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酒一誕生,就具有其它高檔白酒不具備的文化品位和貴族氣質,“舍得”二字,取自佛經精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儒釋道的核心思想一脈相承,是深具哲學思想的入世箴言,蘊含了博大的中華文化內涵。舍得酒在具備超越性的品質同時,被賦予了中華文化精髓的品牌,具有與生俱來的文化和高貴,被譽為“中國第一文化酒”。
舍得酒,凝聚東方智慧,傳承千載詩酒文化,引領中國生態釀酒潮流,完美詮釋智者的取舍之道,堪為高尚智慧人士的最佳犒賞。國家大型一檔企業沱牌舍得酒業生產的品味舍得酒,產于唐代詩人陳子昂的故鄉。射洪盛產美酒,詩圣杜甫曾寫有“射洪春酒寒仍綠”的贊美詩句。
中國名酒企業沱牌舍得依托萬畝生態釀酒工業園,于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之地,精心培育出“天曲一號”黃金酒曲。全新打造的天曲、特曲、優曲三大戰略產品,系沱牌舍得數十年生態釀酒的智慧結晶,品質更純更爽更自然。
沱牌曲酒以優質高粱、糯米為原料,以優質小麥、大麥制成大曲為糖化發酵劑, 老窖作發酵池,采用高、中溫曲,續糟混蒸混燒,貯存勾兌等工藝釀制而成。沱牌曲酒具有窖香濃郁、清洌甘爽、綿軟醇厚、尾凈余長,尤以甜凈著稱的獨特風格,屬濃香型大曲酒。酒度為38度、54度。
射洪縣是唐代著名詩人、文章家陳子昂的故鄉。縣境內山川秀麗,氣候溫和 ,物產豐富,盛產美酒,素稱名酒之鄉。歷代名酒迭出。唐時“射洪春酒”以“寒綠”著稱,名馳“劍南”。詩圣杜甫到此駐足,留下贊美詩章。宋代,“射洪春酒”以純凈、透明、甘、醇、甜諸味調勻而知名。明代,縣人釀“謝酒”,清冽馨香,名嗓蜀中。清代,“射洪春酒美”,謝酒稱“佳釀”。民國年間,縣南柳樹鎮太安酢坊在繼承唐代“春酒”,明朝“謝酒”的傳統釀造技術的基礎上采用新的配置方法和制作方法 ,釀出具有“春酒寒綠、謝酒醇、濃香清冽”的曲酒。一九四六年新春,酒坊邀請地方名人雅士品酒,當地名人取“沱泉釀美酒,牌名譽千秋”之意,提議將此佳釀命名為“沱牌曲酒”得到眾人支持,并以石印商標為記。
建國后,沱牌曲酒有了新的發展,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經過發展、創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了沱牌曲酒的質量,今之沱牌曲酒既保持了“射洪春酒”、“謝酒”寒綠醇香的傳統特色,又具有“窖香濃郁、清冽甘爽、綿軟醇厚,尾凈余長”的獨特風格。
白酒的釀造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機質的自然發酵過程和釀酒有益微生物的自然生長過程,作為發酵催化劑,曲藥在釀酒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曲藥的質量也直接影響到酒的質量。沱牌舍得酒業為了確保曲藥質量進而確保沱牌系列酒的質量,投資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制曲工業生態園區——沱牌舍得制曲工業生態園。我國知名釀酒專家周恒剛老先生實地考察沱牌舍得制曲工業生態園后,對其科學的生產工藝、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先進的設施設備及近乎完美的自然生態環境非常贊賞,稱贊沱牌舍得酒業的制曲生產代表了同行業最高水平。
沱牌舍得制曲大樓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其中曲房使用面積4萬平方米,庫房使用面積2萬平方米,具有年產4萬噸系列大曲等生物制品的生產能力。制曲生態園區植被面積2平方公里,種植了大量楠木、香樟、銀杏等珍貴林木,環境清幽,年平均氣溫17.3℃,相對濕度為78.5%,四季鳥語花香,氣候溫和濕潤,極大地改善了微生物的自然生存環境,有利于制曲有益微生物的富集和微生物區系的穩定和優化,為沱牌系列高品質生態曲提供了有力保障。
沱牌舍得酒業制曲原料主要為小麥、大麥,均從東北綠色糧食基地定點采購,從源頭上避免遭受農殘污染的糧食進廠。進廠質檢合格的糧食,采用自美國GSI公司引進的糧食低溫貯存系統——10萬噸金屬糧倉,經自動除塵、除雜、控溫、除濕,并把糧食恒定在低溫狀態,避免原料自熱,發生物理、化學變化消耗營養物質,同時避免在糧食貯存中使用除蟲劑,引起二次污染,從而確保了原料的品質和純度,為生產出高質量的沱牌舍得生態系列大曲提供了保障。
沱牌舍得酒業在制曲生產中已率先在同行業中實現了工業化、自動化改造,徹底淘汰了強體力勞動的人工踩曲。在設備的運用上引進瑞士先進的氣壓式制曲碎料系統、動力系統與國內先進的機械制曲設備配套,從原輔料的處理到曲坯成型實現了全線的自動化、封閉式,從而使曲藥生產過程中配料更精確、拌料更均勻、各種技術參數控制更科學,在曲塊壓制過程中受力更均勻、平衡,能夠確保曲塊松緊度一致,曲坯成型規范、統一。發酵房設計也合理、科學,根據制曲工藝需要采用進口的意大利威林斯環保涂料及“實德型材”塑鋼門窗裝飾廠房、培菌房,空氣自然流通狀況良好。
由于自動化程度高,沱牌舍得制曲生產現僅需職工200余人,其中技術人員就達60余人,技術力量雄厚。制曲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沱牌大曲生產工藝規范進行控制,對培菌這個關鍵環節實施三班巡查24小時監控,適時調整溫、濕度,始終使大曲處于最佳狀態。成立專門的檢測室,引進國外一流的檢測設備,重點對半成品曲藥質量進行跟蹤檢查,以適時指導生產配合和工藝措施的調整,確保大曲質量的穩定。組織技術力量編制了大曲生產工藝標準,分季節以大曲香味及斷面質量進行檢驗和控制,同時兼顧理化指標,得到了同行業的廣泛認可和效仿。
現在沱牌舍得制曲中心主要生產有中高溫大曲、高溫大曲、中溫大曲、強化大曲、酯化紅曲等,出曲率85%以上。由于嚴格、規范、科學的工藝控制及先進生產設備的成功應用,所有成品大曲斷面菌絲豐滿粗壯、曲體泡氣、曲皮薄,具有曲香濃郁純正、生化指標協調、糖化發酵均衡、生香功能強等顯著特點。
其中如高溫大曲是在廣泛研究傳統大曲香味特征及微生物生長繁殖和酶代謝基礎上,調整生產配合及工藝生產的曲香味較普通大曲濃郁的大曲品種,原料為小麥、大麥,曲香濃郁純正,甜香突出,與傳統大曲相比,出酒率、優質率分別提高10%和20%,釀出的酒酒體微量成份比例更協調,清冽甘爽,尾凈余長,香氣正,醇厚綿柔。不僅適宜多糧釀酒,而且適宜單糧釀酒。中國名酒——沱牌曲酒即用此大曲精心釀制而成。
如高溫大曲采用高溫大曲制曲工藝生產,原料為純小麥,曲體棕黃,醬香、曲香氣味好,適用于醬香型酒生產及濃香型陳味系列調味酒生產。
而酯化紅曲是以紅曲霉為主,多種產酯功能菌混合培養生成的復合酶系,產品成棕紅色,菌株酶活力高,穩定性強,有較強的耐酸、耐酒能力,可迅速加快酯化速度,縮短白酒發酵周期,增加己酸乙酯等酯類合成能力,提高白酒優質品率。
