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雖然很多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與漢民族在不斷地相互交融、吸收、影響,但是他們很多還都保留了一些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習俗,與漢民族習俗一同在豐富著大中華的文化,成為共同的精神財富。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以游牧為主的民族,他們生活艱苦,與草原為伴,形成了粗獷豪放的民族性格。在華夏各族的酒文化史上,蒙古族與酒有著特殊的不解之緣。他們常年游牧,四處漂泊,喝酒就成了他們抒發性情、排解寂寞的最好方式。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天藍草綠,羊兒白,牛兒肥,卻很難見到人煙。所以無論是民族佳節,還是喜慶之日,酒都是用來增加氣氛、表達情意的最好物質。蒙古族熱情好客,酒也是蒙古族人民表達對客人真誠的敬重與愛戴的佳品。因此,酒是蒙古族常年必備之物,蒙古族家家戶戶都有儲酒的習慣,有的人家還把很多的酒裝入瓷器中密封好,然后埋在地下,使之成為陳酒,以便款待尊貴的賓客。
正在進行樂曲演奏的蒙古族少女
蒙古族牧民居住在北方的高寒地帶,由于生活環境的原因,他們都有愛喝酒的習慣,而且酒量也很大。不過他們所飲用的酒不是我們的高度白酒,而是他們自己釀制的奶酒。制作奶酒在牧區十分盛行,每逢春暖花開,綠野無垠,這時正是馬下駒時,牧民開始擠奶并釀造奶酒。由于他們所用的傳統釀酒原料是馬奶,所以該酒又被稱為“馬奶酒”!澳叹啤币灿杏门D毯婉勀提勚频,不過最富盛名的還是馬奶酒。馬奶酒醇香濃烈,營養豐富,酒精度極低,飲了使人興奮卻不容易醉,牧民特別喜愛這種飲料。牧人們釀制釀制了馬奶酒后,男女老少一起歡飲,來家的客人也一定要一醉方休。在草原放牧,也要隨身攜帶酒壺。有客至,也是無酒不成席,被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
蒙古族舞蹈
在牧區一年一度的夏季那達慕盛會上,不僅有賽馬、摔跤、射箭等文化活動,喝酒更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內容。大會期間每日都要喝酒,開幕式上的禮節就有每人都要端一碗馬奶酒的慣例。
《馬可波羅游記》中寫道,元朝時,忽必烈在宮廷宴請功臣的酒宴上,用金碗盛馬奶酒招待,以示榮耀。
蒙古族少女手持哈達向客人敬酒
蒙古民族非常看重酒,認為酒是最好的飲品。蒙古人性格豪爽,給客人敬酒的禮儀也是熱烈而濃重的。主人將酒斟在銀碗或盅子里,用長長的哈達托舉,非常恭敬而虔誠地給客人連敬三巡。每一巡敬酒都有一種意義,分別是感謝上天賜給的光明和大地賦予的福祿,同時也祝人間吉樣永存。飲酒者首先以右手中指蘸一點酒,向天上和地下各彈一次,表示對天地的敬奉,然后才可以飲用。這三巡酒要由客人全部飲用,以表示對主人的感激和真誠的情意。如果客人不喝,主人便即興唱歌相勸酒,一直唱到客人將酒喝下為止。主人有時為表達誠意還會單膝跪下請客人喝掉,如果客人把酒都爽快地喝了,主人便會非常高興,認為受到了客人的尊重。如果客人確實不善飲酒,也可以將三巡酒各飲一點,然后恭敬地歸還主人。
蒙古族美食烤全羊
蒙古族飲酒可以不備酒菜,而是輔以悠揚動聽的酒歌。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那些悠揚的歌曲,或蒼涼低郁,或豪放高亢,或輕松活潑。他們歌唱民族的歷史,歌唱純真的愛情,歌唱生活的幸福,而且歌手還會巧妙地選擇適合的環境氣氛,因此當地有“無歌不成酒宴,有多少酒,便有多少歌”的說法。有一首流傳很久的歌曲《祝酒歌》中唱道:“金杯銀杯斟滿酒,雙手舉過頭。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個夠。朋友朋友請你嘗嘗,這酒醇正,這酒綿厚。讓我們心心相印,友情長久,在這富饒的草原上共度春秋!
