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小酒市場面臨著規模難大、競爭難越、渠道難進的三大困難,因此,2016年,行業對小酒市場比較樂觀的預測是100億,并將其作為白酒市場的補充,這樣的預測是否正確?2016年,小酒還能再火一把嗎?
1、提高在“休閑酒”領域的競爭力
小瓶酒天生就屬于“休閑食品”,是一個人在旅館、候車室隨意喝的酒,或兩三個特別熟悉、沒有業務關系的朋友閑適的情況下隨便喝的酒。總而言之,小瓶酒曾經長期不具備社交價值。
武漢糖酒會的亮點之一,是瀘州老窖與鐵路部門聯合推出的“中國鐵路站車專用”小瓶酒。這個合作,是小酒“休閑食品”特征的充分演繹。這種合作,應該能夠提高小酒對于啤酒等“休閑酒”的競爭力。
2、有可能進入白酒主力
隨著人們飲酒量克制,一些較為正式的接待場合也可以喝小瓶酒了。
正在興起的“輕奢商務餐”,菜肴簡單、精致,用餐時間短,沒有互相敬酒等儀式,而接待的規格較高。這種場合,當然比較適合價格較高的小酒,不適合大瓶酒。
火鍋店行業不斷涌現中高端品牌。火鍋店就餐的特點之一,就是桌上不慢杯盤碗盞,不適合互相斟酒、敬酒,適合各自為政地喝酒。
當然,一些盛大場所,如婚宴、企業慶典、人大政協會議、外交宴會,還不敢喝小瓶酒。
但上述比較“大雅之堂”的消費場所,離小酒越來越近了。
3、價格劣勢消失
二鍋頭綠色的小扁瓶曾經長期是小瓶酒的價格標桿,很少有企業敢于超越。
青島瑯琊臺小酒雖然價格較高,但影響力只局限在青島。
郎酒的“歪嘴郎”在小酒樓賣18元,開始重塑消費者價格承受力。郎酒的另一款醬香型小酒,在酒樓甚至賣到了65元。
這使得小瓶酒價位的消費者容忍度被無限制地提高。
價格和成本在競爭中的權重正逐步下降,這個下降了不得,它帶來的是無限大的價格空間和發展潛力。價格的上升,也使小酒的社交價值的增長獲得途徑,使小酒在進入白酒主力市場時不受制約。
由此可見,如果僅僅將小酒作為白酒行業的補充是不正確,它的市場容量在2016年當然不會超過白酒,但100億的預測,也未免小看了小酒。