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的瓶底如同茅臺的酒瓶與包裝,也有自己的特色,表面看起來差不多,但仔細觀察,細微之處,還是有差別的。茅臺酒在不同的時期,瓶底形狀不盡相同。
七十年代瓶底形狀
主要特征:
1、敦實厚重,線條粗曠,比例協調,若玻若瓷。
78年茅臺
75年五星茅臺
2、瓶底上的線條——就是那一圈鑄瓶時模具留下的縫隙線。它的特征是:在落地突起部分的中間,將瓶底落地部分劃分為內外二個圓。
3、對稱部位兩邊與瓶側二道瓶線相連。這是當時鑄造玻璃瓶時留下的痕跡,是仿造者無法手工仿制的。這個線條在瓶兩側不很明顯,但是在瓶底非常明顯。如下圖:
4、這一時期瓶底的又一特征是:瓶底中部呈“圓簸箕”型。(中國南方一些省份有一種大圓型簸箕,邊斜底平。)如下圖所示:(1975復制副本)
5、這種“邊斜”是帶圓幅型的斜,這種“平”是不帶凹凸起伏的平。這個特征一直延續到瓶底換圖案時止。
6、還有一個特征是:瓶底帶數字。這里的數字可能是制瓶企業或者工序的代號。數字一般一至二位,由“0”和9個阿拉伯數字組成。一般都是反的字體。
瓶底數字不是絕對和必須的。70年代的茅臺也有不帶數字的。數字的出現規律和含義還有待研究。這一時期也有仿品出現。這些仿品估計都是后來仿制的。70年代正值文革時期,任何事情都與政治掛鉤,不敢假冒。這一年份段的仿品估計都是80年代以后制作的。由于沒有掌握茅臺的瓶型特點,所以制作出來的東西型似而神不是。以下是同一時期同一數字編號的真假二個瓶底。請辨其涇渭。
正品
仿品
正、仿區別:
1、仿品的中間底部不是大“簸箕平”,而是小圓鍋似的平。其邊斜的圓幅太大,有點像圓頂教堂的穹頂。平的面積小。
2、數字印制的規律沒有掌握,正品是“50”的鏡反,仿品是“05”的鏡反。二個數字的距離不一樣。
3、玻璃材質不一樣。正品材質有大理石的厚重感;仿品有淺浮的玻璃感。
八十年代的瓶底
80年代的瓶子基本延續了70年代末期的瓶子。外形上沒有大的變化。
主要特征:
1、瓶底落地部分,鑄造線內圈在80年代初變寬。80年代末又變窄。
2、80年代后期瓶體比前期制作細膩,光潔度提高。鑄瓶線細小不太明顯。
3、瓶底多無數字。除了81年左右看見數字外,其它的很少看見數字。80年代末出現“清玻”字樣。“清玻”是貴州清鎮玻璃廠的縮寫。
4、仿制開始出現。80年代中期是酒類制假的上升時期,由于剛剛開放,很多制假者連茅臺酒的樣子都沒有看清楚就開始制假。加上當時技術條件限制,仿出來的東西與真品大相庭徑。一些仿品讓人看了啼笑皆非。比如金色的瓶蓋,手工在瓶口系上的飄帶等等。很多都是瓶、標、封、盒全套作假。所以假得也比較明顯。
九十年代茅臺瓶底
90年代的瓶子瓶底是歷代變化最大最多的時期。隨著茅臺酒在90年代產量的飛速提高,瓶子需求量大,瓶子供應廠也變為多家。為了區別各家的產品,廠家在瓶底作了記號。就出現了“清玻”“美工”“景玻”“MB”“HB”等等字樣。1999年以后,九九歸一:瓶底統一變為“五星式”。即瓶底中間為相似茅臺五星商標,外圈配以“中國貴州茅臺酒廠制造”的英文字母樣式。
主要特征:
1、“美工”瓶——由貴州美工玻璃有限公司制作。
2、“景玻”瓶——由貴州景宏玻璃有限公司制作。
3、茅臺瓶底統一改為“五星”瓶之后,瓶底正中央為相似五星茅臺商標樣式,外圈有“中國貴州茅臺酒廠制造”的英文字母。生產廠家在瓶底用“MB”“HB”以及“口”型和三角符號等來區別。
4、這一時期的仿品從瓶底來看,主要反應在圖案字體不清晰和瓶底標識不合時宜二個方面。
a、圖案字體不清晰
b、標識不合時宜。仿99年的酒標,生產日期為1999年,瓶底用“清玻”顯然不對。而且瓶底形狀不對,無“簸箕圓幅形內凹,落地內圓太窄。
00年代以后的瓶底
2000年以后的瓶子在制作工藝和瓶體美觀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反映在瓶底上,圖案文字都有了變化。從200*年起,瓶底圖案有所改變,由原來的近似五星圖案改為近似對稱谷穗標圖案。外圈英文字母也有所改變。見下圖:
圖中五星兩邊的谷穗原來中部顆粒稀少(特別是左邊),現在兩邊的谷穗顆粒都比較飽滿。有點像對稱標。外圈的英文字母增加了“CO..LTD.PROD”等字樣。新瓶底圖:
這一時期的仿品主要表現在:圖案變形、數字不清、立體感不強等等。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前一段我們分析過的那瓶07茅臺,它的瓶底就集中表現了仿品的特征。見下圖。
茅臺瓶底是個很容易忽視又不能忽視的環節。由于它跨度長變化小,辨別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用心觀察,掌握其特征,還是能夠加以辨別。
掌握了茅臺瓶底的特征,再對照瓶體標識的變化特點,互相對照,互為佐證,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茅臺酒辨別的準確率,為收藏和交易提供有效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