體驗內蒙古大草原風情的外國友人
蒙古族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一種禮儀叫敬“德吉”,也就是“酒的第一盅”之意。主人捧著有酥油的銀碗和酒壺,從長者或尊貴客人開始敬“德吉”;客人要雙手接過銀碗,用右手無名指輕輕蘸一下酥油,向天彈去以示敬奉,并重復二次?腿硕家来屋喠髯鬟^這種禮節后,主人才開始斟酒敬給客人,接受敬酒的每一位客人也要做上述的動作,酒也必須喝干,才能表示出對主人的尊敬。
那達慕大會
蒙古族逢年過節探望親朋好友時,帶的禮物都要有酒。男方到女方家中定親時,送的禮物中也要有一瓶酒。在定親禮儀中,媒人要向女方的長輩每人敬酒兩盅才開始酒宴。在娶親時,有一項儀程叫“獻羊祝酒”,男方要請女方親朋全都入席,然后把帶來的全羊放在女方主婚人面前的桌上,新郎面向席位跪下。
草原特產馬奶酒
蒙古族的婚禮非常隆重,內容豐富多彩。在鄂爾多斯草原,蒙古族就有與漢族相似的定親、婚禮、回門等程序,每一個過程都離不開酒。應該說蒙古民族的豪放、熱情、直爽的性格都貫穿著酒的潤澤。
滿族
滿族古時候多在東北地區生活。東北荒涼原始,人煙稀少,有“北大荒”之稱。因其生活條件惡劣,所以形成了粗獷豪放,尚義好飲的性格,他們一般酒量都很大,特別喜歡烈性白酒。
滿族狩獵圖
滿族人在宴請客人時,主人家里所有的男女都要翩翩起舞,跳舞時有一人唱歌,其他人發出和聲。東北氣候寒冷,習慣于在屋中壘砌土炕,這時要請客人坐在比較光亮溫暖的南炕,以示尊敬。主人要按順序先遞煙后獻茶,飲茶后把酒注入一個大酒杯中,用盤子托著敬酒。如果客人比主人年長,主人為表示尊重要長跪進酒,待客人飲完,主人才可以起身?腿巳绻戎魅四贻p,主人則要站著敬酒,客人回敬要稍微有些屈膝再飲。
滿族少女持杯敬酒迎接客人
滿族婦女與漢族不同,可以參與敬酒,其禮節與男人相仿,即長跪敬酒,不過客人可以象征性應付一下即可,但是酒不能沾唇,若是沾唇了,為了尊重就得將酒一飲而盡,否則婦女就會長跪不起,直到客人飲完這杯酒。滿族同時也有這樣的禮俗,主人給客人斟酒,喝酒要用小盅,客人喝酒要杯杯都留一點底兒,俗稱“留福底”,這是預祝主客生活富余美滿。
滿族也很盛行用酒、肉奠祭先祖。有些滿族人專中的西屋是專門供奉祖先的地方,供有祖先的畫像或牌位,每到祭日要恭敬地奉供酒肉,全家一起禮拜,儀式十分莊重。
滿族武士像
滿族過去商議兒女親事,媒人必須連續去女家三次,女家方肯表態,以示“好事多磨”、“貴人難求”和為婚后女子爭取家庭的地位做鋪墊。媒人每次至少要帶一瓶酒去男方家,所以民間有“成不成,三瓶酒”的調侃之說。
婚期確定后,男方須向女方贈禮,如酒、豬、羊、鵝等。貴胄人家結婚時送酒一般都是整壇成雙以示厚重。滿族人結婚與漢族一樣,也要喝交杯酒。不過那是是新人入洞房后,兩入在炕上相對盤腿而坐對飲交杯酒酒,讓酒助新婚之喜。新娘回門,要新婿陪行,岳父也要照例擺酒,岳母殺雞設宴款待姑爺。
持杯敬酒,喜氣洋洋。
滿族人每逢喜慶或祭祀夫事都要設肉食宴會,只要是旗人,不管是否熟識都可參加,不但人多顯得熱鬧氣派,也顯出滿族人的豪爽大方。酒宴一般在院內擺設的蘆席大棚內舉辦,地上鋪上蘆席。如果是是喜事,地上要鋪上紅毯,并在上面安放座墊表示喜慶,讓人一目了然。要是祭祀就不能鋪紅毯,而在蘆席上直接擺座墊,滿族人習慣盤膝坐在座墊上,十人或八人圍坐成一圈,主人端一方大約十斤重的烀得爛熟的豬肉,放在一個大銅盤里,散發著騰騰的熱氣和肉香,桌上放一個盛滿肉汁的大銅碗,碗內放一個勺,在每個座位前面放一個小銅盤,然后將酒倒入一個大碗中,每個人捧碗依次大口飲酒,不到一巡就要添加酒水。這種傳統酒宴主人不備筷子,客人要自備鋒利的手刀,以便自切自吃。
朝鮮族
朝鮮族人民是一個能歌善舞、勤勞勇敢、樸實爽快的民族。朝鮮族的男人多數喜歡飲酒。每逢節假和閑暇之時,走親訪友,圍坐一起,不拘菜式,舉杯暢飲,一醉方休。朝鮮族與漢族交往時間很久,受漢文化影響較深,許多飲酒習俗與漢族人基本相同,甚至還不同程度地保有古老的禮儀,富有民族特色。
朝鮮族舞蹈
