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向平靜的黃酒行業在2015年掀起了一波并購浪潮。金楓酒業不甘白縛手腳,繼2013年將產業布局的觸角伸向紹興黃酒產區之后,當前又將位于蘇南產區的無錫振太酒業攬入旗下;而2014年新晉上市公司行列的會稽山則于今年6月份一口氣吞下了紹興唐宋酒業和湖州烏氈帽酒業兩家二線黃酒企業。兩大黃酒巨頭在產業并購上的集中發力讓業界深刻感受到一波黃酒并購浪潮已經襲來。那么在這一波并購浪潮之下,推動黃酒產業整合的力量和動因足什么產業并購又將如何改變黃酒產業布局呢?
黃酒掀起并購潮的行業背景
黃酒產業發展的現狀是黃酒掀起這一波并購浪潮的客觀原因。從2005年全國化萌動至今,黃酒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以古越龍山、金楓酒業、會稽山、塔牌等為一線陣營,以張家港釀酒、阿拉老酒、烏氈帽酒業、唐宋酒業等為二線陣營的行業格局。
在此十年間,黃酒行業總體產銷規模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拓展,但相對葡萄酒,黃酒的增長瓶頸始終難以突破,增長空間也未能完全和充分打開。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問題在于,黃酒在全國化消費普及方面始終禾能取得實質性突破,具體來講,就是黃酒消費仍未找到與現代消費文化和消費方式的有效契合點,未能使自己躋身于大眾消費的“必需品”行列。
盡管個別一線黃酒企業試圖捅破這一層窗戶紙,比如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傅祖康就曾提出,要依托中國的“熟人文化”,把黃酒打造成為“熟人用酒”,這里所指的“熟人”包含朋友、戰友、同學、親人、同事等,熟人的范疇很大,而專門定位于熟人場景和熟人情感訴求的酒類產品卻是空白。但個別企業的思考和實踐仍然難以扭轉黃酒在消費層面的現狀,況且黃酒行業的整體實力也相對有限。這就造成了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黃酒企業的實力現狀導致了黃酒全國化普及進展較慢,而黃酒未能在全國市場形成消費氛圍甚至消費風潮,又反過來制約了黃酒企業實力的增強。
這種黃酒行業“大環境”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古越龍山、金楓酒業和會稽山等幾家一線黃酒企業的銷售收入目前基本維持存10億元上下,實現突破性增長的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大量的二、三線黃酒企業的生存空間被大幅壓縮,加之酒業調整周期的影響,經營狀況不容樂觀。行業的瓶頸未能突破,不僅使一線企業未能獲得繼續“向上走”和“向外走”的空間和動力,而且直接導致了一線企業將市場重心向本土市場轉移,這種轉變對于二線酒企可謂是災難性的,市場空間狹小的二、三線酒企如何面對一線酒企的“卷土重來”?一方面是一線酒企持續提升自身規模優勢和整體實力的強烈沖動,另一方面是二、三線酒企的“饑寒交迫”,這種行業現狀為黃酒產業釋放并購需求提供了客觀條件。
黃酒并購潮背后的企業意圖
除了行業層面的客觀背景,企業主體的戰略意圖是推動并購潮的直接原因。此次并購潮的兩大企業主體分別是金楓酒業和會稽山,而兩者在并購上也具有鮮明的戰略意圖。
當前黃酒仍然是金楓酒業的主業,但其著眼未來的長期規劃則是構建一個多品類運營的平臺商。相比傳統黃酒企業,金楓酒業的企業戰略寬度已經充分打開,與傳統黃酒企業已不在一個競爭層面。與紹興黃酒相比,金楓酒業在全國化推廣上缺少產地品牌優勢,而且當前黃酒品類市場空間相對有限,所以弱化產地,納入多元品類經營.打造平臺商品牌成為金楓酒業的“必然選擇”,而且金楓酒業存這方面也有先天優勢,其所背靠的光明食品集團具有一定的全國化渠道網絡基礎,令楓酒業可以揚長避短。
