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白酒的逆勢上揚主要得益于相對較低的產品結構,但隨著全國中高檔白酒品牌下延產品線,湖北白酒必然會面臨市場擠壓,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2013年到2014年,白酒行業持續深入調整。湖北作為中國白酒的主要產區之一,行業全面調整的風浪卻并未對其構成顯著沖擊。2013年湖北白酒整體逆勢上揚,全年白酒產量72.15萬千升,實現營業收入508億元,收入規模一舉超過貴州和山東躍居全國第二。在這種產業背景下,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于2014年7月份出臺了《做大做實做強湖北白酒產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湖北白酒產業行動計劃》),主動推動湖北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在政府主導下,湖北白酒產業行動計劃出臺的深層背景是什么,湖北白酒產業未來的發展藍圖將如何展開,記者近日專訪了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輕工紡織產業處處長、高級工程師黃敏鴻。
鄂酒地位并不穩固
記者:黃處長,湖北白酒去年逆勢上揚,您如何解讀這種出眾表現?
黃敏鴻:盡管去年湖北白酒產業整體營收規模達到508億元,超越貴州和山東躍居全國第二,但客觀地講,湖北白酒的地位并不穩固。湖北白酒的逆勢上揚主要得盜于相對較低的產品結構,但隨著全國中高檔白酒品牌下延產品線,湖北白酒必然會面臨市場擠壓,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記者:那么鄂酒轉型升級的總體規劃和思路是什么?
黃敏鴻:在《湖北白酒產業行動計劃》中,我們將2014到2017年作為行動期,總體規劃目標是將全省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量(折65度商品量)控制在80萬千升左右,但主營業務收入要沖刺900億元,產業規模保持全國前三位。核心思想就是控制總體產量,推動產業升級。實施產量控制就是要讓白酒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精耕轉變,推動湖北白酒產業升級,提升湖北白酒產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在具體規劃上,湖北省經信委提出,要不斷優化白酒產業結構,培育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白酒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的白酒企業5~6家;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白酒企業8~10家。同時提高高品質白酒比重,形成高中低檔比例合理的產品結構,引導企業大力開發優質中低度酒,加快開發一批300元左右的中檔白酒,適度開發一批50元左右的區域性白酒:爭取打造1~2個國內知名白酒品牌。此外,還鼓勵通過聯合、重組、收購、轉讓等多種形式進行白酒產業資源整合。
做強、做優鄂酒產業是長期戰略
記者:《湖北白酒產業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是什么?初衷是什么?
黃敏鴻:湖北省關于加速白酒產業發展的思路和規劃要追溯到2005~2006年,當時湖北省政府出臺了《加快發展白酒產業意見》的文件,應該說比當前出臺的《湖北白酒產業行動規劃》的層次還要高。2005~2006年間,湖北白酒產業規模在全國排名第九位、第十位,湖北白酒市場被安徽口子窖、古井貢酒以及湖南酒鬼酒、白沙液等省外品牌充斥。扭轉湖北白酒的這種頹勢是當時出臺《加快發展白酒產業意見》的大背景。
從產業規律來講,政府鼓勵和扶持地方白酒產業發展不是立竿見影的事。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推動白酒產業發展最忌諱兩件事,一是政策的持續性.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二是產業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的白酒產業,地方政府就要制訂一整套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差異化優勢突出的產業規劃。以上兩方面有機結合,缺一不可。如果產業規劃缺少科學性、合理性,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白酒產業規模搞上去了,但未必會成為白酒強省。白酒產業的發展,既要有正確的規劃和方向,又必須有政策和執行上的持續性。當前《湖北白酒產業行動規劃》的出臺就是基于這樣一種思考。