由于沱牌舍得曲藥質量優異、穩定,得到了同行業的一致認同,產品除滿足沱牌舍得系列酒生產外,還面向市場暢銷省內外。
五谷釀美酒。糧食是釀酒最主要的原料,糧食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酒的質量。為確保沱牌系列產品優異的內在品質,沱牌公司從源頭上做起,通過建立綠色原料基地和購進現代化的儲糧設備,狠抓釀酒原料——糧食的質量控制。
沱牌舍得酒業釀酒主要原料高粱、小麥、玉米等均在我國糧食主產區東北建立綠色無污染糧食基地,要求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不施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由于土質肥沃、光照適中、生長期長,因此糧食顆粒飽滿、均勻,各種營養成份豐富,是釀酒的理想原料。
糧食通過專用運輸車輛運回公司后,還要嚴格按國家標準進行系統的檢驗和試驗,檢驗項目包括:容重、雜質、水份、不完善粒、純糧率、感觀鑒定等。盡管糧食直接從綠色無污染基地供給,不存在陳化,也不存在農藥殘量超標和化學污染,但在糧食入廠檢驗中仍要進行新陳、黃曲霉素、農藥殘量等衛生指標,確保糧食的優質、安全。
水為酒之血,只有好水才能出好酒。沱牌舍得釀酒所用之水源于流經射洪境內的涪江。涪江發源于雪山,自西而東從高山地帶注入四川盆地,經滲透形成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其水質清冽甘醇,天然綠色,極適合釀造高品質白酒。
沱牌舍得酒業斥資2000萬元從美國引進了國際一流的活性水處理設備,從地下百米深處汲取深層雪山礦物質泉水,經管道過濾、機械過濾、錳砂過濾、活性碳處理、反滲透處理、電滲析處理,有效除去了水中的有害成分,保留水中生物活性成分,從而成為釀造高品質白酒的生物活性礦化水。
眾所周知,白酒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獨特的工藝決定了其產品生產周期較長,剛釀造出的白酒實際上只是半成品,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儲存,以使酒體自然老熟。所謂“酒是陳的香”,即指以正確的方式對酒進行儲存,時間越長則酒體越醇厚、香味越悠長、口感越舒適。一般情況下,大型白酒生產企業均建有大型儲酒基地,對酒進行分批儲存。名優白酒生產企業上市流通的酒,其釀造時間是在出廠前一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因此,白酒企業的儲酒能力是衡量其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其產品質量是否有保障的重要標志。特殊的生產周期決定了白酒業的門檻并不低,一般企業不具備這種資金實力,而在一些小型白酒生產企業,則普遍存在著“半成品上市”的現象,省略了白酒生產重要的中間儲存環節。
酒的儲存老熟過程也是酒體內微生物交換、進化的過程,由于陶壇壁特有的毛細孔隙有過氣不過液的特點,對酒體有吸附、氧化的凈化作用,而酒的異雜味在酒的儲存過程中通過毛細孔隙溢出,有效地促進了酒的自然老熟。因此,陶壇是儲存白酒的最佳容器,沱牌舍得酒業儲存基地以陶瓷壇儲酒為主,不銹鋼罐儲酒為輔,所有陶壇全部由素有“紫砂壺”之稱的江蘇宜興購進。新建成的五幢陶瓷壇酒庫可儲酒近10萬噸,現在沱牌舍得酒業已擁有各種型號陶壇近20萬個總儲酒量近30萬噸,是全國白酒行業最大的儲酒基地之一。
在陶壇庫的結構設計上沱牌經過了科學論證,通過建筑結構的變化,使庫內空氣自然流通,冬曖夏涼,溫度常年恒定在一個較小波動范圍內,再加上沱牌舍得釀酒工業生態園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酒的自然老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庫內墻壁采用進口環保防霉涂料,并定時清潔,墻壁、壇壁一塵不染,有效地避免了時間過長墻壁滋生青霉菌、黑霉菌以及其它雜菌,破壞釀酒有益微生物群并滲入酒體,科學地保證了酒體的自然老熟。
在陶壇庫內,沱牌舍得酒業為每壇酒建立了身份檔案,每批酒進庫時將其酒類、酒質、風味、口感、入庫時間等基本情況標注于壇卡上,并在儲存過程中定期監控、嘗評,及時掌握酒體變化規律,為勾調不同風味、口感的系列酒提供基礎依據,檔案將一直伴隨著酒體,直至市場消費。也就是說,市場上的每一瓶沱牌系列酒均可追溯至由哪個班組生產、哪個陶壇儲存,強化了生產各環節技術人員的責任意識,從另一個角度確保了產品質量。
除陶壇外,沱牌舍得酒業還擁有近400個、容量小至1噸、大至3000噸的不銹鋼儲酒罐群,徹底避免了傳統的鋁罐、鐵罐因長時間受到酒體的浸蝕而形成鋁離子、鐵離子,影響消費者身體健康。同時,不銹鋼儲酒罐采用“水密封”的方式進行封存,用空氣凈化站輸送的潔凈空氣對酒體進行攪拌,也有利于酒體微生物的自然呼吸,杜絕了無益微生物隨空氣攪拌器具進入酒體并對酒造成污染。所有的不銹鋼儲酒罐均以不銹鋼管道聯通,通過專用的酒泵和閥門控制流向。露天的大型不銹鋼儲酒罐在其頂部還裝設有自動化溫控系統,夏天溫度超出設定值則自動噴水噴淋罐體以降溫。大型不銹鋼罐群也非常有利于酒體有益微生物的富集并在酒體之間的自由交換,還能夠確保同一批次的產品質量、口感、風味的穩定。
沱牌舍得酒業在數年前即建成了“沱牌世紀酒庫”,分批篩選出部份特別精華酒用陶壇長期儲存,規劃儲存期長達50年之久,最短也在20年以上;也就是說,這部份精華酒將至少在20年后方能出壇進行調味、降度并上市。顯然,這是沱牌舍得酒業注重品牌質量的一個有力見證,也為沱牌人努力打造“百年沱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白酒的釀造過程是酒體的形成過程,因此在整個白酒生產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沱牌舍得酒業在生產實踐中努力用現代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工藝,如今的沱牌舍得酒業已成為了中國最大的白酒釀造企業之一,擁有了環保型、標準化釀酒車間30余幢,建筑面積達30余萬平方米,擁有窖池15000余口。我國知名釀酒專家沈怡方先生在參觀沱牌后曾稱贊:沱牌是中國白酒工業發展的典范,代表了中國白酒工業發展的方向。
