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剩斗士、必剩客、剩者為王還是齊天大剩,總而言之,剩女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剩女廣義上是指30歲或以上的單身女性,很多擁有高學歷、高收入和出眾的長相,總認為自己很優秀,擇偶眼光過高,結果擇偶范圍狹窄,就這樣被剩下了。
想到剩女,馬上就想到了這兩年酒商倉庫中不斷累積的剩酒,剩女與剩酒之間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那么從剩女的角度來分析,這給葡萄酒行業又能帶來哪些營銷啟示呢?
1.三高剩女過剩VS三高名酒過剩
剩女往往具有三高特征:高智商、高學歷、高收入,硬件條件很好,特別關注自身的需求,而忽略了男性的眼光和需求,造成被剩的可能,這是自身的價值和對方感覺的價值不匹配造成的結果。
和剩女們一樣,所剩的名酒也具有高品質、高品牌和高價格的三高特征,各方面的硬件也都是極好的,不少酒商過分關注自身產品的規格,不斷囤積名酒,因此造成不少名酒最后躺在倉庫中剩著。
2.剩女與剩酒:市場錯位
在中國,自古就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認知,男性多希望被仰視,很多男性感覺和三高女性在一起會有很大的壓力。而另一方面,受現代教育的影響,女性的認知和地位開始提高,在“只有把自己變成白富美,才能找到高富帥”的口號下不斷強化自我,完全忽略了男性的要求――找一位賢良淑德的女性為伴。
再來看看這些剩酒,對于一些酒商而言,他們往往對自己的產品抱有過度自戀的想法,認為“好酒不怕巷子深”,天天自我陶醉,殊不知自限制三公消費以后,葡萄酒市場的目標客戶已經從高大上的貴人和富人慢慢地轉向新興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日漸成為葡萄酒消費的主力軍,而他們對葡萄酒一大最主要的需求則是高性價比,再加上瘋炒而迅速上漲的價格,名酒最終也就被剩下了。
毫無疑問,再優秀的女性也希望嫁個好人家,幸福一生。再名貴的葡萄酒也希望找個好買家,這樣才能實現其真正的價值,那么如何做到不剩呢?
1、正確認知自己和對方需求,與時俱進
女人終究是女人,不管身處在什么地位或職位,自己還是女人。在社會化大分工的大背景下,女性既要上得了廳堂,也要下得了廚房,照顧得了老公孩子和爹媽,以展示女性溫柔賢淑的品質,因為不管是高富帥還是矮矬窮都渴望被愛和被關懷,渴望家的溫暖,剩女要想嫁出去,當然要正確定位自己和對方的需求。
再來看看葡萄酒,葡萄酒的本質也是一種酒精飲料,在中國中產階級興起的今天,酒商應該根據大眾消費者的需求向市場提供一些適合消費者口感且性價比高的葡萄酒。一股腦兒把所有都押在名酒上,最終只會落得個被剩的下場。
2、摘掉高大上的面具,展現親民的一面
雖然不少剩女確實驗證了那句“漂亮的沒我聰明,聰明的沒我漂亮”,但條件再好,都是在展現自己強人的一面,要知道智者多孤獨,有的女性朋友往往缺少女性味,甚至脾氣很大,這就造成了更加被邊緣化。此時剩女們需要摘掉的是三高的面具,展現出女人味。
葡萄酒也是一樣,直到現在,葡萄酒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以高大上的形象出現,讓不少人望而卻步,以為葡萄酒只是富豪們玩的把戲。因此,酒商要想獲得大眾市場,必須摘下葡萄酒高大上的面具,展現出親民的一面,讓消費者把葡萄酒真正當成一種生活飲料和一種生活方式,這樣葡萄酒市場范圍才會不斷擴大。
3、擴大社交圈,提高影響力
剩女之所以剩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年輕時拼學習,拼工作,長期活躍在辦公室、家以及從家去辦公室的路上,社交圈子很窄。盡管是金子也會發光,但首先也得找到識金子的“伯樂”,因此要通過不同的平臺提高自己的社交圈,如多參加活動,多出去走走,以及建立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好友圈,尋找志同道合的人。
葡萄酒也是一樣。從事葡萄酒行業的人都會發現一個普遍現象:無論走到哪個酒會都能碰到不少好友。這并不是因為好友多,而是因為葡萄酒圈太小造成的,因此酒會參加來參加去,還是同一批人。這就要求酒商在做酒會和品鑒會等活動時,首先要擴大圈子,其次也要不斷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為葡萄酒創造一個新的傳播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等。
簡而言之,剩女和剩酒的出現既是社會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轉型下的產物。剩女和剩酒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調整自我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把自己嫁出去,把自己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