在平臺化戰略下,金楓酒業不再糾結于自己的出身,開始嘗試擺脫產區品牌短板帶來的困擾,跨產區并購為金楓酒業注入了傳統產區的基因,弱化了自身產地品牌不足的短板。2013年金楓酒業收購紹興白塔酒業,讓自己也擁有了紹興產區的“身份證”;今年金楓酒業又將并購的觸角延伸到了蘇南產區,將無錫振太酒業整合至旗下標志著金楓酒業的基地布局已經遍布江浙滬三大黃酒最核心的產銷區。其實,浙江、蘇南一些黃酒企業與金楓酒業是有淵源的,有些酒企此前就曾經為金楓酒業供應原酒。
業界還有一種判斷,即金楓酒業跨產區并購與其發力料酒業務有關。金楓酒業相關領導曾公開表示拓展料酒市場的意圖和規劃,相比黃酒消費的局限件,料酒不存在全國化普及問題,其市場銷售基本不受區域限制,而且對于黃酒生產企業米說,涉足料酒根本不存和門檻。這在業界已經成為共識,古越龍山與金楓酒業不約而同地大舉進軍料酒業就印證了這一點。黃酒在全國市場“叫好不叫座”,那么黃酒企業推出料酒產品是否能夠借助前期建立的品牌影響力和渠道優勢有所突破,尚需深入觀察。
2014年通過IP0上市的會稽山成為繼古越龍山、金楓酒業之后黃酒業的第三家上市企業,會稽山在業內以長于創新和較高的活躍度著稱,此番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則極大提升了會稽山在產業并購方面的能力和空間。
對于會稽山收購紹興本地的唐宋酒業和位于湖州的烏氈帽酒業,接受本刊記者采訪的專業分析人士指出,從產業和市場層面來看,此舉最直接的收益是會稽山做大了白身的規模體量。從2014年數據來看,會稽山營業收入8.59億元,烏氈帽營業收入1.27億元,而唐宋酒業營業收入為0.55億元,三者相加達到了10.41億元,這樣將在營業收入上一舉超過金楓酒業,僅次于古越龍山。但在產能體量上,會稽山甚至超越了古越龍山。會稽山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現有產能已經提升至14萬千升,加上烏氈帽和唐宋酒業合計5萬千升產能,完成并購的會稽山將擁有接近20萬千升的產能體量。而古越龍山在今年一月份的投資者互動中表示,其當前產能體量為17.5萬千升。
但在市場和渠道的互補性上,會稽山此番整合的價值并不顯著。一方面,唐宋酒業和烏氈帽酒業的市場范圍基本都集中在省內,而省內同樣是會稽山的強勢區域,不具備互補性。另一方面,烏氈帽酒業位于湖州,并不在產區品牌力最強的紹興,這一跨產區整合與金楓酒業的跨產區整合有所不同,金楓酒業除了獲得產能補充,還為自己注入了“正宗黃酒”的基因,而會稽山收購烏氈帽帶來的附加價值卻不明顯。因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會稽山此番收購的意圖可能主要集中在資本層面,借助上市公司的融資優勢,以及當前整體回暖的股市行情,通過制造一些有利于自身融資的題材實現自身資本力量的快速壯大,這或許是會稽山并購背后的真正意圖。
并購如何深度影響黃酒業
從產業發展的階段來看,黃酒業當前的并購并不符合產業發展的普遍規律。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之后才逐步進入整合階段,而黃酒當前的整合其實發生在發展期,而不是成熟期之后。這與產業特殊性有關,黃酒品類全國化的天花板短期內較難突破,而一些龍頭企業謀求增長的沖動又很強烈,在這種現狀下,一線酒企向外謀求增量的成本和難度相對較高,而通過產業內部整合以謀求規模增長就成為其合理選擇。這有可能導致黃酒業“提前”進入“寡頭階段”。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趨勢不利于一個品類的充分競爭和發展,但這種“提前”整合能否反過來推動黃酒龍頭企業加大在外埠市場的市場投入力度,加快消費普及進程,是一個有待進一步觀察的潛在利好。
在并購浪潮之下,黃酒業的格局走向也開始有了輪廓。由于發展戰略上的差異,黃酒業走向分化成為必然。從幾大黃酒企業的發展定位來看,金楓酒業將朝著多品類經營的平臺運營商方向發展,目前已經搭載了黃酒、進口紅酒等品類,古越龍山、會稽山的發展方向將足占據絕對規模優勢的大型黃酒企業,而以塔牌為代表的黃酒企業則可能朝著專業化、細分化的方向發展,比如塔牌紹興酒“手工黃酒”的概念已經得到業界和消費者的普遍認同。這一類企業不單純以規模取勝,而是通過專業細分占位獲得不可替代的市場地位和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