首先是對傳統工藝的充實和改進。濃香型大曲酒釀造的傳統工藝是建立在微生物自然、緩慢生長的基礎之上,且50年以上的窖齡才能生產出優質大曲酒,因此生產周期長、優質品率低。為了實現企業的跨越發展,從80年代初期開始,沱牌舍得酒業組織科技人員開發出了固態和液態工藝相結合的兩步法濃香型酒生產新工藝,并與四川大學等共同承擔了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濃香型大曲酒優質高產新工藝開發”,在傳統的濃香型大曲酒生產工藝基礎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公司主導產品——沱牌曲酒于1989年被評為中國名酒。此后經過一系列科技攻關,又取得了“固態白酒可控蒸餾”技術、“輪輪雙輪底發酵”工藝、“酯化液生產”技術等一系列成果。通過推廣應用,使公司優質曲酒產量一路攀升,至97年達到了4萬余噸。
進入新世紀,面對消費行為多元性和挑剔性帶來的壓力,沱牌舍得酒業作出了“以工藝調整為動力,調整產品質量結構”的重大舉措。2001年開始,沱牌全面實施了六糧濃香型酒新工藝,將全面提高酒的口味質量、大力發展中高檔產品,實現公司從數量效益型到質量效益型、再到生態型的重大轉變作為目標,以“七因”(即因時、因地、因料、因窖、因糟、因甑、因味……)制宜釀酒、與時俱進適應顧客需求為出發點和著眼點,堅持“精細化、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四化操作,繼承傳統工藝“穩、準、勻、適、勤、細、透、凈”八字方針,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合理、規范、先進的釀酒生產工藝體系,對每個工序和崗位都建立了嚴格、規范的操作規程與質量要求,嚴格工藝生產;并實施自檢,在確保質量符合標準后方可轉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產品嚴禁進入下道工序,從生產環節確保了過程質量。
其次是對生產設施設備的自動化改造。從80年代開始,沱牌舍得酒業努力在釀酒環節的自動化改造方面作了大量的嘗試,經過大量實踐,隨著一大批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生產設備設施在釀造環節的配套運用,如行車、活動甑、攤涼機、黃水抽取機等,既保證了工序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大幅度降低了生產過程安全隱患和工人勞動強度。
沱牌舍得酒業新建成的釀酒車間也分為主車間和附屬房兩部分,附屬房的一樓為車間化驗室,二樓為車間辦公室,三、四樓為釀酒工人的臨時住房,渾然一體又相互分離的布局既方便了工作又使現場井然有序;車間外墻使用爬壁虎等綠色藤蔓植物進行立體綠化,外墻形成了一道道綠色屏障,既使車間內的溫度相對保持了恒定,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又配合釀酒生態園建設,形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再次是強化了對車間操作的現場管理。在釀造管理環節,沱牌舍得酒業從實際出發,結合現代科學管理,提出了“包窖到人”管理法,也就是將釀酒窖池及其整個生產過程以標的和風險抵押的方式承包給個人管理,并相應地調整車間及公司職能部門的組織機構與管理方式,使整個生產一線成為公司生產系統重心的一套管理方法。有效地將公司利益和員工利益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了生產一線員工的積極性,使出酒率、優質率分別上升了5.7和36.9個百分點,而職工的個人收入也逐年遞增,實現了企業增效、個人增收的雙贏目的;也順利實現了管理重心下移,由傳統的由上而下的計劃、指揮、控制轉變為為生產一線提供支持和服務,使組織結構、管理觀念等發生系統變革;并帶來了人事、分配制度的深層變革。該管理法已獲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和四川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目前,沱牌舍得酒業已擁有處20萬噸沱牌曲酒及其系列酒的生產能力,是我國最大的白酒釀造企業之一。從100噸到1000噸再到今天的20萬噸,一次次的飛躍正是源于對傳統工藝的科學改造;從四川名酒到中國名酒再到今天產品響譽海外,一次次的跨越正是源于對優異品質的不懈追求和對釀造技術的精益求精。沱牌舍得酒業,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典范。
作為我國最大的白酒釀造企業之一,沱牌舍得酒業為順應消費者對白酒口感、風味、健康、環保、品位等消費需求的變化,創造性地精心打造釀酒工業生態園區,倡導生態釀酒,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了生產者、消費者、還原者的工業生態鏈,達到了低消耗、低(無)污染、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共處,形成了良性循環;同時為釀酒有益微生物的富集和繁殖、為釀造高品質高品位的沱牌系列產品創造了優越的外部環境。
天府之國四川盆地,形成了創建沱牌舍得釀酒工業生態園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環境,包括:第一層次——四川大生態圈;第二層次——射洪次生態圈;第三層次——柳樹沱小生態圈;第四層次——沱牌舍得微生態園。沱牌舍得酒業認為,釀酒產業生態化的本質是全程生態化——將生態園區建設向前延伸到綠色原料、能源及工業無機環境的構建;向后延伸到消費領域,通過生態營銷塑造沱牌舍得酒業的理念、培育沱牌舍得酒業的品牌、傳播沱牌舍得酒業的企業文化。在實踐中沱牌舍得酒業將生態理念貫徹于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在產前環節建立原料型生態農業,確保釀酒原料的“綠色”;在產中建立生態型釀酒工業,確保釀酒環節的“綠色”;在產后環節進行資源型廢物利用,確保“生態酒”的生產與消費對環境不造成或少造成負面的影響,從而實現釀酒產業的全程生態化。也就是要建立起系統內生產者、消費者、還原者的工業生態鏈,以低消耗、低(無)污染、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并形成良性循環;在生產中,盡量減少糧食和原輔材料耗用,使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優化生產工藝并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通過現代化設備改造使之再資源化,從而減少或消除對環境的污染,如此良性循環,達到生態平衡。
