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大商雖然仍然不會一帆風順,有小修小補,也可能會有更大范圍調整,但整體來看,其發展仍舊可期。
2014年10月,行業內爆出了海福鑫“破產事件”,傳言擁有數億規模的大商北京海福鑫商貿有限公司瀕臨破產,多家酒商貨款被拖欠,公安機關已經介入,且海福鑫董事長徐福生已被公安機關帶走調查。而后,海福鑫董事長徐福生親自發聲解釋和辟謠。無獨有偶,上市超商銀基集團從2013年開始,就不斷爆出虧損,2013年巨虧約11.34億港元,2014年依舊虧損,直至2014年11月,才有報告顯示集團中期業績扭虧為盈。盡管誤會已澄清,銀基已扭虧為盈,但這些事件卻如深水炸彈,牽動了業內所有人的神經,也驚醒了很多人,而其存在的問題卻不容忽視。
為何在2014年出現了超商虧損和破產傳聞?除了與公司本身運作有關,也與客觀環境有一定關系。隨著白酒行業調整程度的加深,無論是大經銷商還是小型經銷商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2013年,在白酒行業剛進入調整期時,首當其沖的是實力弱的小品牌、小型經銷商。而2014年行業的繼續深度調整,其影響也逐漸蔓延至大型品牌廠家和經銷商,面對未知的2015年,超商、大商將會迎來怎樣的一年?會否感受到集體“驚悚”?
關于2015年大商發展的幾個猜想
據諸多業內大佬預測,2015年行業不會出現大的拐點,調整依舊,行業進入一個新常態。行業的新常態意味著“三個不”,即高速不再、高利不再、高量不再。換句話說,廠商過去的好日子不再,要生存甚至生活得更好,就必須努力適應新常態。在新常態下,超商、大商將會是一個怎么樣的生存狀態?筆者認為,2015年,大商的發展雖然不會完全一帆風順,有小修小補,也會有大范圍調整,但整體來看,其發展仍舊看好。總的來說,筆者主要做了三個方而猜想。
猜想一:抓住機遇者,強者愈強
從白酒行業超商和大商的成立年份來看,基本都在20年以上。這說明兩點:第一,他們進入酒行業時間較長,經驗豐富;第二,他們都經歷了白酒的不同階段,不僅有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更有白酒發展的“蕭條”時期。筆者在采訪一些超商和大商時發現,他們都是在行業低谷期抓住了機遇,做大了生意。時勢造英雄,沒有行業的變革,他們也無法找到獨特的機遇。比如2003年非典時期,餐飲等行業遭遇到很大的危機,這時候,一些經銷商獨辟蹊徑,找到了自身快速發展之道。浙江商源集團就是典型代表,2003年,非典爆發,杭州餐飲市場陷入蕭條,酒水行業受到連帶沖擊,白酒行業也遭遇了新一輪調整。商源借此機會開始重新梳理渠道,重建公司渠道結構并與經銷商展開了多種形式的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收購了大量餐飲渠道。
而在如今行業調整的第三年,對大商而言,同樣是不可多得的機會。2014年以來,廠家政策不斷調整完善、經銷商內部不斷自我調整、渠道整合、新型營銷模式出現等等,這些條件都為大商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很多機遇。強者愈強,抓住了調整之后機遇的經銷商,在2015年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猜想二:跨區域平臺商將陸續出現
近兩年,很多廠家的年會上都重點提到了加強與大商合作的意愿,這也意味著超商、大商的議價能力在不斷提升。2014年來,如浙江商源、銀基集團、廣東粵強等超級經銷商都針對渠道、產品結構做了不同程度的調整,已從過去單一渠道、品牌逐漸過渡到了多渠道精耕、多品牌組合,甚至和廠家建立了更加深入的合作。比如銀基存2014年春季糖酒會上推出了十幾款中低端單品、廣東粵強與五糧液合作直分銷模式等。
如果說2014年超商、大商為未來發展做了很多準備,那么2015年其努力的成效將逐漸顯現,經過調整,超商、大商的平臺化轉型也會逐漸完成。2014年,率先進行平臺化轉型的商源已經完成了“平臺+公司”體制。盛初(北京)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朝成表示,未來重量級的商家一定會來自于跨區域跨品牌的平臺型大商。大商家的業績快速增長將不再是依托某一個單一品牌實現,而是在區域和平臺維度尋求創新,這些商家依靠領先的模式創新能力,顛覆性的商業模式,更加扁平和友好的服務,搭建超級平臺而獲得業績的增長。
猜想三:保持穩健發展者才是勝者
大商的發展轉型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據上游廠家的調整信號而調整的。在2014年的廠家年會上,如茅臺、五糧液、西鳳、古井等廠家領導都一直認為2015年仍舊處于調整期,不會迎來新拐點,一直保持增長的茅臺也將2015年增速從高速轉為中速。同時,茅臺經銷商大會上也傳出,對完不成銷售任務60%和低價傾銷的經銷商要淘汰。這表明兩個信號:第一,2015年,哪怕是超商和大商,高速發展的可能性不大;第二,過去通過低價、依賴產品成長起來的大商將有被淘汰的可能。因此,2015年,能夠保持穩健發展的經銷商可能才是調整期的最終勝者。
哪些大商的日子將越來越好?
