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級劍南春,由距今1500年的“天益老號”活文物窖池群特釀。老窖中千種活菌孕育的原漿,經過多達270道工序的層層甄選和全流程的品質追蹤,僅有10%近乎完美的精華,最終成為珍藏級劍南春。
水晶劍南春傳統釀造技藝承傳古法泥窖固態發酵",全部采用陶壇貯存。在科技創新方面,劍南春一直走在行業前沿,獲得國家多個發明專利,解決了蒸餾酒年份鑒別這一世界性難題。
金劍南是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品牌。金劍南品牌系劍南春集團重點打造的核心子品牌,隨著水晶劍南春的價格上調,金劍南K6、K9系列產品上市,填補了200~400元次高端白酒中部及底部的市場空缺,進而形成了珍藏級劍南春、水晶劍南春、金劍南,三者合一的戰略核心品牌序列,來全面覆蓋次高端酒水市場。
酒質無色、清澈透明、芳香濃郁、酒味醇厚、醇和回甜、酒體豐滿、香味協調、恰到好處、清洌凈爽、余香悠長。
水
名泉涅槃 甘潤飄逸
劍南春釀酒用水全部取自城西的中國名泉——玉妃泉,該泉經國家地礦專家鑒定:低鈉無雜質,富含硅、鍶等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可與嶗山礦泉水媲美,故一致定為“中國名泉”。
冰晶沁謐的玉妃泉水,涅槃成香濃清靈的劍南春酒,陳香幽雅,飲之如珠璣在喉;甘潤飄逸,聞之似香思刻骨,青出于藍,自然歷久彌新。
水乃酒之血,酒之品秩高下,結穴在水。
糧
純糧精華 四時造化
劍南春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糧”為原料,產自川西千里沃野,飲山泉,沐霜雪,上得四時造化之美,下汲神景地府之精。千年釀酒秘技精工錘煉,薈萃五糧精華,玉液瀾波,香思刻骨。
高粱:糯高粱中含支鏈淀粉較多、粘性較大、吸水性強,是歷史悠久的優質釀酒原料。
大米:大米中含淀粉量在70%以上,蛋白質含量在7%-8%左右。由于大米質地純凈、結構疏松、蛋白質、脂肪和纖維含量少,利于糊化,用大米做原料釀出來的酒具有爽凈的特點。
糯米:是釀酒的優質原料,經發酵,能使酒體優美甜香、味濃醇厚。
小麥:有較高的蛋白質含量,粘著力強、營養豐富、易糊化,且出酒率高,發酵中產生的熱量大,常作配料使用。
玉米:營養豐富,是釀酒的理想原料。
曲
曲藥,古稱 “酴”,乃酒之魂,《說文》段注:“此亦訓酒母,則今之酵也”。
依靠天然微生物接種制作的大曲藥,不僅能保證產量,更重要的是保證釀制過程中各種復雜香味物質的生化合成。在用曲之道上,劍南春融匯眾長,反復錘煉,其釀制之酒,得曲之神韻,如絲如緞,飲之可抵十年塵夢。
窖
“窖”,就是釀酒的發酵池。一般來說,窖池總是越老越好。
酒之精髓,在于窖。窖齡越長,其香越幽,其味越正,其品越高。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窖池之優劣,直接影響酒的質量和品味。至今,劍南春“天益老號”
酒坊數十口老窖池依然傳承古老的“泥窖固態純糧發酵”傳統釀造技藝,生產劍南春調味酒,被稱為釀酒史上的“活文物”。窖池中的微生物,數百年來生生不息,形成了別具一格自成體系的微觀生態環境,對劍南春基礎酒的品質起著關鍵的保證作用。
釀
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它傳承了綿竹幾千年釀酒歷史時空中沉淀的技藝精華,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劍南春酒用小麥制曲,泥窖固態低溫發酵,采用續糟配料,混蒸混燒,量質摘酒,原度貯存等,精心勾兌調味等工藝成型,具有芳香濃郁、純正典雅、醇厚綿柔、甘冽凈爽、余香悠長、香味諧調、酒體豐滿圓潤、典型獨特的風格。
