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酒文化源遠流長,藥酒在古代就成為我國獨特的一個重要劑型。我國最古的藥酒釀制方,是在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宋代《太平圣惠方》的藥酒序則謂:“夫酒者,谷蘗之精,和養神氣,性惟剽悍,功甚變通,能宣利胃腸,善導行藥勢。”因為酒有“通血脈,行藥勢,溫腸胃,御風寒”等作用,所以,酒和藥的合理搭配可以有效地增強藥力,既可以治療和預防疾病,也可用于病后輔助治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藥酒作為一種有效的防病祛病、養生健身的劑型已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從古至今幾乎沒有多少酒的釀制秘方得以流傳。而2009年和2011年鴻茅藥酒分別以“傳統制作工藝”和“中醫藥類別”,入選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這個擁有67味大組方和273年歷史的珍寶,煥發出新的生機。
據史料記載,“鴻茅藥酒”始創于清乾隆四年,由山西名醫王吉天在內蒙涼城鴻茅古鎮根據祖傳秘方配制,其歷史堪與“同仁堂”比肩,更以良好功效而著稱。鴻茅藥酒的古法制作工藝,包括獨特的選藥、炮制、煎膏、鼎合、封壇、泉浸、地養、茅縮工藝等八步69道工序,其過程極其復雜和講究,獨特的八步釀酒法,成就了鴻茅藥酒卓然的品質和功效。
作為唯一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藥酒,鴻茅人身兼傳承與弘揚中國藥酒文化的重任,借助央視及各地衛視廣告宣傳的契機,將鴻茅藥酒的治療效果告訴更多需要它的人,把這一品牌推廣到千家萬戶,讓它造福更多百姓。
上一篇:酒標的來源
下一篇:關于世界啤酒的十大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