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六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上,貴州白酒行業亮出了一組“暖色調”的數據:2016年上半年,貴州省規模以上白酒產量累計22萬千升,同比增長17.1%;完成增加值320億元,同比增長16.3%,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2%。
這組數據顯現:貴州白酒行業正逐漸“走出寒冬”,迎來復蘇和回暖。
白酒挺過寒冬迎來春天
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的領跑者,前8月,茅臺股份公司醬香酒完成銷售7337噸,實現銷售收入1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和60%。7月5日,茅臺股價一度飆升至326.8元,創下歷史新高。
對行業的“復蘇”,貴州茅臺鎮國威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梁明鋒深有感觸:“2013年,國威酒業的銷量處于整體下滑狀態,2015年起逐步緩慢回升,今年從目前情況看也在緩慢回升中,總體來說是弱復蘇狀態。”
與國威酒業發展類似的還有國臺酒業。國臺酒業2012年的市場銷售額是15億元,凈利潤是2億元,到2015年基本恢復到2012年的水平。“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9億元的銷售額,但因為價格的下調,利潤相比2012年有所減少。”貴州國臺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春新說。
“今年1至8月,董酒的銷售業績是去年同期的140%。白酒行業在經歷了10年的高速發展和5年寒冬之后,正在迎來新的春天。”貴州董酒銷售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永泉認為。
行業全面復蘇尚需時日
2015年開始,多家白酒企業推出了一系列價格調整、去庫存、重建銷售渠道、提高終端運營以及拓展互聯網營銷等市場措施,白酒出現初步轉機,整個行業呈現上揚趨勢。但酒企和專家表示,并不能說春天已經到來,白酒行業的轉型調整還需要一段時間。
“目前,貴州醬香型白酒在全國白酒市場只占3.5%的份額,但貴州白酒發展近幾年有增長的趨勢,有關專家預測,到2020年這個比重將達到8%左右,在此期間,貴州白酒要做的事情還很多。”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經濟師姚軼表示,貴州醬香型白酒的影響力還比較弱,本次酒博會期間評選出貴州十大名酒,下一步將在貴州的旅游集散中心、重點商場等地對十大名酒進行展銷,目的就是讓到貴州的外國、外省人更多地了解和宣傳貴州醬香型白酒。
“我省下一步要推動‘三品工程’建設,從白酒的品質、品牌和品種三方面來打造貴州白酒,實現提品質、增品種、樹品牌。這次酒博會進行了貴州十大名酒的評選和貴州釀酒大師的評選,就是為貴州白酒的品質提升、品種和品牌發展奠定基礎。”姚軼說。
張春新則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白酒行業處在緩慢回升中,未來很有希望,但也不能盲目樂觀。政府頂層設計、白酒產業集群打造等是貴州白酒需要努力的方向。
白酒這幾年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酒企從“名酒”轉向老百姓消費的“民酒”,白酒大眾消費驅動增長時代開啟,大眾消費中,海外市場拓展也將是白酒的新路之一。
“現在已經進入‘十三五’時期,白酒行業最困難的時期正在逐漸過去,除了國內市場的穩固,還需要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在海外市場中,必須加強酒文化的宣傳,通過適合外國人接受的方式來營銷。”張春新說。
上一篇:白酒巨頭漲價潮止于茅臺
下一篇:仰韶窖香“2016中秋聯誼會”在鄭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