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SET認為喝烈酒必須要兌一點兒水才好喝,而純飲黨則認為摻了水會破壞烈酒的純凈。那么喝烈酒的時候到底要不要摻水嗎?
關于摻水,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魯迅的《孔乙己》中的“我”總是一邊往酒里摻水一邊按照四文錢一碗的價格賣給那些“做工的人”。
得益于文學作品和在大部分人的固有思想的影響,往酒里摻水,通常代表著廉價、低端,甚至假冒偽劣,而為世人所不齒。然而在著名的英國葡萄酒與烈酒認證機構 WSET 課程講到烈酒品鑒的時候,“將烈酒和水按照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再進行品鑒”卻成了教科書上的一條品鑒規則。那么,喝烈酒的時候摻水究竟正不正確呢?
其實,在品鑒烈酒的時候適當的摻水也并非沒有道理。當我們初聞烈酒的時候,濃烈的酒精攜菓大量芳香酯類物質撲鼻而來,讓人往往無法分辨酒里到底都有些什么樣的香氣。這時候,適當地摻一些水在烈酒當中不但可以稀釋酒精帶來的刺激感,更能夠分散本來已經擠成一團的芳香酯。一款摻過水的烈酒聞起來比起沒有摻水的烈酒就要柔和得多。套用葡萄酒的術語,這些水分讓烈酒的香氣也變得更加有層次感,充滿了可以辨識的復雜度。
在參加一些烈酒酒莊活動的時候,比如不久之前參加的格蘭杰威士忌(Glenmorangie)品鑒會,主辦方就貼心地為每一位參加品鑒的酒友準備一個水壺,并鼓勵品鑒者將威士忌適當調配少許水之后再飲用。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烈酒酒莊都喜歡看到自己的酒被摻水的。小菌子在參加一場干邑品鑒會的時候曾特意要侍應生端了一杯純凈水來輔助品鑒。然而我卻被酒莊莊主及時制止。“難道在烈酒中加水不是正確的品鑒方法嗎?”莊主解釋道,“干邑是通過蒸餾葡萄酒獲得的,所以可以說干邑就是葡萄酒的精髓與靈魂。如此珍貴的靈魂又怎么可以用水來稀釋呢?”
摻水的烈酒會不會很難喝呢?事實上,我們在無形之中經常有機會喝到摻水的烈酒。加冰的威士忌、日本的威士忌水割、調酒師炫技下的一杯雞尾酒……這些飲料無一不是后期加工的,卻也同樣得到了大量酒咖的青睞。
如何正確地在烈酒中摻水品鑒?
既然如此,為何一些酒莊要反對在烈酒中摻水?其實,說到底這就是一個面子問題了。無論是威士忌還是干邑,大部分烈酒都事先經過酒廠加水調配,控制酒精度之后再裝瓶上市。對于自家的調配技術,酒廠自有自己的一份固執。品鑒者的“二次調配”在一定程度上愉悅了自己,卻也是對于酒莊調配技術的一次赤裸裸的挑釁。所以啊,碰到不夠開明的酒莊,和他們一起喝酒的時候,這水還是得放到桌子底下偷偷摻。
關于在烈酒中摻水,資深葡萄酒大師趙鳳儀老師表示:“摻水,其實并不代表這就是一種不正確的喝法。相反,品鑒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對不同的烈酒進行適當的勾兌確實有助于品鑒和飲用烈酒。根據烈酒的風味,勾兌比例無論是1:1、1:0.5抑或是不加水的純飲都是很正常的。”
那么怎么加、加多少呢?通常不會看到有人用量杯往酒杯中加水,也就是說這并非是需要精確到毫升的事,只要掌握寧少勿多的原則即可。英文中常說的 “a splash of water”,也就是自然而快速地往杯中倒一點,并稍稍等待后細心感受加水后在嗅覺和味覺上的變化——說到底,加水或者不加水只是你探索這杯酒的不同方式而已了。
所以,各位小伙伴們,不必為了好面子而委屈了自己的舌頭,當然,也不用照本宣科得非得一份酒兌一份水地飲用。因為,好喝,既是正義!
上一篇:足不出戶中國醬香在這里
下一篇:品鑒結果表明:150歲沉船葡萄酒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