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北京城,像一個碩大的烘箱,連乾隆爺這一國之君,都熱得無處躲藏,盡管乾清官房舍寬敞通風,他午睡起來仍是一頭大汗。
江南微服私訪,歸來已有月余,朝中大事及各地的奏折都已經處理完畢,今日悠閑,乾隆忽然想起《四庫全書》編纂的事。
《四庫全書》自乾隆三十七年開館纂修已近十載,當時欽定劉統勛為總裁,紀昀為全書館總纂官,因劉統勛過世多年,紀昀一人承擔總領,不知此書進展如何?想到這里,他召見太監三德子傳劉墉、懿妃隨駕到暢春苑文源閣看紀昀編纂《四庫全書》的近況。
太監三德子領旨后.安排一行人員隨駕赴暢春苑不提,單表紀昀大學士率領總校官陸彝樨等400余人起早貪黑地匯總、抄寫全書。
《四庫全書》其收書3503種,79337卷,99700余字,分經、史、子、集四部。全書的匯總已接近尾聲,今天雖熱,大家都知道皇上已微服回京,即日便會查問全書的進展之事,一個個都抖起精神不敢怠慢。
午飯后,紀昀大學士本想睡個午覺,因天氣太熱難以入睡,便爬起來又繼續編寫“全書總目提要”。汗不住地流,八仙桌上的墊布都被他的胳臂濕透了。為了減少紙上的汗滴,他干脆脫掉衣服,光著膀子寫了起來。
“皇上駕到!”
前門一聲喊,乾隆已經進了屋。紀昀想到衣架上拿衣服已經米不及了,他靈相一動,急閃身一頭鉆到了八仙桌底下。由于八仙桌的墊布擋著,藏在里面嚴嚴實實。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月!”呼喊聲中,編纂全書的大臣們都跪在地上。
“各位臣工平身。”
“謝萬歲!”
“伴君如伴虎”,各位大臣平身后,一個都低著頭,沒有一個敢說話。乾隆問誰,誰就回答一句,說完話又低下頭。乾隆見編纂全書的大臣們都在,惟獨全書總管紀昀不存,心里有些生氣,知道別人無法回答全書的編纂進展,便在書臺前思索。
紀昀在八仙桌的墊布下蹲得兩腿發麻,聽聽屋里沒有聲音,以為乾隆已到別處。他掀開墊布問:“老頭子走了沒有?”屋里靜悄悄的,紀昀的問話,乾隆聽得真切,“紀昀,你給朕出來!”
紀昀聽到乾隆的喊聲,知道闖了禍,急縮回頭說:“微臣沒穿上衣,不敢在君前失禮。”
“你先出來說說什么叫‘老頭子’!君前失禮的賬一塊算!”
紀昀從八仙桌的墊布下鉆出來,光著膀子跪在乾隆的腳下。劉墉和紀昀是世交.兩人感情深厚;懿貴妃也一向敬重紀昀的才氣和忠君之心。今日見他光著膀子跪在皇上面前,兩人手里都捏著一把汗。懿妃見紀昀一時答不上來,給劉墉使了個眼色,劉墉心領神會,急忙翻下朝服的馬蹄袖,高喊“皇上息怒!皇上息怒!”說著,帶頭跪在了地上。
乾隆見大臣們跪在地上求情,便說:“紀昀,你說清楚什么叫‘老頭子,便罷。”說完坐在太監們拾來的龍椅上。紀昀向前跪了半步道:“萬年為老,眾人之首為頭,真龍天子,三者合一者稱‘老頭子’。”乾隆本來有些生氣,經紀昀這么一解釋,轉怒為笑,也晃著頭重復“萬年為老、眾人之首為頭、真龍大子,三者合一者稱為‘老頭子’。好!紀昀,紀昀穿衣平身。”
紀昀穿衣平身后,和大臣們一起侍立一旁。乾隆問起全書的進展,紀昀對答如流。乾隆想著“老頭子”三字的解釋,心里高興,忽然想起昨天傳教士從澳門專程運來的解暑貢品——“Bier” (啤酒)。
“三德子!”
“奴才在。”
“昨日德國傳教士從澳門送來的那十箱解暑貢品——‘Bier’,給朕抬五箱米.讓眾愛卿都嘗嘗,也長長見識。”
“回萬歲爺,奴才知道這大熱的天萬歲來文源閣,必賞眾大臣禮物,早已派人抬來五箱,在門外候著呢。”
“好,抬上來!”
“嗻!”
三德子起身對著門外喊道: “獻御‘Bier’!”眾太監抬上五箱“Bier”,啟開箱子一瓶一瓶擺在乾隆面前的御桌上。
“誰能說清楚這東西,朕就賞他一瓶。”
眾大臣交頭接耳,沒有一個敢出頭。劉墉雖略知一二,怕出錯,支支吾吾也不敢說。乾隆見眾大臣都不開口,就指著紀昀說:“紀大學士學識淵博,朕還是先聽你說說。”
“回萬歲爺,微臣說得不全,還請萬歲爺示下。”
“準!”
紀昀向前邁一步,側身面對皇上說:“微臣到澳門巡視時,曾嘗過。此飲料極像我大清國的黃酒、米酒,只是里面有氣,傳說歐羅巴洲人最喜歡喝。英國人叫它‘beer’,德國人叫它‘Bier’。”說著,他雙手向上抱拳,說:“康熙爺親政之前,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常從澳門捎來此飲料酒。湯若望被鰲拜之流陷害致死后,盡管康熙爺為湯若望平反昭雪,傳教士仍很少進京,所以此飲料酒一直未在我大清傳開。《康熙字典》編纂時,張玉千大學士雖然收入47035字,王引之先生也作過《字典考證》,因此飲料酒系外來之物,在我大清一直沒有名字。近日編纂《四庫全書》,微臣想借此給它起名,因才疏學淺,不敢造次,今萬歲爺臨駕,懇請萬歲爺示下。”
乾隆見紀昀大學士講得頭頭是道,龍顏大悅,隨即命三德子開啟,每人賞賜一杯細細品嘗。
乾隆接過一杯,見這“Bier”顏色金黃,泡沫細膩,清香四溢,滿滿地喝了一大口。“Bier”進口,頓覺滿口清香,精神大振。“好!好!”隨即連聲叫好。可是三杯下肚以后,覺得這“Bier”在口中是涼的,喝下去倒直入脾胃,熱呼呼的。此時,乾隆見眾大臣一個個喝得面紅耳赤,知道此物酒力不小。正在興奮之時,想到它的起名。“Bier,Bier,”重復幾遍,忽然地大呼道:“眾愛卿聽旨:朕給它起好名啦!這‘Bier’分明是以‘Bi’音開頭,飲后這酒力又直入脾胃,把‘脾’字的‘月’字旁改成‘口’字旁,即可定叫‘啤酒’。”
眾大臣聽了,齊聲高呼:“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紀昀親自捧上紙硯,請乾隆揮毫寫“啤”字。
此時,乾隆醉眼朦朧,他抓起一支大爪筆,蘸滿了墨汁,在一張攤平的紙上一陣龍飛風舞,寫出了中國的第一個“啤”字。又在旁邊寫下各種字體的小“啤”字。
眾大臣見這“啤”字寫得瀟灑飄逸,剛勁有力,齊齊地跪倒在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耿議忠
上一篇:青島啤酒獲金獎 老佛爺暢飲賜御名
下一篇:軼事傳聞任品潭——雜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