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美酒迷倒了詩仙李白、圣賢孔子等大批人,這正是經濟的來源的一種,中國酒文化在經濟發展中有著深遠的意義,酒稅收入是國家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早時期的中國是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酒大多數都是以糧食做釀造材料的,緊緊地依附于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
酒在經濟中發揮著活力素的作用。酒,本身就是一種高附加值的商品。由于飲酒是一項非常普遍的社會活動,消費群體非常廣泛,釀酒業歷來是獲利豐厚的行業。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古代,開辦酒坊便預示著滾滾財源,不斷成就著富商巨賈。自從漢武帝實行國家對酒的專賣政策以來,從釀酒業收取的專賣收入或酒稅就成為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南宋時期,趙構皇帝避金南退至紹興,為支付其龐大的費用開支,就出政策大力扶植紹興酒的生產發展,才使之有了“越地無處不酒家”、“城中酒壚千百所”之寫照。
在今天,名牌名酒往往是當地的“支柱產業”,擔當著振興當地經濟的重任,白酒中的十七朵金花、啤酒中幾大巨頭、葡萄酒中的三大支柱、黃酒中的古越龍山,無不為之傾力貢獻。此外,酒在經濟交往、禮尚往來、密切關系、溝通感情方面有著其他商品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招商引資、搞活地區經濟方面始終發揮著“活力素”的作用。
由于中國長期以來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以糧食釀造的,因此酒緊緊依附于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糧食生產的豐歉決定了酒業的興衰,各朝代統治者根據糧食的收成情況,通過發布酒禁或開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反過來,酒業的興衰反映了當時農業生產的狀況,也是了解歷史上天災人禍的重要線索。
古代的一些地區,酒業的繁榮直接對當地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它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豐富了人民的飲食、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對于整個國家經濟而言,從釀酒業收取的專賣費或酒的專稅是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之一,對國家文化而言,酒文化又極大的豐富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精神世界。
上一篇:為“酒文化”負責任,你還敢勸酒嗎?
下一篇:酒文化典故——雪夜訪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