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中看出,我國古人似乎都特別能喝,有武松的醉酒打虎,到李白的斗酒詩百篇,這樣看哪一個不是酒中豪杰,但事實卻非如此!
李白真能斗酒詩百篇?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這當然夸張了點。根據古代的容量標準來算,1斗約12斤,12斤白酒足以讓人酒精中毒,那李白為什么喝完斗酒,還能詩百篇呢?他喝的是什么酒呢?在唐朝,現代意義上的白酒還沒真正出現。那時的酒在釀制方法和口感上類似現在的黃酒,也就不超過10度。以現在52度白酒折算,斗酒也就是不到2斤白酒。而且黃酒對腸胃的刺激程度卻與白酒完全不同。
武松喝完十八碗酒后仍能打虎?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戶曉。武松上景陽崗前,在山腳的小飯館里吃飯時,他一氣喝了十八碗酒,帶著醉意連夜上山,打死了一只老虎。其實,那個年代的人們所喝的酒應該屬于今天稱為“醪糟”之類的甜酒,充其量也就幾度,否則,智取生辰綱時,英雄們怎能拿它解渴呢?如果按每碗盛三兩10度的酒計算,武松的酒量大概是今天50度的白酒一斤多點。至于店家打出“三碗不過崗”,那只不過是個酒幌子。
除此之外,古代的計量單位也有待考量,如在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于258.24克,一兩等于16.14克。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于222.73克,一兩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當于668.19克,一兩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當于222.73克,一兩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當于596.82克,一兩等于37.30克。再加上酒精度、濃度,低這樣看來,李白的斗酒詩百篇與武松的連喝十八碗酒,都不算特別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