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得名
清朝末年,宜賓最出名的酒叫“雜糧酒”。公元1909年的一天,宜賓團練局長雷東垣邀請社會名流舉辦家宴。席間,捧出一壇用五種糧食釀造的美酒,壇封一開頓時滿屋飄香,賓客飲之,交口稱贊。這就是當時被上層人士稱之為“姚子雪曲”、市井平民叫做“雜糧酒”的五谷佳釀。在眾人的一片喝彩聲中,舉人楊惠泉細品其味、靜觀其色,暢飲感嘆道:“如此佳釀名為“姚子雪曲”似嫌高寡,稱“雜糧酒”實屬不雅,此酒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何不更名為五糧液。”眾人聞之,拍案叫絕,五糧液系列酒由此得名而長達百年,故有“百年品牌”之稱。
為了銘記這位“五糧液”的譽名人,五糧液集團特在廠內“酒文化博物館”和世紀廣場立漢白玉塑像,他就是第一位稱謂“五糧液”的人“楊惠泉”。塑像為什么只有生辰的開始、沒有離去的歲月,這就是五糧液人敬奉先人,尊崇智慧的難舍情懷。
陳氏秘方
明朝末年,古城宜賓的釀酒業已非常發達,糟房林業、酒旗飄蕩、滿場酒香……
公元1900年,宜賓有一陳氏家族的作坊叫“溫得豐”,陳氏家族第10代子孫陳三,敬承祖業,在原有釀造的基礎上,提煉出5種糧食,小麥、大米、糯米、高粱、玉米。其配方是糯米0大米各20%,小麥15%,玉米5%,川南高粱40%。這就是歷史上的“陳氏秘方”。
糯米大米各兩成,小麥成半黍半成川南紅糧湊足數,糟糧拌料天鍋蒸……
從此,五糧液一直以“陳氏秘方”為基礎,并在發酵環境、工藝過程等方面不斷地創新、發展,釀造出至今享譽中外的瓊漿玉液。集團公司在廠區設計建造—“奮進塔”,塔身由五根不同高度的柱體組合而成,形象地表現了“陳氏秘方”的奧妙。
說到“陳氏秘方”。不能不令人想起一個人。他就是用一生智慧與心血。奠基了五糧液系列酒這座大廈的鄧子均,他被稱謂“五糧液的傳人”。百年來,五糧液所有的宣傳,都有過關于鄧子均的記述。為了對他的紀念,五糧液人在“酒文化博物館”專門修建了有功于五糧液的人物塑像和人物浮雕紀念碑,鄧子均理所當然地被排在第一位。在他的雕像下鐫刻著“五糧液的傳人”6個大字。
明代窖池
今天,五糧液依然珍存并使用著六百年的古窖池……
走進酒都宜賓,一條悠然的老樓街,醉人的酒香撲面而來。循香探去,古色古香,錯落有致的明代五糧液古窖池映入眼簾。
這六百年的古窖池象鶴發童顏的仙者講述著迷人的傳說,展現著她歷程風雨滄桑而依然高貴的氣質和神奇的生命。
釀酒師傅揮灑著汗水,正忙著翻精糟蒸酒,訪客遠來,只要聞一聞這剛從六百年古窖里釀出的酒花豐滿、醇香四溢的原酒,就會頓生一醉方休的豪情。
五糧液明代窖池的勝名,就像它釀出的美酒,香了一條大江,醉了一條大江,香得山高水長、醉得地久天長,香醉了人間六百年時光……
五糧液的“水晶磚”
這塊形似方磚、質如水晶的獎牌,是五糧液集團獲得的又一項酒譽,也是五糧液人創造美好環境的聰明才智所結出的豐碩成果的一個見證。它就是“當代中國建筑藝術創作成就獎”,也是中國企業建筑獲得的唯一一塊獎牌。
1999年6月“國際建筑師協會第二十屆世界建筑師大會”在中國首都北京首次隆重召開。會前,專家組來到中國酒都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公司,對氣勢磅礴的十里酒城的環境建筑藝術進行實地考察,一座座獨具匠心、集建筑藝術、企業文化、自然環境、生產功能之大成的企業建筑,洋洋大觀、美不勝收……專家們不禁感嘆:在這里有現代觀念與傳統意蘊融會貫通的神韻,是工業建筑與園林藝術神奇融合的結晶,更是中國企業建筑環境藝術的創舉。后經組委會嚴格評選,決定讓這塊代表著當代中國建筑環境藝術成就榮譽的水晶磚落戶五糧液。
安樂泉
宋代高官黃庭堅京城貶職后居戎州,現宜賓市。他對戎州名酒“姚子雪曲”十分喜愛,贊不絕口。稱此酒:杯色增玉、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蟄。因而成為有名的飲酒君子、大詩人。
姚子雪曲是由戎州紳士姚君玉私家糟房取“安樂泉”之水所釀。“安樂泉”水凈、清爽甘冽,味美、沁人肺脾。古曰:上天若愛酒,天上有酒仙:大地若愛酒、地上有酒泉。可見水在美酒中的地位了。
戎州的“安樂泉”就在當今五糧液集團公司生產區內。當今的五糧液人不但承前人秘方,同時取安樂泉之水,精心釀制五糧液。名揚四海,香飄五洲的五糧液,深受世人喜愛,就不足為奇了。(編輯:HR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