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酒是人和自然關系的產物,它的質量受到特定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人離不開社會,就像葡萄離不開自然。葡萄酒質量是一個人土地到餐桌全過程的體系。從技術層面上講,它分為內在質量和外在質量。其中,內在質量是葡萄酒帶給人們令人滿意的感官體驗;外在質量,包括產地生態條件、栽培模式、市場銷售等各個產業鏈上的環節。但就目前而言,在全世界范圍內,人們對葡萄酒的外在質量更為重視。
產區特性無法改變,釀好酒需學會順從自然
中國葡萄酒市場借力于“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建設,正逐步邁進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葡萄酒行業樹立起一個新的目標,那就是:中國葡萄酒產業必須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來發展。在葡萄酒產業中,想要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迅速與市場融合,第一要求便是突出風格,即展現葡萄酒產區的真實風格。第二,保證質量,降低成本。成本過高會影響中國葡萄酒的國際競爭力,所以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葡萄酒產業鏈上的每一環節都要做到節能減排,為建設優質的葡萄酒產區而努力。這兩點不僅符合葡萄酒的自然特性,更遵守了市場良性競爭的規律,為葡萄酒產業的蓬勃發展打下基礎。
對于葡萄酒自身來說,它具有多樣性、變化性、復雜性等特征,是一種典型的文化產品。其中,不穩定性又是影響葡萄酒生產、推廣、銷售,走向市場的關鍵特性之一。很多葡萄酒商將葡萄酒視為一種商品,但其實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它是人和自然的產物,在這層關系里,產區特性是無法改變的,所以釀好酒的基礎條件便是要學會順從自然。而對于市場來說,自然因素決定人為因素,人為因素反作用于自然因素。
葡萄酒消費必須保證消費者愉悅的感官體驗
現今,國內葡萄酒產業由東向西迅猛發展。有一句話,“東部市場西部酒”,說的是目前市場上的大品牌多源于東部地區,而酒卻來源于西部。國內主要消費市場在東部,消費需求極大,但東部地區不具備生產優質葡萄酒的條件,所以對于西部產區來說,產業發展空間巨大。第一,西部不光要做酒,更要做品牌。這一品牌不僅是指企業品牌,更多的是象征產區品牌,也就是地理標志品牌。第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功的標志之一便是每個家庭都能主動消費葡萄酒。由此看來,西部葡萄酒市場的潛力無窮,而這也將會成為衡量中國經濟轉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從產業鏈技術方面來看,我們需要尊重自然、尊重土地,因為多樣化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必然會在葡萄酒品質中表現出來,因地制宜,保持葡萄酒的多樣性,盡可能在葡萄酒中表現出原料的質量,從而實現葡萄酒質量的提升,進一步保證葡萄酒在市場上流通售賣。
在葡萄酒產業鏈上任何不必要的行為都是破壞自然、破壞市場、提高成本的不科學之舉。只有科學的技術體系才能保證葡萄酒的品質和風格,所以酒商必須根據產品的流通消費計劃來設計,包括酒瓶、軟木塞等。在流通推廣過程中,必須重視葡萄酒的“生命”,家庭消費要適當給予葡萄酒陳釀的最佳條件。而對于葡萄酒銷售最重要的環節而言,葡萄酒消費必須保證消費者愉悅的感官體驗。因此,協會和地方政府要重視侍酒師的培養,也要加大對葡萄酒文化的推廣。
發展葡萄酒產業,必須要像尊重生命一樣尊重自然。獨特的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造就了獨具風格的優質葡萄酒生態區,我們要保護產區獨特的風格不被破壞,以葡萄酒產業為基礎,尊重自然和市場,全面推進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進程,才能最終實現葡萄酒產業的永續發展。
上一篇:酒類渠道商在移動互聯環境下的生存與變革
下一篇:B2B為酒類行業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