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果酒沉淀
我們有時發現,商店里銷售或者家庭存放的果酒,還未超過保質期,就能看到瓶內酒液有絮狀沉淀物或渾濁,用力搖晃后仍不消失。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種酒能否飲用?
果酒是以葡萄、蘋果等各種水果或漿果為原料發酵后制成的。果汁中的糖經過發酵,再經壓榨過濾,便成為透明的果酒。果酒中均含有酸類和醇類,在釀造過程中和貯存期間,二者在酯化酶的作用下發生反應,并產生多種酯類。這些非生物性酯化物,是果酒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對人體無害。另外,還有兩個原因:一是與外界氣溫變化有關。當外界溫度降低,糖的溶解度達到飽和、超飽和狀態時,即可發生渾濁,繼而析出魄絮狀物和沉淀物。若外界溫度升高,糖和酶類溶解增大,渾濁,沉淀便可消失。二是酒液中含有果實中的色素、蛋白質、單寧、果膠等物質,在正常情況下呈溶解狀態,但經較長時間的貯存后,這些物質亦可從酒液中分離出來,從而出現沉淀。上述兩種原因導致的沉淀,不一定就是變質,不會有雜菌,一般可以飲用。但為了使之合乎感官要求,應消除沉淀。其方法是:把有沉淀物的酒置于60℃溫水中數十分鐘,并輕輕搖動,或用消毒紗布過濾,除去沉淀物,這兩種方法均可奏效。
如果果酒的沉淀物系因保管不善,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后出現的,且酒渾濁不清,失去原有光澤,酒味發酸發臭,則表明酒已變質。這種酒就不能飲用了。
1.果酒自爆
果露酒的生產工藝中有一道工序是殺菌。殺菌這道工序要求十分嚴格。否則,會由于細菌的作用,再經過日曬、裝卸、運輸、搬倒等,使好端端的瓶裝酒發生自爆。這種事故近幾年時有發生。
為避免發生此類白爆現象,在瓶酒生產過程中,對酒瓶所承受的壓力、常溫和高溫下的壓力差,應計算準、設計好、控制住。無論新瓶舊瓶,都要選擇完好無損的才能灌裝。否則,瓶內的酒液不到保質期就發酵變質,二氧化碳含量超過玻璃瓶所能隨的壓力,就會使瓶酒變成“炸彈”。
上一篇:果酒的質量指標
下一篇:榮獲國家質量金獎名酒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