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因承載于具有“活文物”特性的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及酒坊遺址而具有唯一性。它更是大曲酒釀造技藝精華的沉淀與發揚,是綿竹酒業在不斷吸收與鍛煉之后凝結成的代表作品。
藏
貯藏是白酒傳統工藝中一道重要的工序,俗話說,姜是老的辣,酒是陳的香。
貯藏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工藝過程,這種過程是復雜的、緩慢的物化反應過程,是傳統白酒生產工藝不可缺少的工序。
貯藏期的長短、貯藏容器材質的優良與否,與白酒儲存后的質量密切相關。
陳釀的酒要放在陶罐中,上用棕蓋置于陰涼的房內,經過較長時間緩慢的物化反應,其味更醇、其香更濃。
所謂的世界頂級名酒屬于世界級奢侈品范疇,其最核心的兩大特征是稀缺性和國際性。換言之,這里的稀缺是世界公認的稀缺,不是一時、一地的稀缺。中國白酒要成為世界頂級名酒,必須要用國際標準來衡量,在體現自身的個性的同時必須兼顧國際認知度 。站在世界蒸餾酒文化之上審視劍南春,我們可以發現劍南春在六個方面的稀有優勢,也就是劍南春的六大特點。
神奇的青藏高原、神秘的北緯30度世界文明帶 劍南春酒原產地綿竹,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北緯30°09′- 31°42′,東經103°54′- 104°20′。北接龍門山脈,南連成都平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的豐饒,促使當地釀酒歷史連綿興旺三千多年,神奇的1500年天益老號古窖和劍南春唐代宮廷御酒的尊貴,使之成為中華文明的瑰寶,閃亮在這條神秘的北緯30度世界文明帶上。 劍南春釀酒用水即取自于綿竹西北部的珍稀的Q1fgl取水層。這里的地下礦泉水不受任何外來細菌和地表水的影響,得以安靜從容地和源于幾百萬年前冰川時代古老巖層、沙礫進行礦物質的交換,并最終被礦化,形成品質卓絕的天然弱堿性礦泉水。劍南春釀酒用水富含鈣、鍶、鈉、鉀等多種天然礦物精華和微量元素,與法國人阿爾卑斯山脈的“依云”水一樣,屬世界頂級礦泉水,珍稀無比。
最神秘的中國釀酒發酵容器 中國白酒向來尊崇“窖為酒之本”,講求發酵容器對于白酒釀造的至關重要,似乎和國外的威士忌、白蘭地等蒸餾酒不同。不過,在歷史和現實中洋酒中也不乏特別講究發酵容器的,被譽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單一純麥威士忌的凱撒大帝威士忌,就一直延續使用由冷杉木制成的發酵木桶,雖然與其它威士忌酒廠的不銹鋼材質相比,更加難以保養及控制,但是為了保證格蘭菲迪百年傳承的卓越品質,家族在生產工藝上決不妥協。這也成為凱撒大帝威士忌一大特色。 中國人是在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酵母菌等有益菌進行生產和生活的,而利用泥窖作為發酵容器釀酒是中國濃香型白酒合理利用自然的再創造,濃香型泥窖經過長期不間斷地培養,再加上特殊的地質、土壤、氣候等等苛刻的條件,形成了世界上最豐富、最獨特的釀酒微生物菌群。 天益老號”1500年窖池——世界上最古老的窖池。1985年6月6日,劍南春在加固“天益老號”酒坊墻體時,在拆除舊墻重挖基槽時,于地下2.5米深處發現三合土砌筑物及南齊紀年磚,同時出土大量青瓷器物及碎此片,南齊紀年磚上有“永明五年”四字銘文。經專家綜合考察認定:“天益老號”酒坊的地下窖池建造年代不晚于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永明五年,即公元487年。南齊地下古窖池的發現,證明中國利用地下窖池釀酒的歷史超過1500年。