通過大膽的實踐,隨著一系列技術改造工程相繼開工,沱牌舍得生態園建設目前已初具雛形初見成效。首先在糧食等原輔材料的引進上,沱牌舍得酒業建立綠色原料基地直接供給,糧食儲存由美國引進了10萬噸自動控溫、控濕、陳雜、除蟲的國際一流低濕冷凍糧食儲備系統,從源頭上把好關;建成4萬噸環保型標準制曲車間,勾調用水采用從美國引進的兩套60噸/小時反滲透水處理設備;與馬來西亞合資修建的玻璃廠面向市場為沱牌提供優質玻瓶;15萬噸自動化灌裝中心已基本建成。其次在生產過程控制中,改變傳統土灶燃煤供熱方式,建立1.2萬千瓦時熱電廠,實現節能環保供熱;并開發釀酒生態調節劑,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而獨特的釀酒配方和窖池發酵微機監控系統的使用,又確保了優質基礎酒的生產;科研人員成功研制的《固態白酒可控蒸餾技術》填補國內行業空白,還創造性地建立了電腦人工智能嘗評模式,將模糊數學理論、人體營養平衡理論與物質間的協同拮抗與互不干涉原理用于微機勾調,使產品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的健康需求。最后是產后控制,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經科學處理后用于園區綠化用水或直接達標排放;酒糟則制成添加劑,生產生物活性有機肥和蛋白飼料;而稻殼則用于燒鍋爐,鍋爐爐灰用于生產水泥和石炭黑,水泥、石炭黑又用于基建技改。通過如此良性循環,將環保融入到產品及生產過程中,使上道工序的廢料經過處理后成為下道工序的綠色原料,充分實現了正面產出最大化和負面產出最小化。
今天,占地6.5平方公里的沱牌舍得釀酒工業生態園內特選的柳樹、桃樹、楠木、香樟、銀杏等珍貴林木種植面積約2平方公里,形成的綠色屏障將辦公區、生產區、生活區既相隔又相互連接,獨立成趣又相互掩映。園區內氣候溫和濕潤,使得有益微生物充分富集和繁殖,穩定的微生物區系又使曲藥、窖泥在園區內可充分自然接種,為生態酒的釀造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也使沱牌舍得釀酒工業生態園內酒類生產進入到良性循環的工業生態鏈,白酒酒質得到了進一步穩定和提高,繼續沿著“優質、低度、營養、保健”方向健康發展,口感更醇和、風味更清爽、細膩、怡雅、悠長,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同時,沱牌舍得酒業生態化經營發展之路,一方面突破了傳統酒文化的藩蘺,開創了生態酒文化的先河,構建了全新的生態理念與綠色情懷及人文關懷;另一方面,突破了傳統釀酒產業的發展模式,開創了釀酒產業生態化經營的嶄新思路,構建了具有廣泛示范價值的生態生產與生態消費的組織形式;并通過建立滿足“生態酒”釀酒要求的原料型生態農業,為農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示范,為農副產品深加工提供了思路,為我國新形勢下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啟示;也突破了傳統的資源耗用與環境污染型的工業發展道路,開創了工業發展走向生態化的新路徑。
沱牌舍得釀酒工業生態園,為沱牌舍得酒業在新世紀實現釀酒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被眾多專家學者譽為“21世紀中國白酒產業發展方向”,也使沱牌從普通意義上的“生產經營”駛上了“生態化經營”的快車道。
白酒生產必須經過一個重要的環節——陳釀勾兌,所謂“成型在勾兌,風格靠調味”也即是這個道理。陳釀勾兌作為釀酒行業一門特殊的技術,既是我國古代釀酒的傳統技藝,又是一門新興的跨學科的高新技術。沱牌舍得酒業產品的質和量在近十來年的時間得到快速穩健的提升,是與在陳釀勾兌環節上的突破分不開的。特別是模糊勾兌理論的成功應用,實現了高新技術與傳統白酒勾調技術的嫁接,勾調出的沱牌系列酒具有怡雅、細膩、綿軟、爽凈、悠長等顯著特點,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認同。
模糊勾兌是建立在全面、準確、可靠的理化指標分析數據和感官鑒定指標基礎上的,通過理化檢驗和嘗評鑒定,首先建立酒庫數據庫計算機管理系統,為保證模糊勾兌的順利實施,沱牌舍得酒業斥資引進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HP氣相色譜儀兩臺及HP色譜質譜聯用儀一臺,目前能夠檢測出白酒中微量成份80余種,為模糊勾兌提供可靠的數據來源。
模糊勾兌需要對酒樣的感官個性化特征作出準確的判定,以利于根據不同消費區域的口味需求選擇參與勾兌的基礎酒和調味酒。目前沱牌舍得酒業已擁有了一支技術力量雄厚的勾調、嘗評技術隊伍,僅專職嘗評員就達一百多人,分為三個梯隊。即以國家評委、省評委為核心的酒體設計、出廠樣感官質量鑒評小組為第一梯隊,負責對模糊勾兌和模糊配方的酒樣進行嘗評鑒定;以國家評委、省評委為骨干的庫存酒質量普查人員為第二梯隊,負責對 庫存等級酒進行質量普查,為模糊勾兌計算機選酒提供依據;以國家評委、省評委為技術帶頭人組成的現場驗收、嘗評定級組為第三梯隊,保證白酒勾兌各個環節的口感質量層層把關,為產品質量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模糊勾兌通過計算機設置酒中的理化、衛生指標及酒中各種微量成份的控制指標,也使基礎酒和調味酒合理搭配,實現了系列產品衛生指標遠遠低于國家標準甚至于接近于零;同時實現了生物活性物質的最大化,為消費者提供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態白酒,最終達到了“一最好——口感最好,二最低——成本、衛生指標最低”的要求。
模糊數學理論的成功運用,大大提高了嘗評勾調效率,提高了基礎酒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保持了白酒中各種微量成份的平衡、協調,保證了批次酒質、口感的穩定,并有利于酒體個性化的設計需求。而目前,沱牌又與國外一家科研單位進行了初步合作,利用一種便攜式電子舌/鼻,部份取代品酒師的職能,由于其高精密,能夠發現各種極少量的雜質,在某些方面比人類品味專家更為靈敏,因此,能夠為模糊勾兌提供更為可靠的感官數據,使模糊勾兌更加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與模糊勾兌技術相配套,沱牌舍得酒業引進了白酒凈化器,利用吸附原理,對白酒進行脫臭、除雜,防止產生絮狀沉淀。其功能是除渾濁、去雜味、促老熟,賦予原酒綿、柔、凈、爽的新感覺,對酒起凈化作用;從意大利購進了“綠色環保”不銹鋼全自動酒類專用過濾機,徹底消除了酒體本身和外界混入的雜質,有效地消除了因環境變化給酒體質量帶來的影響;引進了純凈空氣攪拌系統,在每個儲酒罐中增設純凈空氣攪拌器,利用空壓機產生一定壓力的空氣,經凈化過濾和除菌后通入罐中,使酒在罐中翻滾,從而使各種成分混合均勻,避免人力攪拌造成混合不均的缺陷,安全,省力,節能。同時在各儲酒罐群之間、各儲酒罐之間均全部以不銹鋼管網進行連接,實現了產品在車間內的封閉流動,避免了酒體因在空氣中暴露造成的污染,穩定了酒體風格,也盡可能地減少了酒體流動造成的損失。
