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臺酒歷史悠久,具有很濃厚的歷史文化。早在1915年,茅臺酒就榮獲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因此揚名天下。
1935年6月16日,紅軍不戰而勝占領了仁懷縣城和茅臺渡口。紅軍將士在那里有幸享用了歷史悠久的茅臺酒。紅軍長征路過茅臺,曾以茅臺酒解乏、療傷,所以,茅臺酒在某種程度上也支援了紅軍。許多老紅軍戰士在他們所寫的回憶錄中,對茅臺酒仍然印象深刻,記憶猶新。
聶榮臻元帥回憶:“在茅臺休息的時候,為了欣賞一下舉世聞名的茅臺酒,我和羅瑞卿同志叫警衛員去買些來嘗嘗。酒剛買來,敵機就來轟炸。于是,我們又趕緊轉移。”
曾三將軍回憶:“在長征路上,我深深感到腳的重要。道理很簡單:長征是要走路的,沒有腳就不能行軍,沒有腳就不能戰斗。大家不是聽說過‘紅軍過茅臺,用酒洗雙腳’的故事嗎?這不是假的,因為用酒擦洗是最好的保護腳的辦法。”
耿飚將軍回憶:“這里是舉世聞名的茅臺酒的產地,到處是燒鍋酒坊,空氣中彌漫著一陣陣醇酒的醬香。盡管戎馬倥傯,指戰員還是向老鄉買來茅臺酒,會喝酒的組織品嘗,不會喝的裝在水壺里,行軍中用來擦腿搓腳,舒筋活血。”
蕭勁光將軍回憶:“茅臺鎮很小,茅臺酒卻馳名中外。我們在茅臺駐扎了三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參觀了一家酒廠,有很大的酒池,還有一排排的酒桶。我們品嘗了這種名酒,芳香甘甜,沁人心肺,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有些同志還買了些,用水壺裝著,留在路上擦腳解乏。”
楊成武將軍回憶:“奉命轉移到茅臺鎮,著名的茅臺酒就產在這里。土豪家里壇壇罐罐都盛滿了茅臺酒。我們把從土豪家里沒收來的財物、糧食和茅臺酒,除部隊留了一些外,全部分給了群眾。這時候,我們指戰員里會喝酒的,都喝足了癮,不會喝的,也都裝上一壺,留下來洗腳活血,舒舒筋骨。”
成仿吾將軍回憶:“茅臺鎮是茅臺酒的家鄉,緊靠赤水河邊,有好幾個酒廠和作坊。政治部出了布告,不讓人進入這些私人企業,門都關著。大家從門縫里看,見有一些很大的木桶和成排的水缸。酒香撲鼻而來,熏人欲醉。地主豪紳家都有很多大缸盛著茅臺酒,有的還密封著,大概是多年的陳酒。我們有些人本來喜歡喝幾杯,但軍情緊急,不敢多飲,主要是弄來擦腳,恢復行路的疲勞,而茅臺酒擦腳確有奇效,大家莫不稱贊。”
看來,茅臺酒的確幫了紅軍很大的忙。當時,國民黨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污蔑紅軍在茅臺酒的釀酒池里洗腳。時任國民參議員的黃炎培先生看過后,仗義執言,揮筆寫下一首《茅臺酒》,來嘲笑國民黨反動派的無知。詩如下:
喧傳有客過茅臺,釀酒池里洗腳來。
是真是假吾不管,天寒且飲三兩杯。
1945年,黃炎培等人去延安訪問時,他把這首詩抄給毛澤東、周恩來和陳毅看,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評。解放以后,黃炎培先生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他去南京時,曾受到上海市市長陳毅設宴款待,席間飲茅臺酒。當時,陳毅提起舊話,贊佩黃先生當年的詩實在是大快人心,于是退席成詩兩首:
金陵重逢飲茅臺,萬里長征洗腳來。
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幾杯。
金陵重逢飲茅臺,為有嘉賓冒雪來。
服務人民數十載,共祝勝利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