695條古窖池構成規模宏大的“天益老號”古窖池群 在劍南春“天益老號”古酒坊周圍,明清遺存至今連續使用的古窖池有695條,面積達6萬平方米,構成規模宏大的“天益老號”古窖池群。它們或追溯至南齊,或興起于明清,均經歷了民國和建國初期兩次改造與完善,至今從未間斷過釀酒生產。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古窖池群 中國酒諺所謂“千年老窖萬年糟”的珍貴,從現代微生物的角度看,“天益老號”古窖池群已不是簡單的泥池酒窖,而是集發酵容器、微生物生命載體和孕育搖籃于一身。在漫長的釀酒過程中,每一輪窖藏投入釀酒的糧食,都是窖內微生物新鮮的養料,微生物吸收養料,得以不斷生長繁殖并進行釀酒代謝,不僅形成了超出一般窖池400多種的釀酒微生物,而且規模宏大的古窖池群在集群的效應下,形成了劍南春古窖車間特有的釀酒微生物環境,幫助劍南春酒形成了特殊的香味物質。
劍南春酒是唯一載入中國正史的中國名酒,也是中國至今唯一尚存的唐代宮廷御酒。劍南春酒被選為唐代宮廷御酒長期入貢的歷史,載入正史《舊唐書•德宗本紀》,記載了德宗皇帝親與朝臣商討“劍南燒春”進貢事宜。皇室宮廷的長期御用奠定了劍南春“大唐國酒”的歷史地位,也深深烙下了盛唐文明的印跡。絕佳美酒才能成為貢酒,這就要求精工細作,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極致品質。高昂的成本、復雜的工藝、低微的產出,方換得貢酒的生成。歷經千余年的發展,劍南春在采用糯米等原料上、深層冰川用水上、優中選優工藝上,至今堅持著貢酒的“極品釀造原則”,嚴謹而苛刻一如過往。無法超越的至高榮耀作為最早載入正史的“皇室御酒”,劍南春代表了中國白酒文化的里程碑,也彰顯著中國白酒在國際的尊貴氣質。
率領世界釀酒業邁入“納米時代” 我們肉眼能分辨的尺度頂多1毫米,而劍南春對白酒的研究已經精細到100萬分之一毫米的一納米,相當于單個細菌的距離。2001年,劍南春率先采用了原子力顯微鏡對包括中國名酒劍南春在內的多個國家名酒進行“微觀非均相性分布現象”研究,發現每支中國名酒都存在特殊的納米級形態特征,可稱之為白酒的“基因圖譜”。由此開創了白酒分子形態學,并將中國釀酒科技、世界釀酒科研領進“納米時代”。世界上最先進的釀酒科研設備劍南春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美國BIOLOG公司)、 原子力探針顯微鏡(美國DI/VEECO公司)、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美國LECO公司)、色譜聞香儀、頂空色質聯用儀、實時熒光PCR儀、液相色譜儀、DGGE電泳儀等世界一流的酒類科研設備。設備總投入達數億之巨。在全國白酒行業乃至世界蒸餾酒行業也是少有。最雄厚的科研力量劍南春總工程師是中國釀酒大師、中國釀酒協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酒體風味設計學之父,中國酒體形態學之父”。以徐占成為首的劍南春技術專家團隊,現有享受國務院津貼的4人,博士后兩名,中國白酒協會專家3人,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名,中國釀酒大師2名,國家級評酒委員5名。由他們研發的“揮發系數判定法”,解決了世界蒸餾酒準確判別真實儲存年份難題。
