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統計,2016年,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增長了40%,銷售量更是同比增長45%。雖然英國依然是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量最大的市場,但銷售額卻不及中國大陸市場。
雖然澳洲精品葡萄酒對英國出口持續增長,每公升10澳元(約合人民幣52元)以上的葡萄酒出口額增長至2,8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但大批量生產的散裝澳洲酒則在英國市場遇冷,每公升5美元(約合人民幣34元)以下的澳洲酒出口額則下降了10%。不過,英國依然是澳洲葡萄酒出口量最大的歐洲國家,緊隨其后的是德國、荷蘭、丹麥和瑞典。
至于出口量最大的酒款,西拉(Syrah)則當仁不讓,其種植面積在全澳約占26%,堪稱澳洲葡萄之王。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霞多麗(Chardonnay)、赤霞珠與西拉混釀以及梅洛(Merlot)等葡萄酒的出口表現也不俗。數據還指出,意大利和葡萄牙的品種在澳洲人氣漸升的同時,在出口市場也有不錯的表現。澳洲種植的國產多瑞加(Touriga Nacional)出口增長最為強勁,對英出口同比增長575%,出口額達到43,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9.6萬元)。表現強勢的還有原籍意大利的白葡萄品種菲亞諾(Fiano)和維蒙蒂諾(Vermentino),對英出口分別增長273%和185%。
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于1月24日在倫敦舉辦澳大利亞之日品鑒活動(Australia Day Tasting),主辦方為各位賓客準備了來自全澳31個不同產區近1,100款美酒。由于澳洲當局今年意在推廣精品葡萄酒,所以僅有2%的品鑒酒款的零售價低于7英鎊(約合人民幣60元)。
在品鑒活動上,討論的焦主要集中在2017年這個年份,由于澳洲出現了近年來最濕冷的秋天,所以人們非常關心要到何時方能采收葡萄。盡管獵人谷產區(Hunter Valley)的相關專家已經開始了賽美蓉(Semillon)葡萄的采收工作。但是為了等待葡萄完全成熟,許多酒莊預計要比往年晚一個多月采摘葡萄。
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的英國區負責人勞拉·朱厄爾葡萄酒大師(Laura Jewell MW)承認,由于去年六月“脫歐”行動產生不利的匯率因素,為澳洲葡萄酒在英國下半年的銷售帶來了負面影響,銷售額和銷售量都不可避免地出現下滑。朱厄爾表示:“令人期待的是,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正與葡萄酒及烈酒貿易協會(WineSpirits Trade Association)合作擬訂自由貿易協議的框架。這對減少匯率變化引起的負面影響有多大作用?我們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