目前,模糊勾兌技術以其卓越的科學性、穩定性得到了行業內眾多專家學者的高度贊譽,也得到了眾多名酒廠的爭先仿效。沱牌舍得酒業以模糊勾兌技術打造出的高檔白酒“舍得酒”以其優異的內在品質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我國白酒界知名專家沈怡方先生品嘗后指出:沱牌舍得是國家名酒,是名不虛傳的、高品質的國家名酒。
獨具特色的優質包裝是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砝碼。作為與酒溶液直接接觸的包裝容器酒瓶,其質量的高低對酒質以及白酒包裝計量的準確性等均有著重要影響。
為適應世界包裝向綠色環保發展以及沱牌舍得酒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與自動化灌裝線配套的需要,沱牌舍得酒業與馬來亞玻璃產品私人有限公司合資組建了四川天馬玻璃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2380萬美元,占地1平方公里,現有員工600余人,2003年2月投產,年生產能力達8萬噸。
先進的工藝設備和優質的生產線配置,為生產高質量的包裝玻瓶奠定了堅實基礎。
首先是配料和窯爐系統。引進了德國EME公司全自動配料系統和德國SORG公司馬蹄焰環保節能型玻瓶窯爐,配和料輸送、玻璃熔化工藝監測及控制均實現全自動電腦控制,稱量精度誤差為3/10000,確保了配和料質量和玻璃熔化質量,最大限度避免了結石、氣泡、條紋等質量缺陷,為提高玻瓶成型質量打下了基礎。
其次是料溫控制系統。采用分區自動控制、輻射自然冷卻,使料道上中下三點溫度差控制在±2℃,玻瓶料重控制在±5g范圍,為玻瓶容量控制提供了保證。
再次是成型設備。制瓶機引進美國艾姆哈特公司生產的十二雙、十雙行列式制瓶機,模具選用具有國際一流模具設計、制造水平的臺灣模具,既確保了玻瓶外觀質量,又使玻瓶容量波動范圍控制在±4毫升左右,幾何尺寸的波動也能滿足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質量標準要求;模具潤滑劑(涂料)采用進口的優質涂料減少了涂料對玻瓶內外表面的污染,提高了玻瓶表面光潔度和清潔度,即使其少量殘留于玻瓶表面,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也易清洗;
退火爐系引進意大利安東妮生產的熱風循環退火爐,其退火溫度曲線科學合理,溫度控制全自動,冷卻風量自動調節,玻瓶應力消除達到標準優良等級。
而包裝設備則引進意大利生產的傳輸系統和縮膜包裝系統,高強度的托盤承載玻瓶,外用塑料膜全密封熱縮包裝,有效防止了空氣中的灰塵、污水等對玻瓶內外表面的污染,即保證了玻瓶的高清潔度,又降低了玻瓶在包裝、存儲、運輸中的破損。
在質量控制上,天馬公司以先進的質檢體系為其生產優質環保型玻瓶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在質量標準方面,該公司根據荷蘭嘉仕伯啤酒瓶、美國白威啤酒瓶和歐盟玻瓶制造商聯合會及我國行業有關標準結合制訂的企業自控標準,具有國際先進性。其多項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產品可接受質量水平大大高于國內行業標準;
在產品檢驗上引進法國SGCC公司生產的在線光電結合檢驗機,能多角度、全方位對玻瓶的外觀、全高、瓶身最大外徑、瓶底防滑齒、垂直軸偏差、瓶口平面偏差、口內徑及其它瓶口尺寸按照標準指令實施自動檢驗,將不符合標準的玻瓶自動剔除。
而在質量檢測上則引進美國AGR公司生產的容積比較儀、在線模擬器、垂直負荷測量儀,擺錘碰撞測量儀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玻瓶檢測設備,能夠按照標準規定的各項指標對玻瓶的理化性能、規格尺寸和灌裝線運行情況實施科學檢測。
天馬公司除生產白酒、啤酒及飲料瓶外,還生產醬料、食品等瓶罐。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使公司玻瓶產品具有外觀質量穩定,表面光潔度好,厚薄均勻等特點,產品質量水平大大高于國內行業標準的要求。廣泛的市場基礎以及優良的品質,使公司產品銷售市場形勢良好。目前,公司產品除滿足沱牌舍得酒業等內銷外,還遠銷馬來西亞、香港、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客戶包括李錦記、喜力、嘉仕伯等國際知名公司。
射洪縣是唐代著名詩人、文章家陳子昂的故鄉。縣境內山川秀麗,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盛產美酒,素稱名酒之鄉。歷代名酒迭出。唐時"射洪春酒"以"寒綠"著稱,名馳"劍 南"。詩圣杜甫到此駐足,留下贊美詩章。宋代,"射洪春酒"以純凈、透明、甘、醇、甜諸味調勻而知名。明代,縣人釀"謝酒",清冽馨香,名嗓蜀中。清代,"射洪春酒美",謝酒稱"佳釀"。民國年間,縣南柳樹鎮太安酢坊在繼承唐代"春酒",明朝"謝酒"的傳統釀造技術的基礎上采用新的配置方法和制作方法 ,釀出具有"春酒寒綠、謝酒醇、濃香清冽"的曲酒。一九四六年新春,酒坊邀請地方名人雅士品酒,當地名人取"沱泉釀美酒,牌名譽千秋"之意,提議將此佳釀命名為"沱牌曲酒"得到眾人支持,并以石印商標為記。從唐時春酒、明代謝酒到今天的沱牌曲酒,經過數百年經驗積累,經歷了幾個不同歷史階段,一脈相承,形成了今天的中國名酒--沱牌曲酒。
清光緒年間,邑人李吉安在射洪城南柳樹沱開酒肆一爿,名“金泰祥”。金泰祥前開酒肆,后設作坊,自產自銷。由于李氏得:“射洪春酒”真傳,并汲當地青龍山麓沱泉之水,釀出 之酒味濃厚,甘爽醇美,深得飲者喜愛,取名“金泰祥大曲酒”。于是金泰坊生意日盛,每天酒客盈門,座無虛席。更有沽酒回家自飲或饋送親朋者。一時,金泰祥名聲大噪,方圓百里,婦幼盡知。前來沽酒者絡繹不絕,門前大排長龍。由于金泰祥大曲酒用料考究,工藝復雜,產量有限,每天皆有部分酒客慕名而來卻因酒已售完抱憾而歸,翌日再來還須重新排隊。店主李氏見此心中不忍,遂制小木牌若干,上書“沱”字,并編上序號,發給當天排隊但未能購到酒者,來日憑沱字號牌可優先沽酒。此舉深受酒客歡迎。從此,憑“沱”字號牌而優先買酒成為金泰祥一大特色,當地酒客鄉民皆直呼“金泰祥大曲酒”為“沱牌曲酒”。民國初年,清代舉人馬天衢回鄉養老,小飲此酒頓覺甘美無比。又見沱字號牌,驚嘆曰:“沱乃大江之正源也!金泰祥以沱為牌,有潤澤天地之意!此酒將來必成大器!”遂乘興寫下“沱牌曲酒”四字,吩咐李氏以此為酒名,以順酒客鄉民之心,寓“沱泉釀美酒,牌名譽千秋”之意。并預言沱牌曲酒將來必飲譽華夏,造福桑梓!店主李吉安欣然允諾。從此將“金泰祥大曲酒”正式更名為“沱牌曲酒”,沿用至今。也正如老舉人所預料,沱牌曲酒早已發展壯大,成為中華酒業中一艘巨型航母,真正“飲譽華夏,造福桑梓”!
