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廠起源
叢臺是趙武靈王為觀賞騎射及歌舞所建,此臺建筑奇特,至今仍然矗立,現為邯鄲市著名的古跡。坐落其東側的“叢臺酒廠”,所出品的佳釀,即以叢臺命名。
邯鄲的釀酒史甚久,而且在戰國時便釀美酒。《淮南子》中,“魯酒薄,趙酒厚,而圍邯鄲”的典故,即出于此。趙酒何以獨厚?據《邯鄲縣志》上的記載,“酒務泉,在城西十里,其水甘洌,昔趙王于此釀酒,今其地名酒務樓”。明人曹瓚也曾贊此泉:“一脈甘泉滟玉肥,釀成佳釀世應稀。”可見“水為酒之血”這話,確實千真萬確,一點也假不來的。
宋代時,邯鄲屬磁州,張能臣的《酒名記》,即有“磁州風曲法酒”記載。筆者按:釀此酒用的是風曲。另據《北山酒經》所言,造風曲用糯米粉和川芎、防風、白術、天南星等中藥。曲踏好后,“用桑葉裹盛于紙袋中,用繩系定,即時掛起,不得積下”。且此曲經“掛透風處四十日,取出曝干,即可用”。
到了明、清時期,邯鄲的釀酒業更盛。清高宗下江南時,曾于此飲在地酒,飲罷甚歡,乃乘興揮毫,寫下“有鞠呼盧侍羅綺,美酒十千醉不辭”的詩句。從此,邯鄲酒成為貢酒,專供給大內享用。
1912年,邯鄲城內有10家酒坊,以“貞元增”所產的最為知名;1945年時,已發展至15家,皆釀制燒酒。待1949年后,乃在此基礎上,建成“邯鄲市酒廠”。沿用傳統工藝,生產出口碑不惡的“邯鄲大曲”。1972年時,廠方有意突破現狀,便派員學習外地名酒經驗,試制出一款色、香、昧俱優于原酒的佳釀,命名為“叢臺酒”,并在1977年投放市場。
主要產品
叢臺酒
本酒選用華北特產的優質紅高粱為原料,另用福皮做輔料,以小麥制曲,采取人工老窖,經高溫制曲、清蒸輔料、回醅發酵、分批蒸燒厚,再緩慢蒸餾,分級摘酒。隨即封壇入庫,貯存陳釀,然后精心勾兌而釀成。
品味殊榮
叢臺酒屬濃香型大曲白酒,酒度為53°。酒液無色透明,酒香芬芳濃郁,入口綿軟甜凈,回味余香不絕。自其問世以來,即廣受消費者的歡迎,銷售量直線上升。書法家歐陽中石有詩贊日:“古藝弘千載,新芳香四海。燕趙多慷慨,叢臺有酒泉。三杯寒易水,一年劫秦川。”
叢臺酒實非泛泛,先后在1979年及1989年的中國第三、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章,目前以內銷為主,正謀積極出口中。
轉載注明:中國酒志網(d9s3buv.cn)
上一個:湖南德山酒業有限公司
下一個:赤峰第一制酒廠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