朝鮮族有敬老的傳統,“歸婚禮”是朝鮮族盛行的非常隆重的一種儀式。在朝鮮族老結婚60周年時,由子女們為健在的父母雙親舉行盛大的慶;顒。屆時,6 0年的恩愛夫婦要穿上結婚時穿過的禮服,子女們擺上盛大的婚席,招待賓朋。子孫們要給老人一一跪下敬酒,等老人喝過后,再按年齡輩份來依次倒酒,還要等老人先舉起杯,其余人再依次舉杯飲酒。在朝鮮族的日常生活習俗中,父子如果同一酒席,兒子不得當著父親的面抽煙或喝酒,以示長幼有別和兒子對父輩的尊重。
正在庭院中跳舞的朝鮮族老人
朝鮮族老人在“六十花甲”、“七十晉甲”時,與漢族一樣,子女們都要為老人們擺花甲宴來慶祝壽誕。親朋好友們也都會趕來,虔誠地為老人祝副。
朝鮮族傳統婚禮
朝鮮族喜愛飲用自己釀制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米酒“麻格里”。麻格里以糯米飯釀成,制作工藝比較復雜,要求也很高。如做米酒,要先將玉米發出芽子,再曬干碾碎,用糯米面和玉米芽一起做成曲胚。做成酒一周之后便芳香四溢,打開裝酒的封壇蓋,上面會出現一層清湯,這說明米酒已釀成。
婀娜多姿的朝鮮族少女正在翩翩起舞
正月十五日早晨喝“耳明酒”也是朝鮮族的風俗。在正月十五這天早晨,要空腹喝下耳明酒,可以祈祝一生的耳聰。耳明酒并不是特別配制的藥酒,只是習俗說法,凡是在正月十五日早晨的酒,都叫“耳明酒”。
藏族
藏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據史料記載,藏族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開始釀酒。
巍巍雪山、莽莽草原造就了藏族人民豪放、熱情的民族性格;佛教思想的影響又使他們具有仁愛、節儉的美德。藏族人普遍喜愛飲酒,卻絕不酗酒。平時生活中一般不飲酒,但飲起來卻總要酣暢盡興。
在大多數藏區,逢節日時,如果客人來家,主人要向客人連斟三杯青稞酒敬獻。 敬酒時,主人先斟滿一杯,捧獻在客人面前,客人要雙手接過后先喝三口,但不要喝干,第三杯等主人斟滿,這時客人才一口喝干。如果客人實在不能飲酒,也要小啜一口,然后用手指醮酒向空中彈三下,這樣才不會受到主人的責怪。倘若客人不完成上述儀式,那就是很嚴重的失禮行為,會讓主人很不高興。如果客人放量暢飲以致酒醉,主人也絕不會譏笑,反而會認為這是坦誠的表現。
酒在藏族婚禮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提親時必須帶“雅敘酉倉”這種提親酒。女方如果答應婚事,就要邀請村里的長者和媒人一起喝“訂婚酒”。一旦飲了這次的酒,就算正式訂婚,女方不能再許嫁他人。結婚之時,更要準備大量的青稞酒以宴饗送親者和來賓。其中有“迎親酒”、“辭家酒”、“慶婚酒”等等。
在藏歷新年,藏族家家都要喝青棵酒來慶祝。初一早晨,家中每個人都要喝八寶青稞酒,喝了之后才能起床,預示著新年伊始就會豐衣足食,步步吉祥。在元宵的燈節、六月“雪頓節”、七月“望果節”和“沐浴節”,人們照例都要喝酒慶祝。跳鍋莊是藏族最快樂的飲酒時候,青年男女圍成一圈,圈中放小桌,小桌上放幾壇青稞酒。男女兩隊青年輪流領唱,翩翩起舞,還不時地去圈中喝上一碗酒。酒助舞興,歌借酒力,直到重宵達旦才盡興方休。
藏族婦女再給來訪客人斟酒
藏族飲酒還有一大特點,同蒙古族一樣,就是唱酒歌。每逢重大場合,主人敬給客人酒時,要擎著酒杯唱酒歌,內容都是即興之作的贊頌、祝福之詞。藏族非常善于運用比喻來表達感情,如西昌地區一首酒歌唱道 :
陽光為什么這樣明媚?是因為菩薩灑下了吉祥;
我家為什么這樣歡樂?是尊貴的客人來到帳房。
哈達是敬禮上師的贄禮,這杯中的美酒請我最知心的朋友品嘗。
在唱酒歌時,不僅身子要伴著節奏翩翩舞蹈,而且杯中的酒絕不許灑出?腿擞袝r也要唱酒歌來回敬,這樣此唱彼和,氣氛十分執鬧,同時把宴會不斷地推向高潮。
油畫藏域陽光
壯族
壯族是中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有人口1300多萬,聚居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云南省、廣東省等地。壯族人民喜歌善舞,也喜酒,其酒有家釀的,也有購自市場的。壯族民間稱1 5 °左右的低度酒為“單酒”,30 °左右的中度酒為“雙酒”,60 °左右的高度酒為“三花”;從原料上看,用米釀的酒為“米酒”,木薯釀的酒為“木薯沖”,榨甘蔗制糖的副產品釀制的為“糖泡酒”。壯民們最愛飲的是米釀雙酒,稱為“米雙”和“土茅臺”。