同時,地方政府在推動白酒產業發展問題上不能違背國家的相關產業政策,在相關政策框架下制定白酒產業發展規劃,這對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2年國家審計部門在對湖北產業政策執行情況進行審計時指出,湖北白酒產業在產量規模上存在持續過快上漲的問題。在國家產業政策中,白酒是限制發展性產業,但并不是禁止發展性產業,我認為應該解放思想,正確地解讀、領會和執行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導向和精神。國家產業政策在本質上限制的是粗放、低效、不可持續的白酒產業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目的在于引導和推進地方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所以,《湖北白酒產業行動規劃》對于未來白酒產量的增長是控制的導向,到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量(折65度商品量)將被控制在80萬千升左右,而對于營業收入則制定了沖刺900億元的遠大目標。這就要求省內酒企在控制產量的同時,要著力提升白酒的品牌價值、產品價值和文化價值,我認為把白酒產業作為工業產業進行規劃發展過于局限了,要將其作為一個文化產業來打造。
另外,市場機制是推動湖北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力,也是檢驗湖北白酒產業發展質量的一把標尺。湖北白酒企業都是民營企業,應該說湖北白酒產業發展一直都在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導向下運行,優勝劣汰,市場化程度比較充分,產業發展總體比較良性。而隨著省內市場化競爭的不斷加劇和深入,轉型升級成為酒企強化自身競爭優勢的戰略需求,從長期來看,這與政府層面推動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的導向是不謀而合的。應該說,湖北省在以地方政府為主導,推動本土白酒產業轉型升級上是有優勢和基礎的。
記者:您如何評價2005年以來湖北白酒產業的發展?
黃敏鴻:2005~2006年應該定義為鄂酒的起步年,《加快發展白酒產業意見》的出臺加速了湖北白酒產業的整體發展。這幾年湖北白酒產業在總量規模上實現了較快發展,但在發展質量上的提升更應該得到肯定。從近幾年的產業發晨來看,湖北白酒產業并不是一味地飫水平重復,酒企自發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趨勢很顯著,比如2013~2014上半年,湖北白酒產業結構升級明顯,產量增長幅度要遠低于銷售收入的增長。從2013年開始,我們開始意識到湖北建設白酒強省的時候到了。基于此,我們存《湖北白酒產業行動規劃》中明確了2017年白酒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沖刺900億元的目標。
“總量控制+轉型升級”是鄂酒蛻變的核心
記者:從產業結構來看,您認為湖北白酒目前最突出的現實問題是什么?
黃敏鴻:主要問題有二:一是產品結構普遍較低,產品升級需求較大。枝江酒業目前就受困于產品結構調整,雖然枝江的銷售規模在省內排名第二,但中檔灑所占比重比較少,高端產品缺失。這也是湖北酒企普遍面臨的問題。二是湖北白酒第二梯隊企業陣營尚未真正形成。目前除了勁牌、稻花香、白云邊和枝江這兒個超過或者接近50億元銷售規模的一線企業之外,超過10億元規模的酒企太少了。
當然還要辯證地看湖北白酒面臨的問題,在白酒行業整體調整的宏觀形勢下,產品結構整體偏低卻成為湖北白灑免遭調整沖擊的一大優勢,因此,當前湖北白酒產業的調整是積極主動的調整,這與其他產區的被動調整具有本質區別。
記者:從500億元到900億元,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地方政府具體有哪些實施思路和規劃?