沱郎造酒
沱泉出在柳樹沱。柳樹沱地處射洪縣南部,從北面流來的陪江水,經過射洪縣的24個鄉,至此出縣境。也許是江水戀戀不舍離開這塊土地,活江到這里轉了一個大彎。它由東而西,由西而南,由南而東,才抖抖衣袖,揚長而去。
涪江水一波三折,就在柳樹沱形成一小塊沖積平原。這塊平原,東臨涪江,青龍山像一條臥龍,橫亙在江對岸。背靠淺山,山上依次建有饒益寺、五鵲觀和龍池寺。山上,樹木蔥籠;平原上,稻花飄香,高梁紅似火;河邊,綠樹成行,鶯啼燕囀;宅旁,竹篁幽幽,炊煙裊裊
柳樹沱的沱泉是遠近聞名的,而關于沱泉的傳說更是美麗感人。傳說是這樣:
很久以前,柳樹沱有一個聰明的沱郎。他樸實勤勞,愛上了二里外的柳妹子。柳妹子的父母是釀酒世家,不許柳妹子嫁給家境貧寒的沱郎。然而二人相親相愛,父母無法阻止。于是,柳妹子的父母便向沱郎提出了一個條件,要他繼承釀酒事業,挖出清泉,釀出美酒,否則不能成親。
沱郎為了與柳妹子結為百年之好,決心找到清泉。他扛起鋤頭到處找啊挖啊,連續九天九夜,挖了九十九處,挖斷了九百九十九把鋤頭,挑斷下九百九十九根扁擔,仍然沒有找到理想的泉水。但是他的行動感動了玉皇大帝,于是派河對面青龍山下的龍王幫助他。龍王在青龍山與龍池山匯合處,口一張,噴出一道清甜可口的泉水。
沱郎用這清泉釀酒,可釀出的酒不香,味不美。他并不灰心,日思夜想。一天,沱郎十分勞累,悠悠入睡。一個年邁的老人,帶著他走進了龍宮,龍宮內張燈結彩,金碧輝煌。龍王舉行盛宴招待沱郎,柳妹子身穿新娘禮服,猶如仙女一般,飄然而下,與他完婚。魚兵蝦將紛紛前來朝賀,老人將一壺美酒交給柳妹子,叫她奉敬新郎一杯。沱郎飲著這特釀的美酒,連聲稱贊:”好酒!好酒!”臨別時老人又送他倆一壇仙酒,叫他倆帶回去傾入清泉之中,這樣就可釀出美酒。沱郎醒來,不見老人,也不見龍宮和柳妹子,而桌上卻放著一壇芳香四溢的仙酒。沱郎把仙酒傾入泉中,果然釀出美酒來了。有人說,那老人是青龍山下龍王的化身,他來到人間,是為幫助沱郎和柳妹子,讓這對戀人終成眷屬。
沱郎和柳妹子成親后,精心釀酒,使美酒名揚天下。后人為了紀念沱郎,就把他挖泉釀酒的地方取名為沱泉,把他和柳妹子釀的美酒取名為射洪春酒。
這一神話傳說不知始于何時。那釀酒的沱泉,也不知是當時真有,后來干涸了,或是根本就沒有,而只是一個傳說。這沱泉是真是偽已很難查考。然而那射洪春灑在唐時確曾香滿天下。1986年沱牌曲酒廠在青龍山與龍池山交匯處的涪江畔,也確實打出了日產5000多噸優質水的深水井,其水質與礦泉一般清甜可口,經衛生防疫部門檢測,優于國家控制標準新。新的沱泉找到了。這泉水保證了酒廠生產足夠沱牌系列酒的需要,也使生產出來的酒在質量上得到了可靠的保證。
陳子昂與沱酒
射洪春酒能夠香溢四海,名馳古今,有賴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是與射洪良好的文化環境分不開的。坐落在射洪北部的涪江邊上的金華山是射洪文化的象征之一。唐代大 詩人陳子昂曾在山上讀書。
據說陳子昂少時"始以豪家子,馳俠使氣。至年十七八未知書。"到金華山鄉校讀書是十八九歲之事。陳子昂,字伯玉,生于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家住武東山下,與金華山隔涪江相望。他開始發憤苦讀是緣于習武擊劍傷人的悔恨,也是由于其父及時的點撥啟發。入學后,"謝絕門客,專精墳典。數年之間,經史百家,罔不該覽。"
21歲學有所成,始入長安。永淳元年(682)得中進士。上書言事,武則天見陳子昂才華出眾,召見金華殿,任命為麟臺正字。是時陳子昂嶄露頭角,詩文為人爭相抄傳,人們贊嘆司馬相如、揚雄復現于岷峨之間。突厥侵邊,陳子昂毅然投筆隨喬知之北征,到達西北居延海、張掖一帶。不逾年,得勝回朝。永昌元年(689)麟臺正字任滿,遷右衛胄曹參軍。天授二年(691),"繼母憂解官返里",守制期滿,擢右拾遺。萬歲通天元年(696)又隨建安郡王武攸宜討伐契丹,奉敕參謀帷幕。他要求分兵萬人為前驅,一再進言,為主帥所惡,被革職降為軍曹。陳子昂滿懷悲憤,登上幽州臺,仰天長嘆: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千古絕唱。
圣歷元年(698)以父老多病為由,掛冠歸里,結束了15年的宦海生涯。陳子昂回鄉后,計劃"自漢孝武之后以迄于唐"寫一部《后史記》。可惜"綱紀初立,筆削未終",被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附會文法",逮捕下獄,于武周久視元年(700)憂憤而死,年僅42歲。
陳子昂不但是一位參政、從戎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而且是唐初有名的詩人。他開有唐一代詩風,在歷史上也以詩傳。
陳子昂在《修竹篇》序中,譴責六朝時齊、梁間詩歌崇尚締麗的形式主義文風。他認為"興寄都絕"的"采麗競繁","風雅不作"的"逶迤頹靡",皆創作之弊。他懷念"漢魏風骨"、"正始之音",希望出現"骨氣端詳,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那樣的內容和形式完全統一的詩歌。這 種詩歌既要有從現實激發出來的寄托和理想,即要有"興寄";也要有蘊蓄充實的思想內容的明朗剛健的風格,即要有"風骨"。他的詩歌創作《感遇》詩、《薊丘覽古》和《登幽州臺歌》,正是這種理論主張的實踐。
承前啟后,陳子昂是唐代詩歌的開創者。他受到后人的重視和肯定就是自然的。
詩仙李白把陳子昂和南朝時期著名詩人鮑照并稱為人間罕有的麒麟與鳳凰(《贈僧行融》)。
詩圣杜甫專程到射洪,寫有《陳拾遺故宅》、《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跡》、《送梓州李使君之任》、《野望》等詩作。他稱陳子昂是可與日月齊輝的圣賢:
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揚馬后,名與日月懸。……
