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對白酒的評價基本表現在口味濃烈,具有升值空間和神秘的中國情,很少有老外用他們一貫的贊美口吻來描述白酒。說來也很正常,人們對未知事物一直都處于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要讓外國人了解白酒,愛上白酒,我們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重入手,首先就是要選對酒,其次是了解酒的文化歷史背景,第三我們要以中國人的飲酒習慣和環境來影響他們。
關鍵一:選擇對的白酒
和所有的烈酒一樣,就算是同一種烈酒,不同的品牌、口味、和等級也會影響酒的品質。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都有自己的領軍品牌,白酒當然也不例外,在中國,茅臺不僅被譽為國酒,是白酒行業的領軍品牌,也是中國最暢銷的白酒。根據茅臺官網數據顯示,茅臺酒已經獲得了14個國際獎項,目前,茅臺在中國的品牌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微軟和蘋果。
貴州茅臺酒廠名譽董事長季克良用優雅、細膩、沉厚來形容茅臺酒。從一個和茅臺酒淵源頗深的人口里做出的評價重新詮釋了茅臺酒的定義,盡管這樣的定義會顛覆外國人對白酒的認識。
讓外國人對白酒有了新的認識。這三個關鍵詞或許是解開長期以來以傳統的高標準釀酒工藝著稱的茅臺酒茅臺長盛不衰的關鍵。
高粱是釀造茅臺酒的主要原料,隨著參觀貴州茅臺酒廠,將揭秘在使用世界先進技術和機器驅動的今天,茅臺酒廠是如何加工高粱的。很感激有這樣的一次機會可以觀察到這么多的專業的手工制作的產品,光著腳的工人用鏟子攪拌高粱,然后讓他們在準備的泥漿坑內經過40天漫長的發酵過程。茅臺酒只使用有機原料,它使用的水來自于附近的赤水河,釀造的時間是其他品牌的白酒釀造時間的四倍讓茅臺酒在中國白酒的世界屹立不倒。精良的制作和純正的口感只是茅臺成為最適合外國人的白酒的一小部分原因。
關鍵二,茅臺的歷史和背后的秘密
外國人在第一次聽說白酒是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酒時都會很驚訝,他們普遍認為之所以會這樣應該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的關系。盡管這個理由很難辯駁,但是中國白酒之所以如此受歡迎甚至在國外也享譽盛名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根據中國歷史,白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5年的漢代,漢武帝劉徹飲后,覺得甘美異常,贊其“甘美之”,隨著釀造技藝的不斷提升,在經歷了唐、宋、明、清幾個朝代以后,白酒逐漸鞏固了在中國文化和歷史上的地位。在白酒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茅臺酒的出產地一直被公認為中國自然資源最好、氣候環境最優越的白酒產地。這使得茅臺鎮成為中國著名的白酒圣地。
茅臺這個品牌的創立捍衛了白酒的地位也推動了白酒的發展。1915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金獎是茅臺打響名氣的重要里程碑。周恩來總理也說過,在1935年長征的時候,戰士們用茅臺酒擦洗腳腿傷口,止痛消炎,暫時解決了當時缺醫少藥的一大困難。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茅臺酒就是慶典上主要的宴會用酒。這么多年過去了,茅臺依舊是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事務宴會用酒。
白酒一般是40度,甚至更高,而茅臺酒是53度,所以它能給人更強烈的刺激,從最初的嗆辣迅速轉變為醇和,余味綿綿而回味悠長空杯留香而持久,這正是茅臺奇特之處,喝茅臺第二天不會“上頭”,這就讓人無論是朋友、家庭還是商務聚會上多了一份隨性。或許你已經對茅臺的這些神秘特質感到好奇,但是又不愿意接受白酒的“辛辣”。然而,近來,像喝雞尾酒一樣享受白酒的美味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關鍵三: 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品茅臺
對外國人而言,第一次喝白酒的經歷和第一次抽煙或者第一次品嘗當地酒的經歷很像,這種經驗導致外國人在喝白酒的時候對白酒有一種潛意識的排斥。事實上,喝白酒,尤其是喝茅臺酒總是和一些特別的情景聯系在一起。無論是和親密的朋友共進晚餐,還是慶祝特別的日子,甚至是向你尊敬的人致敬,喝白酒都是一種享受。在重要的場合喝茅臺酒已經成為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了,它代表一種對參與者的尊重。
白酒能在那些在商務應酬中不是很親密的人中產生奇特的“化學反應”。人們將這種迸發的激情稱為“白酒效益”。人們很容易把這種讓人陶醉的影響歸結為醬香酒的作用。更傳奇的是,在白酒的“見證”下,許多陌生人成立莫逆之交。難怪中國歷史上許多重要時刻都可以和共享茅臺酒聯系在一起。
對于那些尚未正確品味白酒的人而言,只有耐心的享受好第一杯茅臺酒才能更好地體會中國的白酒。對于那些已經是個中老手的酒友而言,更應該指引白酒界的新人,和他們分享茅臺的美好,讓他們懂得在什么情境下品酒才是最好的。
茅臺前景展觀
把握住中國白酒的關鍵,讓更多的外國人接納白酒,讓中國的白酒之夢在外國人中延續傳承。茅臺是中國國酒,將茅臺推向世界,提升茅臺的國際品牌價值,將為中國白酒引領國際發展之路,打造世界舞臺拋磚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