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取暖才能更順利的度過寒冬,白酒行業深諳此理,激烈的行業競爭背景下,許多酒企面臨著倒閉、淘汰的結果,并購則是白酒企業兩難境地之下的新選擇,抱團發展也許會改變結局。
酒廠在并購的過程中,絕不會肆意為之,例如具備盈利能力、小有名氣、有品牌影響力的酒企,更能成為并購熱衷對象。
具備盈利能力的區域優質酒廠
資本并購酒企的目的是為了利益,那些具備產能,且有贏利能力的酒廠是它們熱衷的主要對象。這類酒廠的特點是:具備一定的生產能力,且在局部市場有固定的消費人群,由于資金的缺乏、市場管理的不到位以及品牌拉力不夠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該產品的銷售區域無法更快速地擴張。一旦插上資本的翅膀以后,它們就具備了更強的能力。對于這類小型的地方酒廠來說,如果想保留自己的品牌,繼續運營市場,那么在和資本方談判的過程中,就要注意品牌的保護,資本方是想把自己發展成灌裝基地,還是看中自己的品牌和市場,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具備產能并小有名氣的名優酒廠
今年最值得關注的一個并購案例來自古井和黃鶴樓,這個并購不同于其他,因為黃鶴樓也是17大名酒之一,曾經在湖北的高端酒市場上表現突出,只不過這幾年的表現并不十分搶眼。應該說,并購黃鶴摟是古井在省外拓展策略上的一步新棋。因為相較其他省外市場的運作策略,古井復制的是安徽市場上的運營模式。根據資料顯示,黃鶴樓2021年的銷售目標是20億元,其去年的銷售額是5億~7億元,照這樣來看,黃鶴樓的年均增速需要超過20%。而古井曾在2014年重提百億規劃,由此可見,黃鶴樓在其百億版圖上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作為名酒廠,黃鶴樓有實現突破性增長的根基,只不過營銷模式的缺失,令其一直舉步不前,但是作為徽酒老大,古井擅長實操,這種強強結合的模式值得業界推崇,因為這種做法將為酒業帶來新的發展生機。
從中國的白酒版圖來看,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名優白酒企業,如果有強勢白酒企業并購它們,將會形成合力,推動中國酒業向前發展。
有品牌影響力、有市場的區域酒企
目前,業內并購的明星當屬洋河和五糧液,它們一個并購了五家酒企,另一個并購了兩家區域酒企,但是從其并購的企業來看,大部分都是規模一般的酒廠,洋河和五糧液也只是將其作為了灌裝基地,比如洋河并購的哈爾濱賓州釀酒廠、湖南寧鄉汨羅春酒業。近幾年來,關于五糧液、洋河等大型酒企并購區域酒企的消息不時傳出,但是實際上開花結果的并不多,這說明符合大酒企并購條件的企業并不多,也說明目前還沒有一種太成功的模式讓它們去追尋。
對于這些大酒企來說,它們更希望的是和那些年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區域酒企聯合,如此一來,就可以直接為它們貢獻業績,也更能推動行業的發展,但是這樣的并購需要酒廠付出非常大的代價,而且也很難實現,除非有政府層面的推動。比如洋河并購雙溝,就和地方政府有較大的關系。
從2015年至今,酒類行業并購事件多達幾十件,業包括啤酒等多個領域,多家知名酒企和酒業大佬也紛紛表明自己對于并購的濃厚興趣。并購帶來的收益是雙向的,并購者可通過被并購酒企的渠道網絡,而被并購者也可通過并購者原有的銷售網絡及名氣進一步拓寬市場,從而形成良好的市場共鳴,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