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
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在《薦士》詩中則說:
國朝文章盛,子昂始高蹈。
勃興得李杜,萬類困陵暴。
新樂府運動的領袖、現實主義大詩人白居易將陳子昂與杜甫并題:"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下"(《初唐拾遺詩》)。
同時得到唐代三位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如此高的評價,陳子昂在文學史上的顯赫位置就確立了。五百年以后,金代詩人元好問(號遺山)更有
沈宋橫馳翰墨場,
風流初不廢齊梁。
論功若準平吳例,
合著黃金鑄子昂。
的贊譽。他說,陳子昂像越王勾踐、宰相范蠡那樣,有興邦立國的功勛,應該為他鑄金像,永遠紀念,永遠崇拜。
陳子昂為人上的高風亮節,世欽仰止;文學上的冠世才華,更是代代敬慕。萬歷六年(771),東川節度使李淑明為"永昭文雄",立"故拾遺陳公建德之碑"于讀書處。之后宋、元、明、清各代,不斷修亭、立像。名稱也由讀書堂、陳公學堂改為讀書臺。
清道光十年(1830)讀書臺移到后山。光緒六年(1880)又進一步修建,使讀書臺初具規模。
現在的讀書臺,古木參天,墻垣環繞。拾階而上,步入上有碎磁鑲嵌"古讀書臺"四個大字的正門,穿甬道便是感遇廳。廳內正中立青年陳子昂的漢白玉全身像,像后壁上刻陳子昂《感通》詩38首,壁的背面刻有唐•盧藏用撰寫的《陳伯玉先生別傳》。接感遇廳的為拾遺亭,出亭是庭園,左建廳堂,右設船房,庭園盡頭為六角四柱的明遠亭。此亭立于山的最高處,憑欄遠眺,涪江勝景盡收眼底,人們會從心底涌出,這里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
杜甫與沱酒
稱沱牌曲酒為老牌名酒,并將其歷史追溯至唐代的春酒不是沒有根據的。沱牌曲酒與唐代春酒雖相隔千余年,但它們同產一地,同用一地之水,同受一地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影響。而且在技術上,沱牌曲酒確也是繼承了春酒的傳統工藝。它與唐代春酒同屬于射洪酒文化,是這一文化中的兩顆碩果。
射洪釀酒源于何時?據說很古的時候,這里的先民就曾以黍自然發酵制成"濫觴",其后又制成"酶酒"。從現在能見到的文字上看,射洪春灑在唐代就已小有名氣。由此推斷,在唐之前射洪有一個漫長的釀酒歷史是不會錯的。可惜的是,我們缺少有關這一段酒史的文獻,不能多述。我們還是說說唐代的春酒吧。
在有關射洪春酒的文獻中,最著名的是杜甫的《野望》一詩,詩中直接寫到了射洪春酒。這首詩曾刻石于金華山上,但早已被毀。我們現在所見的立于金華山上純陽閣前的碑刻系據拓本復制而成。據考證,墨跡確是出自詩圣之手,為杜甫的手書刻石,彌足珍貴。
杜甫到射洪是寶應元年(762)的仲冬,他是為憑吊前輩詩人陳子昂而來的。是時陳子昂蒙冤去世已62年。杜甫對這位前輩甚為景仰,認為他"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而且他們倆又同官拾遺,對陳子昂不幸的身世遭遇更是同情。前在綿陽時,杜甫就曾作詩囑去梓州(今四川三臺)上任的李使君代為憑吊陳子昂:"君行射洪縣,為我一潸然"。現在他又親自到射洪,可見感情之深。
杜甫這次到射洪,瞻仰了金華山陳子昂學堂的遺跡與武東山下的故宅,寫下了《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跡》與《陳拾遺故宅》,也寫下了前面提到的那首《野望》。《野望》全詩如下:
金華山北涪水西,
仲冬風日始凄凄。
山連越 蟠三蜀,
水散巴渝下五溪。
獨鶴不如何事舞,
饑烏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綠,
極目傷神誰為攜。
詩人在這里抒寫的是羈棲之悲苦。詩中寫到射洪春酒,其本意當然不是贊譽,然而其中暗含著對春酒的喜愛還是不說自明的。
杜甫在射洪稍作勾留之后,又到了通泉。杜甫在通泉憑吊郭元振的故宅并觀賞薛稷的書畫真跡,還遇到了在長安的舊相識王侍御。侍御在當時掌糾舉百寮之職。玉侍御到通泉是位貴賓,自然少不了華美的酒筵,杜甫也常常出席作陪。因此,杜甫創作于通泉的詩作中多了些《陪王侍御宴通泉東山野亭》和《陪侍御同登東山最高頂宴姚通泉晚攜酒泛江》與酒有關系的篇什。《陪王侍御宴通泉東山野亭》一詩是這樣的:
江水東流去,清樽日復斜。
異方同宴賞,何處是京華。
亭景臨山水,村煙對浦沙。
狂歌遇形勝,得醉即為家。
通泉東山野亭即現今沱牌曲酒廠附近。詩人所飲雖沒有寫明是射洪春酒,但從當時的情況看也非它莫屬。
寫到這里,我們不能不感到有些遺憾的是,作為射洪驕傲的陳子昂在所留下的眾多詩文中沒有提到射洪春酒。查子昂詩作,《春夜別友人二首》中有"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締筵"句。這兩首詩作于武周光宅元年(684)陳子昂赴東都洛陽上書之時。在家鄉宴友人用的當然應是射洪春酒。
陳子昂與酒有關的事實還有一次記于《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七十九中。陳子昂第一次去長安,居十年仍不為人知。長安東市有一個賣胡琴的,要價百萬。每天都有大批人圍觀,卻沒有人買。陳子昂擠進入群,吩咐左右用車載千貫錢買下。周圍的人大驚,子昂回答"余善此樂"。有好事者想去聽一聽,陳子昂便指給他們住處,并講好明日準備酒席恭候。第二天早晨,百余名當時頗有聲望的人來到陳宅。子昂大擺酒宴。食畢,陳子昂捧起胡琴對眾人說:"我西蜀陳子昂,有文百軸,來到國都,但不為人所知。這件樂器,乃賤工之役,何必器重。"便舉起胡琴摔得粉碎,并將自己的詩文遍贈來者。于是,一日之內,聲華溢都。
射洪春酒