“每一滴100%夠年份”的劍南春年份酒標準如何檢測蒸餾酒的真實年份曾經是困擾世界蒸餾酒行業的難題,因此,回答“什么樣的酒才是年份酒”更是是一個世界難題。世界通用的標準是將年份酒只是一種質量等級的劃分,只要那瓶酒里有一定比例的酒是存放了30年、50年的基礎酒就可以稱為30年、50年的年份酒。而“每一滴100%夠年份”是劍南春對消費者“什么樣的酒才是年份酒”的回答,旗幟鮮明的“每一滴100%夠年份”一步就將劍南春年份酒的標準推向了極致。而他們憑借的檢測標準,正是判榮國家發明專利、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蒸餾酒年份酒“揮發系數判定法”。最先進的年份酒檢測法——“揮發系數判定法” “揮發系數判定法”是劍南春集團總工程師徐占成帶領劍南春科研團隊歷時8年,經過上千次實驗發現的:隨著白酒貯存時間的延長,酒體中微量香味物質揮發系數隨貯存時間的延長而減小。通過測定相同規格、不同陳釀年份酒中不同微量香味成分的揮發系數(指當溶液的蒸汽與溶液達到熱力學平衡時,蒸氣中某種揮發性物質的含量與溶液中該種揮發性物質的含量之比),劍南春科研人員建立起相應的數據庫,然后根據揮發系數值與貯存時間的標準曲線圖譜,即可準確地鑒別出酒的貯存年份。
徐占成(中國釀酒大師 ,劍南春集團總工程師):劍南春自古以“芳香濃郁,滋味悠美”而著稱,酒體中自然微生物發酵而生成的香味物質和健康因子十分豐富,因此我們主張對劍南春的品飲要從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同時欣賞,方得其中之妙。
劍南春除在外包裝盒上打印“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外,還采用了世界領先的新型防偽技術,概括起來具有“三重八關”的特點。“三重”是指新包裝劍南春使用的防偽的三大方面,“八關”是指第一重防偽技術中與最新版紙幣防偽極其相似的八種關鍵防偽鑒別方式。
第一重
第一關:防復印橘色。劍南春新型防偽標簽采用了防復印橘色,在紫外燈下會發出橘色熒光。一些消費者喜歡隨身攜帶微型紫外燈驗鈔機,可通過它一驗便知真假;不少餐廳也有紫外燈滅菌殺蟲器,消費者也可用它一照輕松識別,非常方便。
第二關:燙印金色。劍南春新型防偽標簽采用了金色燙印。
第三關:特敏油墨。劍南春新型防偽標采用了高新科技成果——特敏油墨印刷,只需用打火機或其它安全熱源稍微加熱,其標志上的粉紅色會逐漸消失,當移走熱源即很快散熱變回。俗話說“煙酒不分家”,很多消費者身上都帶有打火機,酒店、餐廳、小賣部更隨時有備,這對保真升級的劍南春是個隨手可得的識別工具。
第四關:中、英文微縮文字。劍南春新型防偽標上有高精度防偽印刷的中、英文微縮文字,在放大鏡下可見清晰的中、英文文字。當然我們沒有必要隨時都帶個放大鏡,聚會宴飲之時,正常視力者只需借用朋友的遠視眼鏡觀察即可。
第六關:安全模切。沒有遠視眼鏡也無所謂,劍南春新型防偽標采用安全模切技術,正常視力的消費者僅憑肉眼就能看到標志圖案邊緣的模切痕。
第七關:鏡像油墨。劍南春新型防偽標簽采用了鏡像油墨技術,在檢測窗下,兩邊為紅綠不同的顏色。
第八關:激光油墨。劍南春新型防偽標簽采用了激光油墨技術,用激光筆可測出亮點。
第二重
為一次性開啟拉環。為防止印有精密防偽標簽的劍南春外包裝盒被制假者利用,新的劍南春外包裝盒還新采用了一次性開啟拉環,當消費者通過防偽標簽確認無誤后,只要一拉開啟環,外包裝盒即產生不可修復性破壞,干凈利落,徹底杜絕假冒者回收利用之可能!