壯鄉組舞
壯族民間還比較講究以中草藥泡制各種藥酒,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等,“七酒”、“蛤蚧酒”、“三蛇酒”就有這樣的功效。壯族人家喜歡用自制的水酒配以各種動物的內臟調制成酒,配以雞膽的叫雞膽酒,配以雞內雜的叫雞雜酒,配以豬肝的叫豬肝酒。這些酒味道濃美,喝起來余香在口,回味無窮。
由于同漢族交流的歷史久遠,壯族的很多飲酒風俗和禮儀都與漢族相似。在婚姻締結的過程中,男女雙方互相如意后,男方擇日送禮訂婚,禮物中必須要有米酒6千克。女方受禮吃過訂婚酒之后,岳父還要擇日宴請女婿。作陪男賓不論有多少,都要共坐一個大桌借以考察女婿的品學。在結婚前的10天里,男方還要給女方送各種禮物,稱為“報喜日”,其中也要必備米酒兩斤送給女方。婚禮非常隆重,頭一天在女方家辦喜酒,婚日在男方家辦喜酒。在接親的儀式中,代表快樂的酒和歌幾乎貫穿了婚禮的全過程。接親的那一天,女方家在正門階梯的每一級上都擺上一碗酒,這叫“攔梯酒”;還在門口擺上三碗酒,這叫“攔門酒”,有三至五名當地最著名的歌手站在攔門酒的后面,與男方家派來的接親隊伍對唱。雙方就如劉三姐對歌一樣的互相唱答,你來我往,天上地下,最后才可以過五關斬六將,對答女方歌手盤問的72首歌,把新娘請出房子,接出家門。
慶祝節日時壯族婦女在跳紙馬舞
壯族婦女在生育后有喝坐月酒的習慣。坐月酒有十分講究的制法:用新鮮糯米在沙罐中精釀成甜酒,將小公雞殺死并收拾干凈,然后將這只雞浸入甜酒中,用文火煨烤,最后取酒液給產婦喝。這種酒顏色乳白,味道鮮美,又具米酒的清香,是一種功能極強的溫補藥酒,可幫助產婦恢復身體,增多乳汁。另外,這種酒對于體弱多病的婦女也有很好的滋補效力。
壯族日常生活用品
壯族宴席間敬酒的方式有“串杯交杯”、“交臂”和“轉轉酒”。雙方相互敬酒,客飲主杯中的酒,主飲客杯中的酒,稱“串杯”或“交杯”。豐人用一個羹匙,從碗里盛一羹酒,親自送到客人嘴邊,對方必須要喝下,表示尊敬。來而不往非禮也,客人也要拿起另一個羹匙,從碗里盛一羹酒,回敬至主人的嘴里。不管飲酒有多長時間,都使用這樣你來我往的親熱方式。廣西有些地方,主客握酒相互交臂后,各飲自己杯中的酒,稱“交臂酒”;主客如果圍桌而坐,相互之間同時敬酒,各人飲身夸親友杯中的酒,被稱為“轉轉酒”。在多民族的縣里,各民族兄弟一起暢飲,這種方式被親切地稱為“民族大團結”。
裕固族
裕固人非常熱情好客,特別是居住在深山里的牧民,與外界接觸很少,只要家里有人來,尤其是對遠方來的客人,他們都要親切地當尊貴的客人來盛情接待。一般習俗是先向客人獻奶,后敬酒,最后再吃抓肉。
裕固族少女在烤全羊
為客人敬酒時,裕固族以飲雙杯為敬,盡量讓客人多喝。如果客人只飲一杯,主人便說:“你是雙腳進來的,不是單腳進的,必須喝雙杯!蹦兄魅司催^后,就是女主人敬雙杯?腿巳羰遣缓,女主人會假裝不高興地說:“你瞧不起婦女。”客人只好飲下這杯酒。裕固族人喜愛并且善于飲酒,他們喝酒從來不要萊,酒量都很大,不少人能喝幾斤白灑,有的婦女也能喝一斤左右。所以他們有個老規矩,就是用各種理由向客人敬酒,要千方百計地把客人灌醉,似乎只有這樣才盡到了主人之誼。夫妻敬完酒,依次又要由孩子們來敬酒,同樣有“你瞧不起年輕人”的話故意激客人,最后客人也盛情難卻,只好乖乖地把酒喝下肚,直到一醉方休。裕固人敬酒每次都是敬雙杯,無論在場的有多少個人,只有兩只小酒杯,互相交錯地敬酒、喝酒?腿巳绻麑嵲诓荒茱嬀,也可以不喝。但必須尊重其民族的風俗習慣,接受盛情,卻酒以禮,以誠相待。
裕固族同胞在伺客人敬酒
裕固族有些地區,還用唱祝酒歌的方式來敬酒,每唱一支歌就敬一杯酒。
土族
土族人民一直生活在青海和甘肅的一些地區,他們有著游牧民族熱情豪爽和樸實大方的性格。土族最初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以肉食、乳品為主食。轉為農業生產并定居以后,土族傳統的游牧民族習俗仍然保留著,如喝奶茶、酥油茶、大碗酒,吃酥油炒面、大塊肉等。
熱情好客、待人真誠的土族婦女正在給客人敬酒
