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制酒,又被稱為調制酒和混成酒,它是以發酵酒、蒸餾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花、果、動植物或中草藥,或以食品添加劑為呈色、呈香及呈味物質,采用浸泡、煮沸、復蒸等不同工藝加工而成的改變了其原酒基風格的酒。配制酒分為植物類配制酒、動物類配制酒、動植物配制酒及其他配制酒。
它屬于酒類里面的一個特殊品種。它不專屬于哪個酒的類別中,其實它應該算是混合的酒品。配制酒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酒品系列,它的誕生晚于其他單一的酒品,但它的發展卻是非常快的。配制酒主要有兩種配制工藝,一種是在酒和酒之間進行勾兌配制,另一種就是以酒與非酒精物質進行勾調配制的配制酒。
配制酒的酒基可以是原汁酒,也可以是蒸餾酒,還可以兩者兼而用之。歐洲的幾個主要的產酒國如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瑞士、希臘、荷蘭所出產的配置酒較為有名。
配制酒可以分為四大類,即中國藥酒和滋補酒、開胃酒、利口酒、餐后甜酒。按照我國最新的飲料酒分類體系,藥酒和滋補酒屬于配制酒范疇。中國的藥酒和滋補酒的主要特點是在釀酒過程中或在酒中加入了中草藥,因此兩者其實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前者主要以治療疾病為主,有特定的醫療作用;后者以滋補養生健體為主,有保健強身的作用。從藥酒的使用方法上分,可將藥酒分為內服、外用、既可內服又可外用三大類。
開胃酒和利口酒這兩類我們在前文中曾做過專門的論述,在這里就不再多講了。餐后甜酒的口味是比較甜的,通常以葡萄酒基為主體進行配制。它與利口酒有明顯的區別,后者雖然也是甜酒,但它的主要酒基一般是蒸餾酒。餐后甜酒的主要生產國有法國、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臘、匈牙利等,主要品牌有波爾圖酒、雪利酒、瑪德拉酒、馬拉加酒、馬爾薩拉酒等。
配制酒在我國的配制方法一般有浸泡法、蒸餾法、精煉法三種,浸泡法是指將藥材、香料等原料浸沒于成品酒中陳釀而制成配制酒的方法。蒸餾法是指將藥材、香料等原料放入成品酒中進行蒸餾而制成配制酒的方法。精煉法是指將藥材、香料等原料提煉成香精,加入成品酒中而制成配制酒的方法。
配制酒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1.酒精含量較低,營養豐富,有眾多功效。
2.制作工藝簡單,古時候造酒需要靠酵母等微生物,而飲料酒中的配制酒卻不需要微生物幫忙,就省掉了造酒上最棘手的事——微生物培養問題。它是用現成的酒或是酒精配制而成的,步驟簡單,談不上什么工藝流程。操作起來比較方便,一看就會配,主要步驟不出差錯,很少出現技術性問題。
3.所用的材料雖然比較多,但是材料來源充足。因為植物的花、果、皮、核、莖、葉、根,動物的骨、皮等都可以用來配制酒。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氣候適中,資源豐富,配制酒所需要的各種原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4.設備簡單,投資不大,容易推廣。配制酒所使用的設備要比古時候先進得多,所需的設備也比較少,投資較小。
5.價格低廉,很容易打開市場。
我國各少數民族中都有自己悠久的民族民間醫藥和醫療傳統,其中,內容豐富的配制酒是其重要構成部分之一。他們利用酒能“行藥勢、駐容顏、緩衰老”的特性,以藥入酒,以酒引藥,治病延年。在明朝初期,著名藥物學家蘭茂吸取各個民族豐富的醫藥文化營養,編撰了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藥物學專著《滇南本草》,在這部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還早一個半世紀的鴻篇巨制中,蘭茂深入探討了以酒行藥的有關原則和方法,記載了大量配制酒藥的偏方和秘方。有用藥物根塊配制者,如滇西天麻酒、哀牢山區的茯苓酒、滇南三七酒、滇西北蟲草酒等;有用植物果實配制者,如木瓜酒、桑葚酒、梅子酒、橄欖酒等;有以植物桿莖入酒者,如人參酒、絞股蘭酒、寄生草酒;有以動物的骨、膽、卵等入酒者,如虎骨酒、熊膽酒、雞蛋酒、烏雞白風酒;有以礦物入酒者,如麥飯石酒。而到清朝后期,嵩明縣楊林鎮人陳鼎還依書中的“水酒十八方”,創制了有名的楊林肥酒。
上一篇:葡萄酒含有哪些成分?
下一篇:蒸餾酒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