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走,不能離了酒,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喝高。”酒文化是東方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但是,如果飲酒過量會對身體造成重大損傷,甚至導致酒精成癮。
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酒精濫用及酒依賴患病率達到5.32%,在所有精神障礙中僅次于心境障礙,位列第二位。年關將至,如何才能健康飲酒?1月30日,健康大講堂邀請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原偉幫您科學“品酒”。
飲酒被列為疾病風險第三高
問題:酒精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原偉:不僅在酒文化比較盛行的中國,在全球范圍內,飲酒也已經成為導致死亡、傷殘和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總死亡人數的4%,《柳葉刀》公布的2010年全球疾病總負擔排行榜中,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間,在所有疾病風險因素中,飲酒僅次于高血壓、吸煙及二手煙,位列第三位。
飲酒后20%的乙醇在胃中吸收,大部分經小腸吸收,飲酒2-5分鐘后乙醇就進入血液,并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攝入的酒精約95%經肝臟代謝,經乙醇脫氫酶將乙醇轉變為乙醛,再經乙醛脫氫酶將乙醛轉換成乙酸,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乙醛脫氫酶為限速酶,與人酒量大小密切相關。酒中某些微量物質如甲醇的氧化物蟻酸、鉛、氰化物、黃曲霉素等則不能排出體外,長期潴留體內,危害巨大。
飲酒過度會對我們身體的精神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生殖系統等方面造成嚴重傷害,還會導致酒精成癮。除了生理上,酒精也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和性格,飲酒過度的人通常會表現出情緒不穩定,行為粗暴,注意力分散,記憶減退,孤僻、冷漠,缺乏親情感、責任感等。
戒酒25年 一杯酒回到從前
問題:有些人為什么會酒精成癮?又該如何治療?
原偉:酒精依賴包括心理和軀體兩個方面,其中心理依賴是指病人對酒的渴求,以期獲得喝酒后的特殊快感。軀體依賴則是指反復飲酒使中樞神經系統發生了某些生理、生化變化,以致需要酒精持續地存在于體內,以免發生特殊的、稱之為戒斷綜合征的現象。
形成酒精成癮的影響因素眾多,例如遺傳因素:一級親屬風險率為44.7%,二級親屬風險率12.6%;個體因素:性格、心理因素、身體代謝功能;社會環境因素文化、民族、職業、性別、氣候等;生物學因素等。
對于酒精依賴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中醫中藥等多個方面綜合。但是,具體治療方案則應該是個性化的,因人而異,也需要本人的積極配合。
治療原則應該是立即的、馬上的、徹底的、終生的。如果要治療酒精成癮,當天就應該開始,而不應拖延,越早越好。同時,有酒精成癮的人應該終生戒酒而不是限酒,一口都不能喝。曾經有酒精成癮患者成功戒酒2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喝了一杯酒,一個星期后就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男人喝白酒 每天不宜超1兩
問題:怎樣才算是安全飲酒?
原偉:酒也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例如葡萄酒中有些微量成分如白藜蘆醇等具有健胃、健身、抗癌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管硬化及膽固醇增高。啤酒、黃酒、果酒中含有少量氨基酸、維生素等,1千克酒中氨基酸=10克牛肉或大米。而白酒含醇極高,幾乎沒有營養價值,只能產生大量的熱量。
安全飲酒,也就是所說的低風險飲酒,是指將飲酒量和飲酒模式限制在對個人和他人不造成傷害的程度。
WHO(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低風險飲酒為:男性每天飲酒不超過2個標準杯(20克純酒精,約白酒1兩,啤酒兩瓶),女性減半,每周至少2天不飲酒。
在下列情況應該完全禁酒:駕駛或操作機械、懷孕或哺乳期、服用與酒精有相互作用的藥物、患有某些飲酒可加重的疾病、酒精成癮者。
解酒藥有風險 要慎用
問題:解酒藥到底能不能吃?
原偉:慎用醒酒藥,特別是在飲酒前服用的醒酒藥。
市場上這類產品種類繁多,但是有些產品的作用機制并不清楚。特別是飲酒中控制大腦清醒的產品,更容易讓人誤以為沒醉,最后飲酒過多,超過自身所能承受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