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建都鎬京(今西安),創立周朝。從那時起,關中地區的酒業就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關中地區主要以當地所產的秫稻為原料造酒。酒分為清酒和醴醪兩大類別。《詩經·周頌·豐年》云:“為酒為醴”,即指此。清酒醞釀時間長,保存期較久,故用途極廣。《詩經·大雅·韓奕》云:“顯父餞之,清酒百壺。”酒味美者,周人又名之日“旨酒”!对娊洝ば⊙拧ぢ锅Q》云:“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笨梢,西周伊始,關中地區的酒品就已達到相當完美的境界。
在都城鎬京,周朝設置了專職酒官,負責宮廷和國事的用酒,其官名“酒正”!吨芏Y·天官》記載:“酒正,掌酒之政令,以法式授酒材!背⒂镁,按釀造期而分為三個檔次,一為事酒,二為昔酒,三為清酒。(詳見《古酒述略》一文)
西漢王朝立都長安,沿用周朝慣例,開設京城釀酒作坊,并在朝廷設專職酒官,名日太官、湯官。當時采用酒工集中勞動進行官坊釀酒,規模相當宏大,而漢朝廷的耗酒量也極為驚人。據《漢書》所載,每年正月元旦,朝廷置酒設宴,“雜會萬人以上”,由“太官賜食酒”,盛況歷年不減。長安成為當時全國耗酒量最大的城市。
西漢宮廷曾經釀制以花草為芳香劑的香料酒!稘h書·禮樂志》有云:“百末旨酒布蘭生。”顏師古注:“百末,百草華之末也。旨,美也。以百草華末雜酒,故香且美也!薄稖Y鑒類函》稱:“漢武帝百味旨酒名蘭生!焙笫酪卜Q此酒為“百味旨酒”。這是目前我們所能知道的古代宮廷酒的最早品種。
漢晉時期,漢中名酒享譽天下。漢高祖時,曾在臨潼東北興建新豐城,遷沛中酒匠于此,開壇釀酒!度o舊事》記載:“高祖徙豐沛屠兒,酤酒煮餅商人,立為新豐。”新豐從此成為關中地區的一個重要酒鎮,而“新豐酒”也名揚海內。王維《少年行》詩云:“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客多少年!
隋唐兩朝均以長安為首都,帶動著關中地區的釀酒業。隋朝宮廷已出多種秘酒。如今史籍留名者,僅有“玉薤酒”一品!毒谱V》記載:“玉薤,隋煬帝酒名。”《淵鑒類函》亦云:“隋煬帝酒名玉薤。”唐太宗時,宮廷內開始釀制葡萄酒,其酒法傳自新疆,但經過內廷的改造,所醞葡萄酒更勝同類一籌。《南部新書》有載:“太宗破高昌,收馬乳蒲桃(葡萄)種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損益之,造酒呈綠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長安始識其味也!弊云澮院,葡萄酒成為唐代宮廷酒的一品成員。每逢圣誕國事,宮廷葡萄酒往往舉之上樽,高到龍案;而名臣寵士,也有可能受賜此酒。《景龍文館記》記載:“大學士李嶠入東都祔廟,學士等祖送城東,上令中官賜御饌及葡萄酒!蓖鹾病稕鲋菰~》中便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名句。唐以后各朝,大都將葡萄酒列為宮廷秘制之一。
唐代的長安城,人口超過百萬,是當時世界最強盛、最繁華的都會。海外使節,各國商賈,以及唐土各地的來客云集城下,使得長安酒肆空前膨脹。長安城內外,酒樓酒肆上萬家,各家酒肆競爭激烈,名醞佳酒也為之反復出臺。其中最著名者是西京腔酒、郎官清酒、阿婆清酒!短茋费a》把這三種酒收入全國名酒之列。在長安鄰近縣邑,好酒也應運而生,富平之石凍春、咸陽之渭城酒、臨潼之新豐酒、長安郊外的灞陵酒,都曾在唐代酒史上閃爍出耀眼的光輝。
五代之后,關中地區屢經戰亂,社會經濟受到巨大破壞,歷代王朝也不再立都此地,因而陜西的釀酒業也呈滑坡的趨勢。然而,酒海余脈,源源不斷,陜西名酒,累朝皆有。宋朝時,陜西名酒仍有十品之多,鳳翔橐泉酒,華州蓮花酒、冰堂酒、上尊酒,邠州(今彬縣)靜照堂酒、玉泉酒,同州(今大荔縣)清洛酒、清心堂酒,金州(今安康)清虛堂酒,都榜上有名。明清時,全國名酒單上,總少不了陜西佳釀,柳林鎮的西鳳酒,岐山的鳳鳴酒,綏德的渾酒,渭河兩岸的灌酒,均曾香傳四海,杯飲千家。到今天為止,“西鳳”等陜西名牌仍在發展更新。
縱覽陜西酒史,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中,以九朝古都西安為中心,多次譜寫了華夏酒冊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