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根,1949年1月出生,男,原紹興市黃酒投資公司董事長(退職),其支持開發的“紹興黃酒冷酒進灌貯存方法中試”項目在1992年獲紹興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72年,張有根從學校分配到紹興酒廠工作,當時黃酒行業的黃酒糟直接作為飼料處理,糟內大量的殘余淀粉沒有充分利用,為了提高效益,廠部決定建一個液態發酵白酒工藝車間。于是他與另一位技術員合作,自己設計施工、安裝完成了該車間的工藝和設備。使白酒(50度)產量提高了幾倍,從廢糟中每年生產600噸的白酒,為企業增加了經濟效益。
為了實現黃酒行業過濾工藝機械化,改變用木榨壓濾黃酒糟粕的落后面貌,采用機械壓濾是黃酒界的迫切愿望。但是資料和資金制約著黃酒廠的技術改造步伐。為了節約資金,張有根查閱了大量資料,設計出一臺可以切削直徑1.5米的平面切削車床,使機械壓榨機的主要部件“壓板”和“過濾板”自行加工,節約加工成本7/10,為實現黃酒過濾機械化打下了基礎。該車床設計圖紙和木模無償供給紹興幾家大廠,幫助黃酒行業擺脫了大量繁重的手工操作的工作。
1974年,因外貿出口的要求,紹興酒的對外出口大壇(24千克)改為小瓶裝出口,這樣可提高出口創匯收益,又符合外商要求,為此廠里決定建造一個出口瓶酒灌裝車間。張有根承擔了該車間的主要設備設計工作,如瓶酒勾兌容器、洗棉機、卸貨電梯、瓶子運輸帶等。經過兩年的建造,新車間建成投產,每年生產出口瓶裝灑2000噸,產品遠銷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為國家增創外匯做出了貢獻。
早期的黃酒瓶裝酒基本沿用皇冠蓋密封瓶口,這種瓶蓋容易被別人仿冒,且不美觀。為了符合市場需求,1979年,廠里從日本引進了一臺RB-5M羅口蓋機,張有根負責對進口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并試車成功,開創了瓶裝黃酒螺旋蓋封口的先河,對提高黃酒身價、走向國際市場做出了努力。
1979-1981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對黃酒行業投入增大,上級要求“六五”期間黃酒產量達到4萬噸/年的目標。第一期工程重點是挖潛、革新和倉庫配套,同時蒸飯和榨酒等手工操作全部實現機械化生產。紹興酒的產量從18000噸/年提高到28000噸/年。
在這個工程中,張有根承擔了對紹興釀酒總廠、沈永和酒廠、紹興東風酒廠三大黃酒骨干企業的蒸飯、壓濾工藝設備的改造工作。通過近三年的努力,改變了原始的木甑蒸飯和木壓濾設備,實現了蒸飯和壓濾的機械化,較好地改變了生產衛生環境,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為實現黃酒企業的文明生產、安全生產做出了貢獻。
1982年紹興釀酒總廠面對新工藝生產會不會影響名酒質量的壓力,在輕工部和省、市領導的支持下,張有根和其他兩位技術人員走訪了江蘇、浙江眾多黃酒廠家進行調查,并結合紹興酒釀造傳統工藝的特點,把紹興酒的傳統工藝和現代化科技結合起來,提出了既能把持傳統工藝風味又能實現機械化大罐發酵生產的新工藝方案,建造了年產10000萬噸的黃酒機械化車間,并配齊“三廢”治理設施。車間投產后,新增產值600萬元,年創稅利400萬元。1985年,該車間獲浙江省名優產品稱號。企業在1985、1986年連續獲得全國輕工系統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先進單位。該項目1986年獲得國家經委“六五”技術進步先進單項獎。
紹興酒一直沿用的25kg/壇的陶壇作為貯存容器,這種貯存方法占地面積大,酒的損耗率高,衛生及勞動條件差,不適應現代化生產。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浙江省科委下達“紹興黃酒大容器貯存”重點科研項目。張有根參加了該項目的研究,通過三年的努力,于1988年9月通過了省科委鑒定。專家認為采用大罐貯存的酒在風味品質上達到或超過陶壇貯存水平,每噸可節約人民幣119元,并能改善衛生環境,減輕勞動力強度,節約人力。
為了改變白酒出酒率偏低的現狀,張有根組織了技術人員攻關,通過加裝保溫和換氣設備,改進酵母培養條件,用糖化酶替代了UV-11,使發酵醪酒精含量提高15%以上,頭復吊白酒出酒率超過省定標準8.9%。
1989年,張有根主持了老工藝車間蒸飯機的改造工作,提出了增大運行軌道寬度,增設牽引電機電磁剎車等方案,使蒸飯機運行保持穩定,極大地保證了蒸煮質量。
為了解決瓶裝黃酒清晰度,使酒液清亮、透明,在張有根的主持下,采用虹吸式的取酒方法,除去了陶罐底部各種沉淀物,同時采取串聯過濾的工藝,降低過濾壓力的新方法,使瓶裝酒清晰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到消費者歡迎。
1990年,因城市擴建需要,原來的瓶酒灌裝車間需要異地重建,張有根負責該工程的工藝流程和設備布局,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投入運行,使該車間的工藝流程和設備在重建中得到改進提高,產品質量更加穩定。
隨著國外市場對羅口瓶裝黃酒需求量的增加,保證每瓶黃酒的殺菌質量達到100%是黃酒人的職責。通過分析、研究,張有根發現瓶裝黃酒在加熱過程中瓶內產生負壓,冷卻水會吸入瓶中,造成酒質變化。因此他提出了取消冷卻水沖淋的設想,經過試驗和改進裝置,保證了產品質量,滿足了市場需求,提升了企業信譽。
為了提高純種培養糖化曲的糖化率,張有根主持了純種培養曲房的改造工作,提出了采用低風壓,大風量的技術改進措施。為了減少室外溫度對控制品溫的影響,采用加大曲室頂部曲率半徑和增厚保溫裝置等措施,使培養曲糖化率提高了30%以上,保證了黃酒發酵的安全性。
1991年11月,他參與編寫了由中國勞動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輕工業勞動保護手冊》一書,是“黃酒安全生產”一章的作者。
為了進一步探索紹興黃酒大容器貯存的方法,使黃酒貯存走向現代化的道路,紹興科委下達了《紹興黃酒冷酒進灌貯存方法中試》的科研項目。張有根作為主要人員,參與了該課題的研究工作。通過幾年努力,于1992年12月通過了鑒定,鑒定認為該技術居國內首創,與熱酒進灌相比節約蒸汽50%,節水80%以上,有明顯的經濟效益。該項目在1992年獲紹興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71年12月至1973年4月,在紹興酒廠做技術員;
1973年5月至1982年7月,在紹興釀酒總廠設備動力科任副科長;
1982年7月至1984年2月,在紹興釀酒總廠基建科任副科長;
1984年2月至1984年6月,在紹興釀酒總廠生產、技術科任科長;
1984年6月至1984年9月,在紹興釀酒總廠任副廠長;
1984年9月至1987年5月,在紹興釀酒業工商聯合公司任科研所所長;
1987年6月至1990年11月,在紹興釀酒總公司任經理助理;
1990年11月至1993年11月,在紹興釀酒總公司任副總經理;
1993年11月至1998年12月,在紹興咸亨食品制造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
1998年12月至2002年10月,在黃酒集團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第三釀酒廠任廠長、董事;
2002年10月至2003年11月,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助理、董事;
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紹興市黃酒投資公司董事長。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