熱情好客的土族人,在迎送客人三杯酒的風尚中就展示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土族人認為三是個吉祥的數字,在宗教里,“三”代表佛、法、僧三寶;在自然界,“三”代表日、月、星三光,以及天、地、人三才等等;而在宴會上,敬三杯酒就是祝福客人吉祥如意。土族人在招待貴賓時,客人必須分三次各飲主人的三杯敬酒。得知客人要來,主人會在客人到來之前就拿著酒壺和酒杯,站在大門口翹首等待,等客人一下馬或下車,就要先敬“下馬三杯酒”;客人在進門時還要敬“進門三杯酒”;等待客人脫鞋上炕坐下時,再敬“吉祥如意三杯酒’’;當客人要離開時,還要喝“出門三杯酒”和“上馬三杯酒”。如果遇到實在不能喝酒的客人,也可以用無名指蘸點酒,對空彈三下,以表示祈求諒解,同時表達內心敬謝之意;若有些人能喝卻虛情假意,主人知道后就會不高興,認為不真誠。
土族送客禮節——上馬三杯酒
土族人請客,喜愛喝青稞酒,吃肥肉塊,這在他們眼里甚至比請吃山珍海味還要歡欣。如果一位懂得習俗的客人,看到招待自己的桌上,酒壺上面系了一撮白羊毛,還擺一個裝飾酥油花的炒面盒子,同時有一個長六寸、寬四寸的木盤,并且在盤中有一塊和木盤同樣大小的肥肉,一把五寸尖刀插在肉上,客人一定會非常高興地開懷暢飲。因為這說明,土族人已經把你當做尊貴的朋友和上賓來招待了。
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國人數最少的少數民族,分布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和林芝地區。珞巴族人待客喝酒的習俗很特殊,在請客人喝酒之前,豐人自己要先喝一口,并將所有的食物都當客人的面先行品嘗一口,以表示酒與食物是安全無毒的,借此表示對客人的真誠相待。按照珞巴族人的習俗,主人如果先嘗了酒飯,客人就必須吃光才同樣表達信任和感激,否則主人就會不高興。珞巴人熱情好客,以能夠挽留住客人為榮耀,如果待客中出現微小的差錯或失誤,會讓他們遺憾終生。
英俊帥氣的珞巴族青年
佤族
佤族人是云南阿佤山的古老居民,他們豪爽好客,迎接客人都以酒當先,認為無酒不成禮。佤族待客敬酒的習俗多樣,最喜歡飲用的是佤語稱為“布萊”的一種水酒。這種酒味醇性平,清涼甘甜,還具有一些保健的功能。佤族人以酒待客的習俗是,不對不知心、不善良者敬酒。對尊貴的客人,主人為表示酒液的安全和誠意,首先要自己先飲一口,然后才依次遞給客人飲用。客人伸出右手,要手心向上接過酒杯,以表示感謝和敬意?腿私舆^酒,一定要喝,而且要喝盡。此外,還有一種敬酒的風俗,主客都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遞給客人,客人也要用右手去接,并先倒一點在地上,也可以用手指蘸一點酒,彈在地上意為祭奉祖宗,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下去。
身穿傳統服裝、手持酒杯的云南佤族婦女
佤族水酒的度數低,但后勁特別大,所以客人往往由于喝時只顧暢快,過后卻醉醺醺的。當客人要離開時,主人會再次給客人敬酒,主人用葫蘆盛滿水酒,喝過一口后,雙手敬到客入嘴邊,客人一定要喝到葫蘆見底,表示平安出門,不論走多遠都不會忘記親情或友誼。
身穿節日盛裝的佤族婦女在寨門外等待客人的到來
佤族人喝酒沒有下酒菜,也不與飯混在一 起下咽,因而佤族人飲酒如同漢族人喝茶一樣。
傈僳族
傈僳族在日常生活中都喜歡飲用自釀的水酒。這種水酒以玉米、高梁、蕎麥面、稗子等為原料,其中以稗子酒最受歡迎。其制作方法是,先把糧食搗碎、蒸煮,放入酒藥,裝進罐子,密封貯存發酵幾十天以后,即可開罐沖飲了。傈僳族的水酒呈乳白色,甘醇清涼,提神健胃,酒精含量不高,是傈僳人待客的佳品。
云南傈傈族自治州的傈傈族雕像
傈僳族飲酒時喜歡以對歌、跳舞來助興,常常是飲樂通宵達旦,有時甚至數日不散。飲“同心酒”是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禮節,主要用于款待貴客或是簽訂盟約、結拜兄弟等重要場合!巴木啤保卜Q“合杯酒”、“雙邊酒”、 “雙人酒”等。喝酒時兩人同捧一竹筒或一碗酒,相互摟著對方的脖子和肩膀,同時喝下這碗含有深情厚意的水酒。這種富有民族特色的飲酒方式,向客人表達了親密無間、情同手足的誠摯感情。
