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來,移動互聯也加入互聯網的大軍中,人們接收消息變的更加方便快捷,也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戶可知天下事,但是一些“謠言”卻也在互聯網的助力下愈演愈烈,大有蓋過事實真相之趨勢,而很多人對眼前的消息沒有太高的辨別能力,導致有些謠言得以無節制的傳播,以白酒行業為例,洋河在河南市場下滑很厲害,原因就是洋河侮辱河南人,老村長酒有問題,喝了會死人....
白酒行業為何謠言多?
一:白酒調整期競爭空前激烈
如今白酒行業仍在洗牌期,酒水從業者的心情也不順暢,尤其是走訪酒店及終端店的業務人員。從2012年起,渠道逐漸乏力,酒店及煙酒店從業者很難愿意陪伴新品牌一起成長,只愿意去代銷更容易動銷的酒品。此次中槍的“洋河大曲”及“老村長”恰恰屬于這一類,筆者在社交平臺上看到的也大多是其競品從業者不厭其煩的轉發,某某酒出事了,還是我們的產品更靠譜;早說過某某酒品質有問題,你們就是不相信等。在行業調整期,消費者及渠道更加偏重于品牌產品,中小酒企生存日漸堪憂,競爭空前激烈下,難免會有各類謠言滿天飛。其實,一定程度上傷害的是中槍企業,其實真正受傷的是整個行業。
二:白酒行業缺乏與媒體人相處
每一個時代,都不缺乏心懷天下的人投身新聞事業,都不缺乏有情懷的人創辦網站及雜志。媒體創辦需要勇氣,媒體發展需要運營,當新媒體及新媒體人滿懷著信心去拜訪目標客戶時,往往備受打擊。一方面是企業拒絕參觀,拒絕采訪,拒絕合作;另一方面是對媒體及媒體人或明或暗的“嘲笑”。媒體存活的第一要素是內容,沒有內容就得尋找線索,當有線索就得小心求證,卻只能得到“截至記者發稿前,酒企負責人并未給予回復”。新聞內容一旦大面積的傳播開來,引發酒企高層重視,酒企卻很容易找到媒體人要求刪除,要么是要求會面,要么是許諾未來會有合作,一旦要求遭到拒絕,憤怒之后不忘記留下一句,要找某宣部取締你。
三:白酒歷史遺留問題的迸發
現代釀酒技術與傳統釀酒技術在業內就一直爭論。固態法、固液法及液態法等釀酒技術始終停留在技術層面上,從來沒有以更加趣味、口語化的語言讓大眾熟知,還是停留在專業層面。以勾兌為例,竟打垮了“秦池”,也一度成為“劣酒”的代名詞,讓酒企談之色變,于是有“聰明”的酒企變勾兌為勾調。勾兌明明是白酒生產的一道必備工藝,目的是為了降度、平衡酒體,讓每一瓶的口感都一致。勾兌風剛過,塑化劑、甜蜜素等又起,除引發白酒上市公司股票動蕩外,嚴重打擊了白酒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歷史遺留問題不解決,還會有更多的酒企及酒商受傷。
謠言止于智者,企業使自身問題更加透明、媒體報道更加注重事情真相、公眾不再惡意揣測等等,都能讓這些謠言對整個行業的傷害減少或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