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外交政要與茅臺
1998 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召集各省市區黨委書記開會談形勢,講到中美關系時,江澤民說:“中國同美國搞外交,高層領導互訪,如果美國總統克林頓下次要來中國,我還是要請他喝茅臺酒。”江澤民為什么“還是”要請克林頓喝茅臺酒呢?因為1972 年中美關系解凍之時,尼克松是第一個來中國的美國總統,當時周恩來用茅臺酒招待了他。尼克松對“茅臺”贊不絕口。世界上不同意識形態的大國領導人,長期對立,但共同欣賞茅臺酒,一時把“茅臺”推向了高峰,為中美建交立了功勞。1987年4月,美國總統里根來華訪問。他和前任總統一樣,對茅臺酒留下了深刻良好的印象。離去時,他將國賓館里總統套房內的酒全部留下,卻只帶走茅臺酒。所以,江澤民說克林頓來中國還請他喝茅臺酒,道理就在這里。用上乘品質美酒,以一脈相承的儀式,招待一個國家不同時期的總統,蘊含了文化歷史諸多內容,也體現了我禮儀之邦酒文化的魅力。《釣魚臺國事風云》一書還記載了江澤民宴請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的一段趣聞。1992年12月18日12 時,江澤民會見并宴請葉利欽。席間,江澤民以探詢的口氣問葉利欽想不想品嘗一下中國的茅臺酒。葉利欽曾喝過中國大使贈送的茅臺,也知道前蘇聯的布爾加寧、費德林、伏羅希洛夫等領導人和周恩來喝過“茅臺”并欣賞備至,他當然表示愿意。第一杯,賓主便一飲而盡,當江澤民向葉利欽介紹茅臺酒是53度的酒時,葉利欽興致極高,稱俄國有句諺語,叫做“檢查以后才能相信”。于是,葉利欽拿起一根足有二寸多長的特大號火柴棍,然后放在酒瓶口,火柴燃盡了也未見有任何反應。他不解地搖搖頭,江澤民笑著示意將酒倒在開口大點的煙缸內。葉利欽又劃著一根火柴,仍舊沒有結果。這時,奈娜提醒夫君要將火焰挨近缸口才行。第三根火柴,使煙缸跳起一束幽藍的火焰。葉利欽頗為內行地講道,判斷酒度數的火焰是:53 度以上的發出藍火,53 度以下的則為紅藍色相間的火焰,40度以下的則全發出紅色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