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貢酒有著悠久的歷史。南北朝時,在毫州的減店集,人們發現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冽甜美,用此井水釀酒、泡茶回味無窮。相傳,有個將軍因作戰失利,臨死前將所用的兵器投入井里。誰知此后井水比先前更清淳透明,爽口潤喉,所釀之酒,十里飄香,古井名聲大噪,人們稱之為“天下名井”。據史書記載,古井貢酒的前身是“九醞春酒”為曹操令手下人釀造。后曹操將“九醞春酒”及釀酒方法“九醞酒法”獻給漢獻帝劉協,獻帝大加贊賞,就把它作為宮廷用酒。從此,亳州一帶釀酒作坊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到了宋代,減店集已成為知名的產酒地,當地百姓至今還有“渦水鱖魚蘇水鯉,胡芹減酒宴貴賓”的說法。明代萬歷年間,閣老沈理在萬歷帝的慶典上,把“減酒”當作家鄉酒進貢朝廷,萬歷帝飲后連連叫好,欽定此酒為貢品,命其年年進貢,“貢酒”之名由此而得。到了清末,特別是民國時期,百姓不堪重負,致使糟坊荒蕪,工人背井離鄉,古井也隨之復歿。
1959年,政府為了重振“貢酒”雄風,多次撥款興建古井酒廠,以恢復“貢酒”的生產。那些失散的公興糟坊的傳人重新聚集在一起,相繼發掘出了南北朝時期的古井和明代釀酒用的發酵池,在采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運用了科學配方和技術革新,終于釀造出色、香、味俱佳且風味獨特的佳釀。對于古井貢酒,品酒專家如是評價:“清澈透明如水晶,香味純正似幽蘭,喝入口中甘美醇和,回味悠長。其酒乃‘酒中牡丹也’!”古井貢酒不僅4次蟬聯全國白酒評比金獎,而且在1988年第13屆巴黎國際食品博覽會上榮登榜首。
古井貢酒老酒廠
古井貢酒老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