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詩酒之鄉射洪,大家就會聯想到唐代詩人陳子昂和“沱牌曲酒”。但“扒一扒”射洪的釀酒歷史才知道,最早名揚四海的射洪美酒還不是“沱牌曲酒”,而是“射洪春酒”。
據史書記載,早在西漢時期,射洪就有人釀酒。當時,射洪的釀酒作坊以稻黍粱為原料,藥曲發酵,小缸封釀,釀出的酒色綠而味寒,得名“射洪春酒”。唐代,陳子昂赴洛陽設金樽綺筵,帶去家鄉美酒招待賓朋,“射洪春酒”從此名震京華。后來,杜甫追尋陳子昂宦游射洪,品“射洪春酒”后寫下千古絕句,“射洪春酒寒仍綠”。
射洪釀酒工藝不斷改良升級,并逐漸實現批量生產。宋代,“射洪春酒”以純凈、透明、甘、醇、甜諸味調勻而知名;明代,釀“謝酒”,清冽馨香,名噪蜀中;清代乾隆時期,射洪的釀酒作坊發展到百余家,釀造方式也從小缸到窖池轉變。
清末,酒商李明方從古酒坊易名而來“泰安作坊”, 該作坊位于射洪縣南柳樹鎮(現“沱牌鎮”),始建于唐代,建筑面積近千平方米。民國年間,泰安作坊在繼承唐代“春酒”、明代“謝酒”的傳統釀造技術的基礎上,采用新的配制方法,釀出具有“春酒寒綠、謝酒醇、濃香清冽”的曲酒,這就是“沱牌曲酒”的前身。
那“沱牌曲酒”一名是如何得來的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在泰安作坊前,李氏開設有酒肆,取名“金泰祥”。由于李氏得“射洪春酒”真傳,并汲當地青龍山麓沱泉之水,釀出的酒味濃厚,甘爽醇美,取名“金泰祥大曲酒”。
金泰祥的生意日盛,門前常常排長龍。由于金泰祥大曲酒用料考究,工藝復雜,產量有限,每天皆有部分酒客慕名而來卻因酒已售完抱憾而歸,翌日再來還須重新排隊。店主李氏見此心中不忍,遂制小木牌若干,上書“沱”字,編上序號,發給當天排隊但未能購到酒者,來日憑“沱”字號牌可優先沽酒。此舉深受酒客歡迎。從此,憑“沱”字號牌而優先買酒成為金泰祥一大特色。
民國初年,前清舉人馬天衢回鄉養老,小飲此酒頓覺甘美,又見“沱”字號牌,遂乘興寫下“沱牌曲酒”四字,寓以“沱泉釀美酒,牌名譽千秋”之詩意,店主李氏從此將“金泰祥大曲酒”正式更名為“沱牌曲酒”,沿用至今。
上一篇:"揚州八怪"中那些好酒的人物
下一篇:元曲文學中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