第三重
利用自然物質紋理隨機這一特點,在白色紙漿中摻入黑色纖維,造出纖維隨機分布的“紋理紙”,印制防偽標簽,再對每一枚標簽的紋理圖案進行動態采集編碼、存入防偽系統數據庫中,消費者可通過電話、短信、互聯網三種方式查詢。隨機形成的黑色立體纖維與控隨自便編碼的防偽序號決定了紋理防偽標簽的唯一性,絕對不會重復。
巴山鐘靈,蜀水毓秀。在巴蜀大地上,有一條成U形的名酒帶,勤勞智慧的巴蜀祖先在這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巴蜀文化。坐落在這條名酒帶的綿竹,釀酒歷史已有四千余年,廣漢三星堆蜀文化遺址出土的酒具和綿竹金土村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銅壘,提梁壺等精美酒器以及東漢時期的釀畫像磚,三國《晉書》所載史料,都可使人追尋到隱隱的歷史灰線,感觸到劍南酒發展的時代脈動。
綿竹坐落在著名的U型釀酒帶,釀酒歷史已有四千余年,廣漢三星堆蜀文化遺址出土的陶酒具和綿竹金土村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銅罍,提梁壺等精美酒器,東漢時期的釀酒畫像磚等文物考證,《華陽國志•蜀志》、《晉書》等史書記載都可證實:綿竹產酒不晚于戰國時期。
在唐朝,百業興旺,綿竹成熟釀酒技藝下誕生的“劍南燒春”傾動朝野。唐人李肇的《唐•國史補》對天下名酒記載道:“酒則有……烏程之若下,劍南之燒春……”,劍南燒春更作為宮廷御酒而被載于《后唐書•德宗本記》。這是唯一載入正史的四川名酒,也是中國至今唯一尚存的唐代名酒,是綿竹酒文化史上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因此,劍南春一直以“唐時宮廷酒 盛世劍南春”為傳承宗旨。
時至宋代,綿竹釀酒技藝在傳承前代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釀制出“鵝黃”、“蜜酒”,其中“蜜酒”被作為獨特的釀酒法收于李保的《續北山酒經》,被宋伯仁《酒小史》列為名酒之中。明代徐炬《酒譜》中記載:“西蜀道士楊世昌造蜜酒。”蜜酒鵝黃的出現,為中國文學史,也為中國酒文化史留下了千古美談。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與綿竹道士楊士昌的趣聞,南宋大詩人陸游的劍南詩稿等許多文壇佳話蘊于其中。
明末清初,戰亂不斷,人口銳減,綿竹農業荒蕪,經濟蕭條。依附于農業發達而產生的劍南春傳統釀造技藝受到巨大威脅。直到清康熙年間才逐漸恢復,出現了朱、楊、白、趙等較大規模釀酒作坊。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綿竹縣志》記載:“大曲酒,邑特產,味醇厚,色潔白,狀若清露。”清末,綿竹釀酒作坊已有上百家,著名大曲坊已增到18家,綿竹商貿因此更為昌盛,出現了“山程水陸貨爭呼,坐賈行商日夜圖。濟濟直如綿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的繁榮景象。
二十世紀初,綿竹大曲在多次四川國貨展覽會上,獲得獎章、獎狀。 1932年首獲準使用注冊商標而名揚天下。自1913年開始,綿竹相繼有50余家酒店、 酒行、酒莊在成都西市,綿竹大曲成為成都“酒壇一霸”。
四十年代初,綿竹酒業入了一個歷史高峰,大曲酒作坊增至38家,老窖200多個,年產350多噸 ,并遠銷重慶、南京、上海等地。
1922年獲四川綿竹大曲獲省勸業會一等獎。
1928年獲四川省國貨展覽會獎章、獎狀。
1929年“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義全和”等十二家大曲酒,獲四川省優秀酒類獎憑。
1932年四川省舉辦第一次名產展覽會,綿竹縣提供多種產品參展,其中“垣豐泰”大曲坊釀造的大曲酒,首次被批準使用注冊商標,以嶄新的時代風貌引起了一 番轟動。(摘自《劍南春史話》)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劍南春人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釀酒工藝,生產出了聲譽卓著的中國名酒劍南春。
