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演義》以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吳.蜀.魏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云。整個小說中關于酒和飲酒的記載雖不敢說每餐必飲,但說每回必有:桃源把酒三結義 、青梅煮酒論英雄、關羽溫酒斬華雄等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也為三國時期酒文化的研究做出貢獻。
桃源把酒三結義
《三國演義》開頭,劉、關、張三人在桃園宣誓結義。祭罷天地,在園里痛飲一醉。這一醉,兄弟三人從此生死同心;這一醉,演繹出天地間最令人稱贊的忠義豪情。
青梅煮酒論英雄
劉備在許昌時,為防曹操謀害,每日在花園種菜。忽被曹操叫去喝酒,二人飲酒至半酣,驟雨降至,遂借天上云雨,縱論天下英雄。曹先手指劉后自指,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聞言,手中匙箸驚落于地。恰巧一聲驚雷,劉從容俯首拾箸說:“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掩飾失態,消除了曹操的懷疑。
關羽溫酒斬華雄
最豪邁的酒當數關羽溫酒斬華雄。時值袁紹征討董卓,被華雄連斬數將。關羽自告奮勇道:“酒且斟下,某去就來。”少頃,便提華雄首級入帳。其酒尚溫,杯酒間取人首級,如囊中探物。
張飛佯裝酒醉戰張頜
張飛與魏將張頜對戰時,張頜固守不出。僵持數十日后,張飛每日飲酒,醉后坐在山前辱罵。給張頜造成張飛好酒不顧軍情的假象,于是張頜乘夜偷營,結果中計,受到伏擊。張頜奔逃,張飛大獲全勝。猛將張飛也是粗中有細。
張飛翼德醉酒枉送性命
張飛一生好酒,可謂無酒不歡,酒也為他送了終。當時關羽已亡,張飛欲與劉備伐吳,以雪兄仇。張飛下令:限三日內制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手下范疆、張達央告時間緊,被張飛打得皮開肉綻,并下死令:如若完不成,斬首示眾!隨后大醉一場,臥于帳中。素來重情誼的張飛對兄弟的慘死悲痛欲絕, 恨不能手刃仇人,此時,唯有酒才能排解他心中的劇痛。而范疆、張達被逼反叛,趁機刺殺張飛。
杜康
在《三國演義》中,酒出現得雖然很多,但是酒的牌子卻極少出現。最有名的,莫過于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當時曹丞相挾天子以令諸候,掌控天下的財富,可以想象,他所喝的杜康酒可能也是當時最好的酒了。
三國時期是個崇尚酒的時代,酒俗繁多,酒風猛烈。無論是使節往來,官吏互訪、民間會友、酒是絕對不能少的,用酒來烘托氣氛,添興盡意。真是哪里有村莊,哪里就有酒店;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人喝酒!《三國演義》詳盡地反映了三國時期的酒文化,可以說是浸透了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