黃敏鴻:要把營業收入規模從當前的500億元做到900億元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從白酒行業的整體環境來看,900億元目標的實現是有一定門檻的。中央八條規定等限制“三公消費”政策的出臺對高端白酒消費產生了直接抑制作用,但限制政策對白酒消費的間接影響面會更廣,會更加深遠,除了高端白酒,中低擋消費也有可能受到全面波及。舉例來說,應酬并不只是公款消費,在酒桌上交流一些共識,這已經是中國人最習慣的方式之一,但一些身份敏感的人可能會為了少犯錯誤而拒絕參加。再比如,每個人都會遇到婚喪嫁娶,這種場合邀請親朋好友歡聚是正常不過的,但如果涉及公務員身份,參加這種宴席可能就變得敏感得多,本來計劃邀請30多桌客人,結果可能只來了三四桌。有的人即使送來了禮金,但這種場合也盡量不參與。可見政策導向的影響是深遠的。諸如婚喪嫁娶這些場合,消費的也不都是高端白酒,所以國家相關限制政策對白酒產業的影響還將一步步深化。從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以來,湖北白酒產業所受沖擊和影響之所以較小,主要就是因為省內主要酒企的產品結構多以中低檔為主。但從未來國家政策可能對酒業產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來看,未來中低檔白灑也并非全無影響。
基于對酒業宏現形勢的分析和預判以及湖北白酒產業發展的現狀和方向,《湖北白酒產業行動規劃》將主線確定為:在維持白酒總量低速增長的基礎上,逐步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產品結構升級,推動低檔酒升級,提升中檔酒在白酒產業中的比重,同時培育高端酒產品。即在總體控量的基礎上,逐步提升白酒產品價值優勢,提高湖北白酒產業整體競爭力。
在具體舉措上,湖北將重點培育大企業和龍頭企業,鼓勵企業間的聯合重組,鼓勵白酒業內外資本主體對省內中小白酒企業進行收購,順應國家政策導向,控制白酒企業的總體數量規模,優化產業結構。在具體調控措施上,我們下一步將停止發放白酒企業經營牌照。近年來湖北省一線酒企對省內白酒產業資產的整合速度不斷加快,比如稻花香集團繼2008年成功收購黃梅縣朝鋒酒業有限公司、2012年與房縣縣政府簽訂白酒生產投資協議之后,2013年又相繼成立了湖南湘情、赤壁鄂南酒業等8家白酒企業,其中赤壁鄂南酒業項目自2013年10月31日開工建設,總投資3億元,目前項目建設已接近尾聲。此外,白云邊、黃鶴樓這些酒企身上也都有業外資本的身影。控制產能總量,扶優扶強,優化產業結構是主體思路。
扶優扶強是湖北省在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轉型升級中貫徹的發展導向,為此專門規劃了農產品加工產業“四個一批”工程,即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過100億元的強縣、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工業園區、打造一批農產品加工品牌。地方政府將所涉及的企業和項目分配給相應對口部門進行扶持,同時“四個一批”丁程所涉及的企業和項目是動態的,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稻花香集團就被納入了龍頭企業行列。此外,為了扶持白酒產業發展,我們還以“財政周轉金”的方式為省內酒企提供借款,避免灑企高額的銀行貸款成本。
把鄂酒打造成一張差異化的文化名牌
記者:湖北省在白酒產區品牌打造上是什么思路?
黃敏鴻:我們的目標就是借助媒體把湖北白酒打造成一張差異化的文化名片。
一方而要提煉湖北白酒產區的差異化特色,比如白云邊是中國濃醬兼香型白酒的代表品牌,也是兼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差異化特色很顯著。多年來白云邊酒業一直穩扎穩打,立足湖北,面向全國拓展,但主要受到產能限制。白云邊為什么在湖北賣得好?一是產品品質過硬,雖然產能受限,但并未采取相對過激的做法,比如外購原酒等,一步一個臺階,一直保持著良性發展;二也離不開政府的扶持。煙灑產業屬于消費引導性產業,地方政府比較重視。比如白云邊正在建設的工業園區項目,當時就是以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名義召開的協調會。當然白云邊只是代表企業之一,其他白酒企業,如勁牌、枝江、黃山頭、石花、黃鶴樓等,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發展思路。
另一方面,要借助媒體不斷強化湖北白酒產區的差異化品牌符號,如果湖北白酒的品牌符號能在業內和消費者層面達成共識和認可,那么湖北白酒將真正成為一張文化名片。
湖北白酒產業發展從2005年起步至今,已經走過丫將近10個年頭,產業發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希望2015年能夠真正成為湖北白酒企業抱團走向全國的開始!
上一篇:專訪郝剛:酒鬼酒的根在湖南
下一篇:白酒“產區”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