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一種文化。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酒在一定程度上和文化的發展是息息相通的。李白有舉杯邀明月的雅興,蘇軾有把酒問青天的胸懷。歐陽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邁,曹操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蒼涼。遠古時期《上天造酒說》記載:“酒是天上神仙酒星,下凡賜給人間的飲品”。千百年來,酒的釀造都帶有神秘的偶然性,直到秦含章先生把“經驗化為科學”,用科學之法,解析了仙人仙飲之奧妙。
(秦含章獲特殊貢獻獎)
秦含章先生出生于宣統元年,是一位歷經晚清、北洋、民國、新中國四個年代的112歲世紀老人,是我國酒界、釀造界共奉的“一代宗師、酒界泰斗”,釀酒業的精神豐碑,中國食品與發酵工業的奠基人。
1931年,獲庚子賠款資助,留學歐洲攻讀微生物及發酵專業,通曉5國語言,飽學專業知識的他,學成后毅然歸國。受周恩來總理的邀請擔任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業部參事、輕工業部參事,并主持參與了“汾酒試點”和“茅臺試點”,這兩期試點是中國酒業關鍵的歷史節點,標志著中國白酒業從“傳統手工釀造工藝”向“現代釀酒工業”的巨大轉變,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科學系統性地揭示出白酒的釀造工藝以及其中的奧秘。
酒類釀造工藝的進步,也使得白酒的價格漲幅變動巨大,甚至有“一瓶老酒換一套房子”的事情出現,秦老為之震驚,秦老覺得酒的價格不該如此高昂。并且現在市面上的白酒多與功利摻雜在一起,少了些糧食的醇香,多了些勾兌的辛辣,品質參差不齊。秦老作為“酒文化的傳播者”,深耕酒行業70余年,始終覺得有義務推廣醬香酒,有義務將自己所積淀的行業經驗和真正醬香酒的口感味道說與后人,繼而將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以及醬酒精神發揚光大。
于是,作為秦含章的后人秦大文和毛永昇遵循秦老口述心法,謹守秦老箴言“尊重科學、敬畏傳統”,以最純正釀最醇粹,嚴選茅臺鎮所產紅糯高梁,擷取赤水河河水,遵循大曲坤沙的古法,嚴格按照“12987”(一年的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傳統工序,以“天人合一、才能釀好酒”的初心,不斷精進,歷經五年歲月磨礪,終于為愛酒、懂酒之士釀造出一款高品質的良心好酒,并終得秦老首肯:“這是我記憶中熟悉的味道”。

(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親題酒名)
在秦老以及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仙秦酒”終得以誕生。其“仙秦”二字取自秦含章先生的《醉翁吟》:
人生有道變圣賢,
奉獻無私力爭先。
憶苦思甜經風雨,
養心修德自成仙。
詩尾“養心修德自成仙”的“仙”字代表沖和平淡的心態以及如仙人般的生活方式,也是秦含章先生處世、養生的最高境界。秦含章后人取此“仙”字,及秦含章的“秦”字,來命名此款“仙秦酒”,并由秦老學生、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先生親題酒名“仙秦”以成就此品牌。
“人生有道變圣賢,人生有酒憶含章”。在現如今的時代,物欲豐沛但精神匱乏,而秦老那尊重科學、敬畏傳統、廉潔奉公、大公無私的匠心精神,在這個時代更是顯得如此珍貴,值得后人終生學習。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是親情、友情之間禮與情的體現。這一款秉承酒界泰斗“仙秦精神”所流傳下來的傳世遺珍,或獨飲、或饋贈、或收藏都是后人對秦老的景仰及對把酒言歡的美好向往。愿每一樽“仙秦酒”都能投到愛酒、懂酒之人的懷抱,與中國酒文化互融共進百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