至于何謂春酒,以及為何"寒仍綠",歷代解釋不盡一致。一般認為冬釀經春始成的酒為春酒,"寒仍綠"說的是春酒清綠之顏色。 射洪春酒在唐宋時已很知名,文人墨客聚飲多為此酒。南宋遂寧學者王灼《和榮安中二絕》詩中:云:"射洪春酒舊知名"。春酒知名也帶來了酒業的發展,在宋代,射洪及通泉兩縣春酒作坊達二百余家。太平興國年間,春酒傳統工藝有所改進,釀出"臘釀蒸鬻,傾覆而出"與"自春至秋,釀成即鬻"的清醇的大小酒。至宋紹熙五年(1194)時,酒的買賣已成為潼川府的要害,縣設酒丞司管酒政,征收酒稅。遺憾的是,到了宋末,射洪與通泉二縣瀕遭戰亂,"兵后地荒",春酒業也受到摧殘。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通泉并入射洪后,蒸館酒技術傳入,一些作坊將其與傳統春酒工藝相融合,釀成具有傳統春酒風味的白酒。
也許是因為杜甫詩中提到射洪春酒的緣故,射洪春酒成了射洪的代名詞,只要是講到射洪就會聯想到春酒。酒以人名,射洪春酒隨著詩圣的大名代代流傳,海內皆知。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江蘇泰州進士唐麟翔赴射洪任知縣,揚州詩人朱廷宣贈詩《送唐麟翔宦射洪知縣》云:
射洪春酒寒仍綠,
被奚囊詩更多。
琴韻初回花氣暖,
爐煙細裊鶴聲過。
坐看越蛐聯清漢,
更繞巴江起碧波。
臥里不煩驚午夢,
瑯深處醉長歌。
后來吳(今嘉興)文人陳 也曾有詩贊曰:
射洪春酒美,曾記少陵詩。
只此償清俸,還應倒接離。 裝輕就道易,峽險上舟遲。
他日郵書便,郫筒我為遺。
此可見射洪春酒影響年代之久遠,地域之廣闊。
射洪酒到了明代有了新的發展,這其間最知名的是謝東山釀造的謝酒。謝酒承先啟后,繼承并發展了 唐代春酒的傳統工藝,也為后來的沱牌曲酒工藝積累了釀酒經驗。
謝東山與沱酒
謝東山,字陽升,號高泉。射洪太和鎮南郊謝家壩(今屬城南王爺廟村)人。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授兵部主事,累官至右金都御史,曾巡撫山東。編撰有《近譬軒集》40卷,《詩抄》40卷,《詩話》3卷,(《中庸集說啟集》1卷,《貴陽圖考》26卷,《明近體詩鈔》29卷,刪正《嘉靖•貴州通志》12卷。宦游中,又曾深入產老酒的即墨等地民間,巡察酒技,搜錄工藝,學得釀酒技術--易酒法。告老還鄉后,利用其家附近涌泉山"山林茂密,涵濡水源,有泉甚旺,注入涪江"的良好自然條件,自設作坊,躬身實驗,將易酒法應用于春酒傳統釀造工藝中,固態發酵,固態蒸餾。用射洪粒大色勻的高粱、糯米、小麥為原料,以涌泉山水為釀酒用水,在中伏用高粱、糯米、小麥混合于恒溫室內踩曲,并投放一年選用,釀成之酒再經過封缸貯藏經年而用,終于生產出了兼傳統春酒風味又獨具特色的新酒。其酒濃香馥郁,沁人心脾,"一酌飲來甘若醴,渾然仿若酒中仙",世稱"秘得仙酒"。此酒問世后名馳遐邇,蜀人稱為"謝酒"。"謝酒"在釀造工藝與質量上,都比以前更進了一步,春酒的優點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使"美酒之鄉"的聲譽揚播全川。四川撫軍饒景暉飲此酒后,拍案叫絕,寫詩贊頌曰:
射洪春釀今仍在,
一語當年重品題。
向使少陵知此味,
也應隨酒入新詩。
把謝酒看作是當年的春酒之再造,相信如果詩圣杜甫品了此酒之后一定也會寫出新詩。這里的少陵即杜甫,因為杜甫在長安時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后世稱他為少陵或杜少陵。
到了清代,射洪酒業大興,謝酒流行,然民間仍俗稱春酒。乾隆年間,縣內釀造謝酒的作坊達一百余家,縣糧大半耗于釀酒。民飲謝酒成俗,逢年過節,吉日良宵,莫不飲之,而文人雅士相會更是少不了謝酒助興。一年初夏,嘉靖舉人趙燮元與馮宣猷、聶渾庵、張瑩塘、張遠峰、萬峨邱、楊松巖等人,聚于吳春圃家中。時馮宣猷、吳春圃年皆八十,萬峨邱年八十五。幾位老人飲射洪佳釀共慶壽辰,主人并賦詩志賀曰:
綠水名園綺麗川,
金華秀氣藹江煙。
主人懸榻藏佳釀,
待客看花似舊緣。
官到退休清是福,
吟耽風月樂為天。
壽星此日應重見,
八秩三人共引年。
道光年間拔貢夏紹庸也曾用射洪美酒宴飲友人,并題贈《廣寒書院招飲胡若卿別駕》一詩,詩云:
春風吹綠上庭梧,
樺燭光中倒玉壺。
清詠欲聯何水部,
夜游不憚李金吾。
倘逢北苑名流筆,
須寫西園雅集圖。
從此廣寒添故事,
月宮談宴有仙鳧。
謝酒在清未仍為民眾喜愛之佳釀,民國初年后,因白酒流行,謝酒逐漸失去地位,僅柳樹沱一二家作坊沿襲此工藝。
馬天衢與沱酒
光緒年間,邑人李吉安在射洪城南柳樹沱開酒肆一爿,名"金泰祥"。金泰祥前開酒肆,后設作坊,自產自銷。由于李氏得:"射洪春酒"真傳,并汲當地青龍山麓沱泉之水,釀出之酒味濃厚,甘爽醇美,深得飲者喜愛,取名"金泰祥大曲酒"。于是金泰坊生意日盛,每天酒客盈門,座無虛席。更有沽酒回家自飲或饋送親朋者。一時,金泰祥名聲大噪,方圓百里,婦幼盡知。前來沽酒者絡繹不絕,門前大排長龍。由于金泰祥大曲酒用料考究,工藝復雜,產量有限,每天皆有部分酒客慕名而來卻因酒已售完抱憾而歸,翌日再來還須重新排隊。店主李氏見此心中不忍,遂制小木牌若干,上書"沱"字,并編上序號,發給當天排隊但未能購到酒者,來日憑沱字號牌可優先沽酒。此舉深受酒客歡迎。從此,憑"沱"字號牌而優先買酒成為金泰祥一大特色,當地酒客鄉民皆直呼"金泰祥大曲酒"為"沱牌曲酒"。民國初年,清代舉人馬天衢回鄉養老,小飲此酒頓覺甘美無比。又見沱字號牌,驚嘆曰:"沱乃大江之正源也!金泰祥以沱為牌,有潤澤天地之意!此酒將來必成大器!"遂乘興寫下"沱牌曲酒"四字,吩咐李氏以此為酒名,以順酒客鄉民之心,寓"沱泉釀美酒,牌名譽千秋"之意。并預言沱牌曲酒將來必飲譽華夏,造福桑梓!店主李吉安欣然允諾。從此將"金泰祥大曲酒"正式更名為"沱牌曲酒",沿用至今。也正如老舉人所預料,沱牌曲酒早已發展壯大,成為中華酒業中一艘巨型航母,真正"飲譽華夏,造福桑梓"!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