風遠”的名句。
美女賞花圖中的女子應(yīng)是西漢美女王昭君。竟寧元年,匈奴入朝求和親,昭君白請遠嫁匈奴,對漢朝與匈奴的和好關(guān)系起到一定作剛。“昭君出塞”以后,依舊“空谷幽香”,是形容她像蘭花一樣,雖遠在塞外而香名流傳。
“一點蕙心清若水,綠蔭欄檻畫薰香”,是贊美蘭花的心境像水一樣清純,蘭花的絕頂清香似乎也從畫中飄出。在美女賞花圖中既沒有看到蘭花,也沒有出現(xiàn)“蘭”字(其他三只酒瓶的仕女圖中都配有相對應(yīng)的梅竹菊彩圖作為背景)。“蕙”即蕙蘭,是蘭花的一種,這里泛指蘭花;另用一個內(nèi)含“蘭”的“欄”字,把蘭花隱藏在字里行間,使人好像聞到了蘭香,聯(lián)想到蘭花的存在,此句充分體現(xiàn)了蘭花深居幽谷、不事張揚的脾性!岸敝浮岸荨保环N香草,常引申為花草的香氣。蘭花的清香是獨占鰲頭的,“蘭當為王者香”是幾千年前大圣人孔子的贊語。美女賞花圖中雖然沒有蘭花,但已經(jīng)感受到了香氣無比,這種“畫薰香”的技巧乃神來之筆,有“此處無聲勝有聲”之感。
蘭花以其獨具的“四清”(即氣清、色清、神清和韻清)而著稱,被譽為花中君子。明朝詩人張羽贊她是“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即蘭花雖小,卻學富五車;陸游稱蘭花“生世本幽谷”,“無心托階庭”,即生來就在遠山,淡薄名利地位,甘當無名英雄;李白更是疾呼“為草當作蘭”,表示愿意身為蘭花草。可見,蘭花特有的“清雅孤傲”已成為文人騷客效仿的樣板。
三、青竹瓶
正面書有“青影搖風”4個字,并畫有三枝搖曳的翠竹和兩只對歌鳥;反面是美女搖扇圖,并配詩句“枕薄窗虛月映樓,杏花風蕩玉簾鉤”。
“青影搖風”指青竹像薄紗一樣隨風飄逸。“枕薄窗虛月映樓,杏花風蕩玉簾鉤”一句中,“枕薄”與“高枕無憂”意思相反;“杏花風蕩”可能源自“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此句似乎是在描述一憂傷女子只能透過朦朧的窗紗遙望外面的樓亭月色,她蕩漾的春心被隔世紗簾鉤鎖著。這個傷感的女子一定是春秋時期身居吳國懷念越國的美人西施。傳說她在憂郁時更美麗,以致引出了“東施效顰”的故事;詩句里多次晴隱紗簾,好像那潔白如玉、薄如蟬翼的細紗,都是由“浣紗女”西施的纖纖玉指洗出來的。
竹子也被寓為君子,是因為竹子節(jié)堅心闊、四季長茂、身軀可用,象征寧折不彎的氣節(jié)、虛懷若谷的胸襟、永不言退的本色、剛?cè)嵯酀娘L姿和甘愿獻身的精神。千百年來,竹與梅、松比肩,同被譽為“歲寒三友”。
四、菊花瓶
正面書有“沉醉西風”4個字,并畫有三朵盛開的黃菊和一雙追逐的彩蝶;反面是美女戲蝶圖,并配詩句“瑤臺無信托青鸞,一寸芳心思萬端”。
“沉醉西風”指晚秋時節(jié),百花凋謝,唯有菊花迎風而開,沉醉于獵獵西風之中。清朝詩人張問陶感嘆菊花是“繁華全讓閑桃李,獨籠西風不占春”。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黃巢扼腕而詠:“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來百花殺”,形容菊花盛開時百花都已凋滅。唐朝詩人元稹不無遺憾地嘆息:“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美女戲蝶圖中的女子可能是唐朝妃子楊玉環(huán),因為在“四君子”中只有菊花雍容華貴,花朵飽滿,好似盛唐宮廷中偏好體態(tài)豐腴的楊貴妃。楊貴妃在世時,宮廷就曾把一種美麗至極的菊花命為“貴妃菊”;楊貴妃命殞西蜀途中,宋朝詩人李山節(jié)在《詠楊妃菊》中有“命委馬嵬坡畔泥,驚魂飛上傲霜枝”,是寫楊貴妃香斷馬嵬坡后,魂魄附到菊花上!俺磷砦黠L”也有“貴妃醉酒”、醉眠西天之意?梢,貴妃與菊花有割不斷的情緣。
“瑤臺無信托青鸞,一寸芳心思萬端”,描述的是相思女的心境。這個女子能夠身在仙境盼佳音,還可以托付鳳凰捎口信,說的也不會是一般女子。傳說楊玉環(huán)進宮后常常思念家鄉(xiāng),想到自己被“關(guān)”在宮內(nèi)虛度年華,不勝嘆息,此詩句正是對她的真實寫照。
菊花謝得最晚是人們愛菊的主要原因。菊花“讓繁華、不占春”,唧霜含雪、孤標傲世、晚節(jié)清高,盡顯風采與精神,其歷盡風雪而后凋的堅貞品格深受世人贊美。古人常以菊明志,以示情操高尚的人。張問陶把菊花為什么能淡泊守真、不傍強勢、迎霜而開的原因,歸于它的前身是不肯為五斗米折腰的君子陶淵明。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以菊花的品行為榜樣,喜菊、種菊、學菊,“淵明愛菊”已成傳世美談。
由上可知,現(xiàn)代酒瓶已不僅僅局限于充當醇酒的載體,同時也已成為傳播文化和藝術(shù)的載體。在品嘗佳釀的同時,又可飽眼福、長文采、添趣味,既有實用性也有觀賞性,其品位陡增。屏風酒瓶包裝盒上有一段話,說這“是美酒與藝術(shù)的結(jié)晶。居家陳列高尚,宴客白飲實惠,送禮美觀大方”。這大概也是藝術(shù)酒瓶開始成為民間收藏熱的原因吧。(作者:楊連新)
愛酒歌
我愛酒,我愛酒,酒中快活真?zhèn)有。不必炮鳳與烹龍,
隨便山肴皆適口,舉杯憂慮盡消除,況同花月為三友,
隨我意量飲幾杯,何必酕醄醉百斗。混混沌沌體融和,
風風顛顛身抖擻。或詩或曲或文同,信口狂歌三五首。
仰面大笑天地寬,這等趣味人知否?
上一篇:酒名趣事一籮筐
下一篇:現(xiàn)代陶藝酒瓶——收藏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