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進口葡萄酒量額齊升,2014年達到了3.84億升,15.18億美元。市場的快速擴張加上葡萄酒進口來源地的多樣性,直接導致了市場上葡萄酒相關術語多種中文表述并存的混亂局面。例如葡萄酒基礎術語、葡萄品種、葡萄酒種類、產區和酒莊的多國語言文字沒有統一的中文譯文,使得進口葡萄酒在國內的知識普及和市場推廣遇到很大困難,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還為偽造酒標、虛假產地、價格虛高等欺詐行為提供了土壤。
為了盡快改變上述混亂局面,促進進口葡萄酒行業的健康發展,受商務部委托,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牽頭起草了《進口葡萄酒相關術語翻譯規范》。為保證標準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商會特邀我國著名的葡萄酒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李華擔任起草小組組長。自2013年6月立項以來,花費一年半的時間,經歷了收集、整理詞條、起草初稿、征求專家及行業意見、形成送審稿、召開專家審定會、修改完善形成報批稿等主要過程,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標準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另外由于涉及多個葡萄酒生產國,起草小組還先后同法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美國、阿根廷、新西蘭等重要葡萄酒出口國駐華使館和相關行業機構進行了多次溝通。
《進口葡萄酒相關術語翻譯規范》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規范性引用文件;第二部分為基礎術語,收錄了在葡萄酒標簽上可能出現的有關詞條;第三部分為釀酒葡萄品種,以表格的形式收錄了在世界范圍內(中國除外)的主要釀酒葡萄品種,包括品種、原產國、別名、譯名和顏色;第四部分為主要國家葡萄酒產區及主要酒莊。
《進口葡萄酒相關術語翻譯規范》將廣泛應用于進口葡萄酒的商品標簽、通關檢驗檢疫、流通監管等領域,便于進口商、供應商、消費者、相關研究機構和個人、愛好者獲得進口葡萄酒的準確信息。由于此前國內酒類行業沒有此類專業性行業標準,因此該標準的發布和實施非常有利于進口葡萄酒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不僅便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對于科研教學、流通領域的規范化用詞、提高貿易便利化等方面也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