傈傈族少女向遠方來的客人敬酒
在傈傈族的酒宴中,如果傈僳族朋友邀請你同杯共飲的話,那就說明他把你當成了可以信任的朋友。
云龍縣表村鄉大栗坪的傈傈族男子與客人一起喝同心酒
布朗族
布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熱情好客,喜歡飲酒,不論走到哪個村寨,他們都會用最喜愛的翡翠酒來招待客人。這種自釀的酒是布朗人特有的飲用佳品,他們選用上等的糯米,精工釀造,在出酒時用一種叫懸鉤子的綠色植物葉子過濾,使酒也成為翡翠般的顏色,因此取名為翡翠酒。翡翠酒酒液透明、清香爽口,每逢節假日,布朗族居住的村寨到處都酒香飄溢,讓人沉醉。
生活在云南西雙版納的布朗族
布朗族姑娘與小伙唱情歌
布朗族人的性格豪爽,對朋友真誠淳樸,與朋友間相見有“有酒必飲,飲酒必醉”的習俗。
瀾滄江畔的布朗族村寨
哈尼族
哈尼族人喜歡飲酒,而且是土法自釀的白酒。哈尼族多數人家都會釀制,原料有稻谷、玉米、高梁、小米、蕎麥等。云南紅河縣有一種特產“長毛谷”,用其作原料所釀制的甜酒甜于蜜糖。哈尼族人在生活中注重情愛、友誼,酒是他們連接友誼的橋梁,也是他們感受快樂和幸福的象征。哈尼人非常團結和睦,這點在飲酒上就可以很好地體現出來。如“資烏都”意即大家聚集在一起喝歡樂幸福之酒,也稱為“長龍宴”,因設在街心,又被稱為“街心酒”,一般在重大節慶期間進行。到了約定的日子,人們早早就將寨子打掃干凈,在太陽偏西時就會聽到鼓聲響起,各家聽到鼓聲,紛紛抬著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和白釀的高梁酒,端到街心指定位置,按順序擺好,哪家的酒菜好,就顯得哪家特別體面。很多張桌子連成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長龍,上席就坐者稱為“阿窩”,由大家自由選舉產生,但必須是兒孫滿堂和德高望重的長者。通過簡單的儀式之后,大家紛紛離席起舞。隨著舞蹈的快樂進行,眾人酒興大增,情緒越發高漲,邊舞邊將身子伏在 席上,用嘴巧妙地將地上的酒碗叼起,慢慢抬頭仰面,最后一飲而盡。
哈尼族棕扇舞
“阿巴多”是哈尼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社交活動,一般在十月舉行,男女雙方邀請人數對等的年輕朋友至少五對,在夜幕降臨時約會喝酒,男女相間并坐,成雙成對。男女互相敬酒、對飲對唱,直到天明才意猶未盡地依依散席。多數哈尼族男女青年就是在“吃酒”過程中喜結良緣的。
哈尼族的“長龍宴”
哈尼族還有一種飲酒活動是喝新谷酒,來預祝五谷豐登。在秋收前選一吉日,割一把田問即將成熟、顆粒飽滿的谷穗,捆扎倒掛在堂屋后的墻上,以求家神保護莊稼豐收。然后摘下百十顆谷粒,放進酒瓶內泡新谷酒,也可以炸成谷花放進去。這一天是哈尼人的節日,喝新谷酒,客人要舉著泡有新谷的酒,祝福主人獲得豐年。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端起酒杯,喝一口新谷酒祈福;即使是不會喝酒的嬰兒,也要在小嘴上抹一滴。據說,喝過新谷酒可使全家老少身體健康、幸福安寧,多喝新谷酒,會讓家里糧庫有很多吃不完的余糧。
云南西雙版納哈尼族的“嘎湯帕節”上手持酒葫蘆的哈尼族同胞
哈尼人待客的傳統習俗之一是喝“悶鍋酒”。有客來訪時,主人要先捧上一碗米酒,俗稱“悶鍋酒”,請客人喝悶鍋酒能夠解除旅途的疲勞,只有客人喝了酒后,主客才能談正事。
在酒宴上,主人要先給客人斟酒,在給所有的人斟完酒后,還得給客人再斟一次,象征酒源不斷。飲酒前主人要先祝酒,然后將貪指伸進自己的酒碗里蘸一下,在桌面上或是腦 門_上劃“一”表示除邪和祝全桌人安康。其他人也要蘸酒劃“一”,客人最好劃腦門,表示與主人情感融合。
哈尼人在祭山、祭天時,要供九碗酒。村里死人了,奔喪的親友也要帶酒前去。
羌族