2014年,有少數大商被傳“破產”,而有的大商卻喜訊不斷,隆重舉辦各種慶典。他們的區別在哪?要在不被看好的2015年保持穩健發展,該注意哪幾個方面呢?
第一,明確定位,強化廠商合作。2015年經銷商要穩健發展,不被淘汰,首先要有準確的白我定位。經銷商的定位直接影響其對市場的態度和操作。盡管現在都在強調要與廠家建立利益共同體,與廠家同發展,但還需定位自己在其中的角色。過去的大商往往與廠家密切捆綁,他們被人提及,很多時候都用某某的超級大戶代替。正是因為這種定位和“附庸”,導致一些大商隨著廠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相對廠家的實力,經銷商要弱得多,如果單純地“依附”廠家,將很容易陷入發展困境。比如銀基集團2014年的虧損很大程度是受廠家的影響。2015年,甚至未來,經銷商應該重新定位,而不僅僅是某廠家大戶的代名詞。
其次,定位自我的同時也要強化與廠家的合作,借助廠家的力量強化自身力量。很多時候,大商的壓力來源于廠家,機會也同樣如此。2015年,廠家會有很多針對經銷商調整的策略,大商也應更加深入地與廠家合作,強化自我。比如2014年8月,廣東粵強與五糧液合作實行的直分銷模式,只要運作得當,2015年,粵強將迎來較大的發展。
第二,渠道的深耕和做好消費者工作極為重要。舉個例子,為什么海福鑫會被傳“破產”?這除了與其資金鏈斷裂有關,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基礎渠道的薄弱。海福鑫之所以在黃金十年成為了超商,主要得益于與廠商合作的大平臺商模式,作為平臺商,其主要負責區域招商、市場的管理和推廣等,雖然其每次引進某新品時總是十分高調,但是這些都是浮云,沒有渠道基礎,一旦行業出現困難,高壓的庫存無處可銷,公司弊端就顯現出來了。2015年,如果不做渠道深耕,淘汰是必然的。
2015年,能夠保持穩健發展的經銷商可能才是調整期的最終勝者。
此外,消費者工作是深耕渠道的重中之重。商源集團董事長朱躍明認為,此次行業的調整泡沫主要體現在渠道層面,那么,對于依賴于賣產品為生的經銷商而言,從暴利變成無利,利潤大幅下滑,危機已經逼近。因此,渠道的調整是經銷商當務之急,方法的變革是核心關鍵。這場變革根本訴求在于如何給消費者創造價值,而創造價值在于要從這些中間費用、渠道的空間上做商業變革。如果變革能做好,行業的日子肯定好過。因此,以消費者為導向,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是未來的方向,不管是在流通的環節上,還是在上游的各個環節上進行調整,哪家真正為消費者實際利益創造了價值,哪家就會在未來競爭中勝出。
第三,做好資金管理,減少財務風險。在行業高速發展時期,由于動銷速度快,極少有經銷商公司遭受資金困擾。而進入調整期以后,很多經銷商公司陸續出現各樣的資金鏈斷裂問題,尤其是大商和超商。比如,導致海福鑫“破產”傳聞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其資金鏈斷裂的問題。資金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意識到資金管理重要性并作出合理管理的超商、大商都在調整期獲得了較好的發展。比如2013年,在中國糖酒食品經銷商發展論壇(陜西)上,西安智德通品牌推廣營銷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延安表示,從今年(2013年)起到2015年要管好自己的現金流,“隔手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銅”,不要抵不住誘惑,將現金換成了一倉庫的貨。調整期,智德通一直保持穩健的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