六十年代,劍南春生產工藝完全成熟。
七十年代,劍南春開始出口,遠銷日本、港、澳,并榮登全國八大名酒金榜。
八十年代,劍南春一期工程的擴建,現代科技的應用和一系列的技術改革,系列產 品實現了全優。從此,劍南春進入了萬紫千紅的黃金時代。
九十年代,劍南春人認真研究市場規律,針對市場制定的營銷策略、“科學投放”等措施,使他們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五十年代,一九五一年五月,國營綿竹縣酒廠宣告成立,這個廠就是今天“四川省綿竹劍南春 酒廠”的前身。一九五八年三月,酒廠從改變釀酒原料入手,進行科技攻關,試驗出一種綿竹釀酒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原料,用這種原料釀出了“芳、洌、甘、醇”, 恰到好處,風味更為獨特完善的酒,這就是今天聲譽卓著的中國名酒“劍南春”。 (摘自《劍南春史話》)
六十年代,六十年代,酒廠采用“雙輪底發酵”工藝,完善“勾兌調味”技術,找出“劍南春 ”基礎酒的最佳儲存老熟期,至此,“劍南春”生產工藝完全成熟。一九六三年, 劍南春酒被評為四川省名酒,獲金質獎,一九六四年,雙沙酲色酒被評為四川省優 質產品,獲銀質獎。(摘自《劍南春史話》)
七十年代,一九七四年,“劍南春”開始出口,遠銷日本、香港、澳門等地,一九七九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名酒。“劍南春”、“綿竹大曲”等產品聲譽日高, 銷售量大增,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工廠進入了大發展時期。(摘自《有效管理的智慧》)
八十年代,八十年代,酒廠在實現系列產品全優目標的基礎上,劍南春酒又連續榮獲第四屆、 第五屆國家名酒稱號和國家質量金獎。一九八八年還在香港舉行的第六屆國際食品 博覽會上,獲國家金花獎。 為了發展名酒生產,提高名酒產量,一九八四年,中商部決定撥款1430萬元, 擴建劍南春酒廠。一九八五年十月擴建工程破土動工。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試產出 酒。中商部同意再撥款3500萬元,擴建年產四千噸劍南春的第二新區。至此, “劍南春”進入了千古未有的黃金時代。(摘自《劍南春史話》)
九十年代,社會的發展,促進了劍南春的進步,改革開放,極大地豐富了劍南春酒文化的內涵 。 跨入九十年代,劍南春人抓住歷史機遇加快發展。一九九0年起,投資近億元,年產曲酒6500噸,占地近400畝的劍南春二期、三期擴建工程相繼上馬投產。 一九九四年,三星級大酒店也建成使用…… 劍南春以最新“史話”開始了宏偉的構思。
西蜀文化古城綿竹,素有酒鄉之稱,這里是中國名酒劍南春的故鄉,也是川酒發源地之一。
劍南春產于四川綿竹。是唐代時人們以“春”名酒,綿竹又位于劍山之南,故名“劍南春”。這里釀酒已有1000 多年歷史,早在唐代武德年間(公元618年至625年),有劍南道燒春之名,據唐人所 著書中記載:“酒則有……滎陽之土窖春……劍南之燒春。”“劍南之燒春”就是綿竹產的名酒。
綿竹釀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酒文化特別豐富。從綿竹的史料和收藏的文物可以出,延續二千四百年的劍南春酒不僅是四川酒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值得令人挖掘、研究。
白酒是我國傳統飲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我們在品味白酒的同時,也在感受歷史、文化。中國白酒幾乎都有自己文化的個性訴求,比如,茅臺酒,國酒文化;五糧液,王者文化;1573,窖齡文化;洋河酒,夢想文化;舍得酒,智慧文化;劍南春,盛唐文化;今世緣,緣分文化;酒鬼酒,鬼怪文化;伊力特,邊疆文化;稻花香,農田文化等。[詳細]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