四川西北群山之巔生活著一個少數民族一一羌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飲酒。羌族人飲用的酒是用青稞、小麥、大麥、玉米煮熟后,拌以酒曲放入壇內,用草加以覆蓋,長久儲存釀制而成的,被稱為咂酒。咂酒營養豐富,解渴止饑,酒性介于白酒和啤酒之間。羌族人很看重飲咂酒,開飲前要先致開壇詞,且儀式必須在神臺下或火塘的上方舉行。家庭喜慶,由當家主人擬開壇詞;若是集體活動,由巫師或德高望重的老人致開壇詞。開壇詞一般是對心中敬慕的神靈、英雄或生活的贊頌,也可以對主人、客人表達謝意和祝愿。同時,致詞人將通心的竹管插入壇內,連蘸三滴咂酒灑向天空,向天地神靈致敬。其后,按年歲輩分每人依次用竹管吸一口咂酒,稱為吃“排予酒”。吃完排子酒,就開始互相輪流敬酒,被敬者沒有容器,只是用竹管插入壇內歡飲,這叫吃敬酒。飲咂酒時,酒壇打開后要先注入開水,再插上幾根長竹管,大家輪流咂吸,人多酒少,就邊飲邊添開水,直至味談如水而止。
在四川羌族文化展覽開幕式上,主辦人和羌族代表一同暢飲“排子酒”
羌族婦女圍坐在一起品嘗酒豐收
飲咂酒時,無論是主人還是客人都要唱酒歌,叫做“以歌伴酒”或“以歌下酒”。對于羌族飲咂酒,曾有人寫詩贊美:“萬顆明珠一壇收,王侯將相盡低頭。雙手抱定朝天柱,吸得黃河水倒流!痹诿耖g更是有“岷江邊上釀咂酒”、“桿桿的酒里找黃河”的歌兒傳唱。
在每年的正月初五至初八,羌族人喜歡全寨聚會一起飲咂酒,在十月初一的羌年則更是如此。他們聚在一起,圍著酒壇,邊跳舞邊飲酒,歡慶一堂。羌族男人酒量都很大,雖然喜歡豪飲,但卻很少爛醉。
羌族民間還有“重陽酒”、“玉麥蒸蒸酒”等。婦女和孩子們喜歡飲加了蜂蜜的甜酒。
水族
水族人喜愛喝酒,家家都會釀制米酒。每逢年節、慶典或親朋來訪,都要以酒待客。水族人待客時要喝肝膽酒,象征著彼此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主人如果殺豬接待客人,要把附著苦膽的那葉豬肝單獨切下,用火把膽管口燒結、煮熟,和豬肉一道供祭祖先神靈。當宴客酒過三巡時,豐人取出這葉豬肝給大家看,提示大家喝肝膽酒。主人剪開膽管把膽汁注入酒壺里,輕輕搖勻,并給每個人斟上一杯。德高望重的長者或貴賓先喝肝膽酒,然后按順序往下排。喝到興起時,主人提議大家喝團圓交杯酒。于是每個人用右手拿起酒杯送給別人,左手接過別人送來的酒杯,都喝別人送過來的酒。貴賓中年歲最大的人先喝,然后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喝。每個人舉杯喝酒時,其他人要為他助興,齊聲快樂地高喊:“秀!秀!”把酒宴的氣氛推向高潮。
兩位水族姑娘手持牛角酒杯正準備給客人敬酒
水族婚俗講究明媒正娶。青年男女相愛后,男方要請媒人去女方家送禮定親,并擇定吉日,派人抬著豬崽去女家“吃小酒”。男女雙方的家長要各請兩位證婚人,只有證婚人對飲一碗酒,婚姻關系才算正式確立。在正式迎親時,再抬大豬到女方家去“吃大酒”。酒宴上還要唱敬酒歌,女豐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來表現主人的盛情和客人的誠摯。
貴州三都縣水族板廟村的水族同胞正在給客人敬酒
九阡糯米窖酒是水族人民十分喜愛的傳統飲用酒,因釀酒時間多選在重陽節,民間有“重陽釀酒滿壇香”之說,是水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美酒。
景頗族
景頗族幾乎家家都會釀酒,一般用大米、紅米、苦蕎、包谷等為原料自釀水酒,另外還會釀制米酒和有怪味的酸水酒。在景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水酒是不可缺少的飲料,所以多數人家飲酒量很大,一年都要多次釀酒。景頗族有句諺語:酒能把兩座山粘在一起,朋友的心要相通,沒有酒不行,飲酒和吃飯、穿衣一樣重要。景頗族喝酒十分注重禮節,熟人相遇互相敬酒,是先倒回對方的酒簡里一點灑再喝。在大家共飲一杯酒時,先讓老人喝,每個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過的地方,再轉給別人。
載歌載舞的景頗族少女
