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不知不覺,2014年的半年時光已經走遠,半年之考,對于中國的葡萄酒商來說,有喜有憂,有苦有樂,個中滋味,自己體會。
此前有人曾預言,2014年將成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個人消費元年”,如今半年已過,中國的葡萄酒市場離“狂熱”和“投機”越來越遠,距離“理性”和“務實”更近一步,褪去了對團購的盲目迷信,直面消費者的工作在酒商心中變得日益重要。
根據今年5月Vinexpo的研究報告,亞太區2013年消耗了2.8971億箱(9公升/箱)的靜止葡萄酒和起泡酒,達到34.76億瓶。預計2013~2017年,亞洲區消耗量的增幅將最高至22.84%,達到3.5589億箱。中國作為亞洲地區最大的葡萄酒市場,增長勢頭穩增不減。在市場容量保持持續擴大的同時,在今年上半年的各大展會上,葡萄酒產品的多元和細分趨勢也更加明顯,許多展臺很難看到價格高昂的葡萄酒,幾十元的酒已經十分普遍,性價比很高。而市場調查也顯示,今年上半年,100元左右的葡萄酒最為暢銷,葡萄酒價格正在回歸理性,消費者不再追求“高大上”,而是轉為開始享受酒食搭配的樂趣,香檳、起泡酒和白葡萄酒市場被看好。
與此同時,在中國國產葡萄酒領域,各大葡萄酒廠和各地的小酒莊,紛紛轉變思路,從開展電子商務到成立旅游項目公司,種種工作都在圍繞終端消費者進行。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消費重心正在逐步從大客戶的集團采購消費,轉向普通消費者的日常飲用、配餐。酒商開始洗盡鉛華,力推平民消費。
由此,我們可以描繪出2014這一中國葡萄酒市場“個人消費元年”的大致雛形。
其一,個人消費者日漸成熟,消費需求多元,葡萄酒市場進一步走向細分。數據顯示,近四年,全球起泡酒的消耗量增幅達到了5%以上,超越了葡萄酒的整體消耗量升幅,桃紅葡萄酒的增幅則超過7%。細分葡萄酒品種的增減變化,在真實的市場中有了最直觀的表現。葡萄酒市場早已不是只有干紅、干白的模樣,琳瑯滿目的起泡酒、桃紅酒乃至預調酒都有了各自相對穩定的消費人群。
其二,酒商集體觸電。在渠道扁平、誰擁有終端消費者誰就最可能成功的時代,酒商和酒廠紛紛玩起了電子商務,最新興起的O2O模式更是火熱襲來。不論是張裕成立專門的電子商務公司,還是各大酒廠與垂直類和平臺類電商的合作,都在表明大數據時代人們想要更多掌握會員數據和消費者行為的急迫心理,這與前些年重心放在大客戶身上的做法大相徑庭。
其三,酒廠紛紛開展多元經營,主抓消費者。今年上半年,張裕、紫軒等葡萄酒公司的旅游項目都開展得如火如荼,將酒莊旅游與成品酒銷售結合起來,希望能夠通過此舉來進一步增強產品在普通消費者心中的影響力。
其四,政商消費渠道銷量下滑,家庭消費以及婚宴等大眾宴席渠道開始崛起。2014年被稱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個人消費元年”,葡萄酒與普通大眾的日常消費品一道,越來越多地走入社區,走進家庭。同時,在葡萄酒消費氛圍濃厚的江浙一帶,葡萄酒的銷售進一步下沉到鄉鎮市場,并走入婚宴等大眾宴席渠道,成為不可或缺的酒水品種。
半年時間過去,中國葡萄酒市場“個人消費元年”的雛形已經顯現,相信經過酒商下半年的持續努力,定會打造出一個輪廓更為清晰的健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