在對外交往中,景頗人喜歡用“禮籃”接待尊貴的客人;@內一般是兩小筒酒,一筒水酒、一筒米酒。水酒象征女性,喝了能解渴;米酒象征男性,飲了可消乏?腿私邮堋岸Y籃”后,要表達祝福,然后飲籃內的酒。
景頗人飲酒還有一條規矩:飲酒必成雙,要喝兩杯或兩口,即使不會喝也要用嘴住酒杯邊碰十兩次,以象征團結和友誼。
云南景頗族歌舞表演
景頗族舉行婚禮,有酒參與的形式很多。新娘在將到新郎家的路上,有個傳統習俗,要越三道路障。其中第一道路障,要倒出竹筒里的水酒給小姑娘喝,并送上一些喜糖和喜錢。不同的路障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但都是對新娘的一種良好祝愿。
拉祜族
拉祜人崇尚為人坦誠正直、光明磊落!坝芯谱郎虾,有話當面說”是他們一貫奉行的信條。即便與人偶有摩擦或誤解,事后只要互遞一支草煙,喝一杯水酒,也就會和好如初。
拉枯族的打歌
拉祜人無論男女都喜歡飲酒,在生產生活中都離不開酒,還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習慣。拉祜人逢年節或栽種、收割時都要在火塘邊開懷暢飲。酒碗就擺放在火塘的四周,酒壇放在火塘的正前方,獵獲的動物肉掛滿烘烤架。男性長者要演唱《吃酒歌》,歌者邊唱邊敬酒,快樂異常。
站在村寨旁邊迎接客人的拉枯族同胞
拉祜族結婚約時也有“擺火塘酒”的風俗。媒人帶上煙、酒、茶之類禮物到姑娘家去“求親”,到女方家后,用傳統婚俗中的唱詞來委婉表達。如對方老人同意這門親事,便收下禮物,請媒人坐在火塘邊并找親戚作陪,邊吃邊喝茶,熱情款待,確定婚約,商定婚期,這就是吃“火塘酒”。如果女方老人不同意,就以傳統唱詞婉轉答復來人,并將禮物退回。
彝族
彝族諺語說:“漢人貴茶,彝人貴酒。"可見彝族人對酒的偏好。逢年過節,親朋好友相聚,酒是必不可少的。彝族人有“無酒不成宴,有酒便是宴”的風俗,所以 才有“飲酒不用菜”的習慣。
彝族飲的酒,一般人家都能自己釀制,而且種類很多,有燒酒、水酒、米酒,酒又分玉米酒、大麥酒、高梁酒、粟米酒等等。
彝族少女
酒在彝族的古老習俗中,是人們表示禮儀誠信、聯絡感情不可缺少的飲料。在任何一個他們喜歡的場所,幾個相好的彝族同胞相聚在一起,便會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圓圈,各自拿出隨身攜帶的酒,喝“轉轉酒”。在喝酒過程中,大家互相不停地傳遞酒碗或酒瓶依次飲酒,并熱烈交談感興趣的話題。如果途中又來了朋友,大伙會自動空出一個座位來,讓來人一同暢飲。
彝族青年男女還有一種“吃山酒”的婚 戀社交儀式。在外出路上,一個小伙如果看中了某一個姑娘,不管是否相識,都可以奪走她的帽子和小的物品,姑娘看中小伙,也可以主動搶走男方的東西。如果被搶的一方不中意,就不會追趕,主動搶的一方只好悻悻地將原物送還。如果被搶的一方也非常中意,就會追趕過來,兩人跑到僻靜的地方,商量好下次約會的地點,由男方買糖果,女方買酒,雙方還要邀請自己的貼心伙伴,到山里去圍火對唱,飲酒敘情。
彝海結盟雕塑
也有彝家姑娘每逢過年過節抱著一壇美酒,插上幾支錦竹桿或麥稈,在自家門口的路邊上,招行人從罐里吸飲美酒。有一些未婚的男子往往喝了姑娘奉敬的美酒,喜歡姑娘的姿容,就借機向姑娘求愛,最后結成終身伴侶。
獨龍族
酒在獨龍族的生活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在特定時期,酒還曾帶有某種貨幣的性質。在生產工具貧乏的時期,獨龍山寨砍地燒山只能借斧,這時要背去一筒酒給斧子的主人作租金。農忙換工或匠人在獨龍寨打工,有時也以酒作為酬勞。
時裝表演中的獨龍族女裝
獨龍族的男方如向女方求婚,要送酒;定親之時,雙方親家要飲同心酒;婚禮大喜之日,新娘要喝酒,人人都可以與新娘共飲同心酒。所以,當新娘入洞房時,一般都成了“醉新娘”。在結婚儀式上,新郎新娘要共飲同心酒。
坐在家中火塘邊上的獨龍族老人
還有一種與傈僳族一樣的象征友好團結的飲酒方式,也被稱為“同心酒”。只要被邀請一起喝同心酒,被邀的人就不能拒絕。在獨龍族內部發生糾紛并解決后,通常由族長主持,讓雙方當事人通過喝同心酒表示和解,重修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